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年各地化学中考分述题类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09:1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化学中考分述题类举
四川省广元市宝轮中学初中校区 范明计


初中化学尽管所知识不多,但同一种物质,同一套装置,同一类反应,同一种现象有多种的形成原因和结论。把它们集中在一个考题中,可以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是近年来中考常见的题目。现在我们就来归纳这类题的类型和解法。



一、物质分述题



例(2011.泰安市)学习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视角看。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             组成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一百余种元素经过不同组合而形成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09:13:40 | 只看该作者
(2)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          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3)从变化角度看: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
①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是将      能转化为化学能,但该方法不节能,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节能方法,以促进水的分解;②水参加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6O2+X,则X的化学式        
(4)从资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看到右上侧漫画,你的感想是:                (解读漫画或写一则节水广告或一条节水措施)。
解析:化学中的物质要从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制取、资源、环保等多个方面来认识,有宏观的把握,也有微观的探求。化学物质分述题一般告诉一种物质,然后从物质的以上各方面来分别考查。本题考查了水的宏观组成、水的微观构成、电解水的变化过程及水资源的保护等四方面的内容。
(1)组成角度说明要从宏观上来说,应该是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微粒角度说明要从微观方面来说,应该说成物质由什么粒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①水通电分解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告诉了化学方程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X的化学式。反应前6个碳原子、18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除掉反应后已有的12个氧原子,则X中有6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化学式为C6H12O6。
(4)资源角度说明要从水的重要性、水资源的保护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1)氢、氧两种元素(2)水分子或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
(3)①电    ②C6H12O6
(4)钻透地球寻求生命之水,或节约每一滴水或无节制浪费水资源,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眼泪,或在公共场所和家庭中使用节水龙头或重复使用水,如用养鱼的水浇花、洗衣物的水冲马桶等等(其它答案合理均可得分,)   
二、装置分述题
例(2011.雅安市)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个气体制备、收集、净化的多功能装置。
(1)若用于制氢气,且产生的气体中不含酸性杂质气体,则试剂X常用________,用图示放置的乙装置收集氢气,A应与________ (填“B”或“C”)相连。
(2)若X是稀盐酸、Y是石灰石,用甲、乙两装置可组成发生、净化、收集CO2气体的系列装置。若乙中放入饱和NaHCO3溶液,则该溶液的作用是除去_____       ___;若乙中放入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X是水,Y是CaC2固体,则从A中放出乙炔(化学式:C2H2)气体,同时还生成一种碱。乙炔微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若用乙装置收集乙炔,则乙中还应该装入____;生成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析:化学中的有些装置可以同时适用于不同物质的制取或者收集,那么尽管装置相同,反应物、生成物、方向的不同、水的有无都决定了各自不同的情况。如本题的甲装置是固液常温型的气体的发生装置,既可以制氧气,也可以制二氧化碳,还可以制氢气,只要符合固液常温的条件,均可用。乙装置既可用来作收集装置,也可以用来作除杂或者干燥装置。
(1)制氢气,且产生的气体中不含酸性杂质气体,则试剂X常用稀硫酸,不能用稀盐酸,因为稀盐酸有挥发性,有酸性杂质气体氯化氢挥发出来。用乙装置收集氢气,乙中没有水,说明是排空气法。因为氢气的密度最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在瓶口密封的情况下,导管进气口的位置决定了上下。向下排空气法的底部在上面,所以A应与C相连。
(2)若X是稀盐酸、Y是石灰石,用甲、乙两装置可组成发生、净化、收集CO2气体的系列装置。若乙中放入饱和NaHCO3溶液,它能与氯化氢气体反应,则该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若乙中放入浓硫酸,它有吸水性,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气体或除去水蒸气。
(3)若X是水,Y是CaC2固体,则从A中放出乙炔(化学式:C2H2)气体,同时还生成一种碱。乙炔微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应该采用排水法。则乙中还应该装入水;长进短出,从B进入。反应物是水和CaC2,生成物是乙炔,另一种碱肯定是氢氧化钙质。因此生成乙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写出。
答案: (1) 稀硫酸; C    (2)氯化氢气体;干燥气体或除去水蒸气
(3) 水;CaC2+2H2O = C2H2 ↑+Ca(OH)2
三、现象分述题
例 (2011.眉山市)在学校的联欢晚会上,老师做了一个神奇的表演,向装有不同固体的试管中滴入适量不同的无色液体,产生了不同的现象。老师让同学们参与互动进行猜想:
(1)若固体为白色粉末,加液体后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固体可能是(任写一种,下同)               ,液体可能是               
(2)若固体为白色,无气体产生,所得液体温度降低。则固体可能是            ,液体可能是               
(3)若固体为黑色粉末,加液体后有气体产生,则黑色粉末可能是              
解析:同种类型的反应,现象不同,则反应物不同,熟悉同种类型的不同反应,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此题已经在主干信息中说明了反应物是固体和一种无色液体。抓住这个再根据下面的分述条件就可以了。
(1)若固体为白色粉末,加液体后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则固体应该是碳酸盐,可以是碳酸钙,碳酸钠,碳酸镁等;液体是酸,可能是稀盐酸或者是稀硫酸等。这样的组合很多,任写一种即可。
(2)若固体为白色,无气体产生,所得液体温度降低。说明要么是固液反应吸热,要么是固体溶于水吸热。同学们最熟悉的应该是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了,所以固体可能是硝酸铵,液体可能是水。
(3)固液类型在初中可以制取三种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但反应物的颜色不同,据此可以分别。制二氧化碳是白色固体和无色液体,制氢气是灰色颗粒和无色液体,制氧气是黑色粉末和无色液体。则黑色粉末可能是二氧化锰,无色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
答案: (1) CaCO3  HCl   (2) NH4NO3   H2O    (3) MnO2
四、药品分述题
例  (2011.年北京)下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处逸等优点。图示
⑴ 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⑵ 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①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②看盛有碳酸钠粉末。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操是____________ 。
  ⑶ 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_____________。
解析:同一套装置,药品不同,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不同,产生原因、说明性质也不同,需要仔细分析。
⑴ 浓氨水遇到无色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
⑵ 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①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②看盛有碳酸钠粉末。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这个应该分成两步来做:(2)先将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2中,观察烧杯1中的紫色石蕊试纸是否变色。再滴入甲滴管中的水,观察烧杯1中观察烧杯1中的紫色石蕊试纸是否变色。
⑶ 气球胀大说明压强增大,可能有两种原因:反应生成气体或者是放热使气体膨胀。放热的有氧化钙、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气体的有二氧化锰和双氧水,碳酸盐和酸,活泼金属和酸等。选取其中的各一对填入即可。开放性题,结论不唯一。
气球鼓起的原因依据各自的对应顺序填写即可。
答案:(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先将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2中,观察烧杯1中的紫色石蕊试纸是否变色。再滴入甲滴管中的水,观察烧杯1中观察烧杯1中的紫色石蕊试纸是否变色。
(3)NaOH;稀盐酸;第一次为温度升高导致瓶中气压增大,第二次为产生氢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8 10: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