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4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21:0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辽源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邵书芳
经常参加一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的电教开放活动,发现当前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活动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并提出一些建议如下:
一是对课堂教学资源的筛选不够。我们在听课中发现,不知道是时间原因或是技术原因或别的什么我们不太了解的原因,有的教师选取的教学资源,并不是最合适的,自然教学效果也就不那么理想。有的在网上可以找到更适合本节课教学的资源,但教师没找到或者说教师本身没想到。针对这种情况,这里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1.要依据教学目标,锁定选取方向。简单点说就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去筛选资源。比如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事物、抒发情感、表达见解,因此,无论是选取图片、视频、音频素材,都应该图片与文字相应成趣,视频与文字交相呼应,如果是阅读课是为了加深理解,如果是写作训练课是为了习得写作技巧;如果以实验为主的学科,由于时间、实验材料有危险性,而需要播放一些实验视频,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可以增强学生观察实验的目的,增强教学效果。
2.要了解学生需求,遴选课程资源。一方面,要针对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条例学生年龄、生理、心理、思维特点的资源。如果对初高中学生选小学生用的资源,显然是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另一方面,还要针对任课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实际去选择资源,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3.要比较资源成本,确定呈现方式。具体点说,就是哪个资源更节省费用,就用哪个资源。比如一实验小学王娜老师在讲进位加法时,学生提到的数数法、摆小棒、数小方块、列竖式、拨计算器这五种方法时,王老师没有全用课件演示,把数数法让学生直接数了;列竖式和摆小棒是让学生到黑板前进行的。对其中的数小方块和拨计算器是通过课件与学生一起进行的,效果很好,这就是一种比较适合的呈现方式。
4.要建立资源库,放大资源筛选效应。我们一方面希望有条件的学校能建立自己的校本资源库,另一方面希望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包,随时看到可用资源及时存储到自己的资源包中,既可以避免急用现找,找不到合适的资源,也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二是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不够。个别教师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时,已经通过大屏幕把内容渗透给学生了,然后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显然已经没有意义了,甚至还会让学生对分组讨论失去兴趣。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兴趣,在这里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我们一起看一下:
    平分矩形的三种提问:     1、矩形的对角线把矩形分成两部分,其大小是否相等?     2、怎样画一条直线把矩形分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     3、用一条直线把矩形分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有多少种画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21:03:14 | 只看该作者

    分析:第1种提问:停留在识记水平上,缺乏思 维高度。第2种提问:具有初步的探究水平,但学生思维发散不够,往往沿着习惯的思路,找到一个答案就停止了。第3种提问:提高了探讨的开放性,使学生受到了发散与聚合、直觉与分析相结合的创造性的思维训练。
    学生在解答问题3时,有四个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     第1层次(直接):横向或纵向对折,两部分重合。     第2层次(间接):对角线折叠,虽不重合,但可论证全等。     第3层次(发散):1+2     第4层次(聚合):发现轴对称、中心对称
同一问题的不同问法,其功效不同,反映出教师的教学功底及备课的认真程度。    教师只有巧设提问,恰当引导,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学生的能力是可以开发的,培养创造性的思维需要有创造性的问题情境和载体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学习策略
过氧化钠(Na2O2)与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氧气(O2),化学方程式为:2Na2O2十2H2O = 4NaOH十O2↑,这是过氧化钠重要的化学性质。
对于这一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可以采取下列不同的学习策略。
策略1: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或听教师讲授,记住教材中有关该化学反应的实验描述、实验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策略2: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实验结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策略3:学生亲自完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实验,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和思考获得有关的实验结论,掌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策略4:学生首先观察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对反应的可能产物做出猜测,即提出假说;然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假说,从而获得正确的实验结论。
上述4种策略分析:
第1种策略,学生只是听或看,获得信息的途径单一,对反应的事实和结论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2种策略,学生通过观察具体实验,获得生动、鲜明的印象,使抽象的结论与具体的形象相结合,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记忆;
第3种策略,学生亲自完成实验,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获得的知识既鲜活又深刻,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第4种策略,学生思维的参与更深刻、更主动,学生的主体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使结论的获得与具体的情景、过程有机结合,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结论: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效率最高。
三是对课堂教学组织的调控不够。主要表现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21:03:18 | 只看该作者

1.喜强强联合,厌强弱合作。学习能力相对都比较强的学生,喜欢与和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学生联合,使得自己小组的展示精益求精。而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学生则无人“问津”,甚至受到排斥。
2.以强为主,弱者旁观。小组若是由强弱两种类型的学生合作组建,那么,能力强的学生则喜欢唱“独角戏”。因为,他们害怕能力弱的学生会影响小组展示作品的质量,所以,宁愿自己多挨累,也不让能力弱的同学参与,力求保持作品的完整性,参加全班评比。而能力弱的学生也因缺乏自信,就只好“袖手旁观”了。
对分组教学的建议:
一要控制规模。小组人数最好控制在4-6人,不宜过多,过多不利于小组成员作用的发挥;过少,小组成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激发,不利于对有难度问题的分析和讨论。
二要成员固定。至少以学科为单位固定,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使组内成员不断相互了解,逐步建立默契,从而形成交流与合作的习惯。
三要合理搭配。学习成绩要有好、中、差,性格特征要内向和外向兼有,性别上也要男女比例适中,不宜都是男生或都是女生。对于那些能力远远超出其他学生的,可以让他担任组长,让他领导和指挥组内成员。对于比较不合群的学生,可以分配在组织能力强的小组长的组内,通过组长的组织,让这部分学生很好地融入小组当中。
    四要指导分工。学生之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出现前面的问题,这与学生不能明确自身的职责有很大关系。因此,要通过教师辅导、行为训练等形式,使小组成员学会分工,让小组成员适应角色,胜任分工。
  五要引导欣赏。在进行组内和组间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注意欣赏别人的作品,多给同学以赞美和欣赏,努力让同学间的合作学习演变为一种悦纳,让合作学习的小组同伴间互相欣赏、激励和提携,真正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才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真正收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六要合理激励。今天十七中两节课的节奏把握得都比较好,做到了张弛有度,没有过多地进行小组计分式抢答,同时,也兼顾到了不同学生的状态。因为过多地进行抢答,既不利于小组弱势成员树立自信心,也不利于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
    四是对信息技术过度依赖,忽视了教学板书的提纲挈领作用。有的教师整节课下来,除了课题之外没有教学板书。课件上虽有知识点,但课件是动态的,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而且板书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刻思考和准确把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8 23: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