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干点活,该立刻就奖励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5 13:4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干点活,该立刻就奖励吗?
一次晚饭后,我让上二年级的儿子把碗筷放到水龙头处待刷,儿子随口说了句:“爸爸,有什么奖励吗?周末带我去看电影我就给你干。”

当时我很气愤,也很吃惊,孩子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

◆  ◆  ◆  ◆  ◆  

小时候,为了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跟妻子约定,孩子若做了正能量的事,就给他一定的奖励,或请他吃饭,或带他出去玩。孩子在我们的“怂恿”下也很“投入”,见了长辈就问好,有时帮助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当时我跟妻子很欣慰,觉得我们的“教育方法”很奏效。

但最近感觉孩子变了很多,但凡干点事就要邀功,刚开始时没觉得不对劲,孩子嘛,就这样,况且以前我们也是这样教育的。但现在孩子在干一些事时先跟你讲明怎么奖励,然后根据奖励去干事。

这件事使我顿时感觉到了什么。通过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使他“从善”的方法可能不妥。

我们给孩子物质奖励以期从小培养他好习惯的这种做法,从家长方面考虑是为了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好的发展,但从孩子方面考虑,他们是冲着奖励去的,设若没有物质奖励,他们可能不屑这么做。由于年龄使然,孩子在头脑中还没有建构起主动服务他人、不求回报的意识,所以孩子在养成好习惯过程中把我们的意图曲解甚至反转了。家长给孩子物质奖励的意图是让孩子获得好习惯,而孩子的出发点是获得物质奖励,孩子认为要想获得物质奖励,需要听从家长的所谓教诲,但这只是听从,并没有认可家长的教诲。



两者出发点不同,所以最后不但不会“殊途同归”,反而会给孩子铸上一个不好的念想而使孩子“误入歧途”,导致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沾染功利色彩。


认识到这一点的可怕,我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方法进行补救。接下来,我再安排“工作”时便不再给孩子物质奖励。

刚开始,孩子还不习惯,有些情绪低落,这时,我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一段不温不火过后,孩子发现通过自己的抵触不但不能换回以前的物质奖励,反而使父母对他的态度有了变化。不要小瞧孩子的观察能力,他们最在乎别人对他的态度了。

我跟妻子对他进行“改革”后的一天晚上,妻子下班回家准备做饭,儿子在一旁说:“妈妈,我给你择(zhái)菜叶吧?”妻子爽快地答应了。



饭后,我把儿子叫到跟前,跟他说:“中硕,今天下午你帮妈妈择菜叶,爸爸妈妈很高兴,可惜的是这次没有奖励,虽然没有奖励,但爸爸妈妈能够感觉得出来,你现在已经长大了,能够为爸爸妈妈干活了,你成了家里的小男子汉,爸爸真为你感到高兴,谢谢你的帮忙。”说完我在他的额头上亲吻了一下,并且用手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孩子说了声“不客气”后挺起胸脯飞到屋里写作业去了。

◆  ◆  ◆  ◆  ◆  

对孩子的教育,丁点都不能马虎。当孩子走向社会时才发现性格不全或者有缺陷时已经为时过晚。“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说法就是从防微杜渐这一层面说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位家长,应该让孩子少一些充满功利色彩的索取,多一些赤子之心的奉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 20: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