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3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谈谈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8: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烟筒屯镇中心学校 张国庆



  摘要:本文介绍了信息技术课要做到重视操作常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实用,能够做到因材施教,重点突出。



  关键词:操作 导语 方法 实践 探索



  人类已跨入21世纪,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是一种文化水平的标志。信息技术的融入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拓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和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到新的理念上来。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从总体上我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



  1.初识计算机,让学生重视操作规程



  在学生初识计算机时,让学生们意识到认识计算机是一种文化,动态地看待信息技术知识及其重要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良好开端。



  计算机是一种精密的设备,需要学生的规范使用和护理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如何让学生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并对其进行护理呢?这就需将有关计算机的简单组成及原理,基本性能及操作规程,和其他注意事项向学生认真介绍,并要求作为信息课的基本技能来掌握。



  例如:学生乱敲打键盘、不顾软驱指示灯是否亮随意插入拔出软盘、鼠标的乱用、不按正常步骤关闭计算机,造成死机现象时有发生等。



  因此,当学生开始上机课之前,我都先要向学生介绍清楚软驱、鼠标、硬盘、键盘等的性能、正确的操作规程及违规操作所造成的危害,这对于使学生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形成严肃的学习风气,迅速提高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2.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语”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起到“激趣”的作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



  教师可以用“范例”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图工具”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板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班级通讯录……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整堂课,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中了。



  3.恰当运用比喻,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上运用恰当的比喻,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枯燥无味,而且涉及到许多计算机术语,学生理解起来很吃力,但如果运用比喻教学,就会使教学内容容易理解和记忆。从根本上说就是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



  例如讲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我首先提问:人是怎样处理问题的?然后在黑板上写出“2 + 3 = ?”这道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我又读“2加3等于几?”,你又是怎样知道的呢?告诉学生:(1)通过自己的耳朵、眼睛将信息输入给大脑;(2)通过自己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3)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同样计算机也是这样工作的。这时学生就会举手问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用键盘和鼠标把信息输到计算机内,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大脑就是记忆运算部件,也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像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最后的运算结果就通过显示器(形状像电视机)和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硬件是由:键盘、鼠标、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就能记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8:44:00 | 只看该作者
4.用好小助手,减轻教师辅导压力



  大纲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门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习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自己的个性空间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5.因材施教,学与玩同进课堂



  在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会有很多计算机爱好者,他们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特别是对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在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低年级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训练,高年级主要是信息搜索、加工、处理的能力的培养。有组织、有计划、有选择地把一些游戏引入课堂,将会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巩固产生不可思议的效果。例如,运用Windows中自带的“扑克”和“地雷”游戏训练鼠标的操作,运用打字游戏练习键盘的操作等等。教师要对爱好游戏的学生给予保护和正确引导,避免他们成为游戏的牺牲品。



  6.探索求知,强调重难点



  探索式教法就是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在完成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中高年级较宜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给予他们创造一些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帮助和开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的进行下去。



  例如在讲《制作课程表》一课中,先把步骤告诉学生,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完成后教师加以点评。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如何绘制斜线表头、如何使用“字体”或“边框和底纹”等工具,修饰首行首列,使课程表变得更漂亮。采用探索式进行教学,要难易适当,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突出教学的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8:44:00 | 只看该作者
总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上面提到的几点只是我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我觉得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不断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很好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此外,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尝试了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但觉得不管是使用哪种教学模式,只要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能够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完善教学体系,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或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6 16: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