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6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备战2009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辅导_小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0: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题型展示
                          2008年中考试题中,小说阅读出现的题型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把握文意:概括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如2008年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中考试题(《一个婴儿的拥抱》)第7题:“从全文看,本文告诉人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这类题目在解答时须着眼于全篇,若仅停留在个别段落甚至语句上,就会概括不全,造成失分。
                          2.品析词句:体味重要词句的语境意、特殊含义、言外之义及其传达的感情,并对优美语句进行赏析。如2008年江苏盐城市中考试题(《父子》)第21题:“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的含义?”断章取义,不能紧扣文本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大忌。
                          3.评价人物:品味、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如2008年福建泉州市中考试题(《走一步,再走一步》)第19题:“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概括不全面和根据自己的好恶而不顾文章内容及作者倾向是这一类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4.揣摩写法:对小说的写作技巧进行评价和赏析。如2008年广东梅州市中考试题(《“三好生”》)第17题:“文中第(3)段划线句子属于场面描写,它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这一类题失分的原因常常是只说套话,不能结合具体内容。
                          5.感悟体验:根据小说内容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进行个性化的感悟和体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如2008年湖北黄冈市中考试题(《XX》)第23题:“假如你是文中的辰或者老教授,在XX交出之后,你会采取什么方式妥善处理这件事情?说说你的处理方式和理由。”好多同学解答这类题目过多地搀杂自己的主观感受,未能结合阅读材料来联想和想象或是感悟和体验。
                          应对方略
                          解答小说阅读题,首先要了解小说的文体知识,如小说的基本特征、构成要素、表现手法等。这是同学们解答此类试题的基础。其次,要认真地研读文本,理清文本所写的主要人物是谁,人物形象有什么个性特点和精神品质,通过这个人物反映了什么主题,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感情倾向以及作者用什么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这样读文章浪费时间,其实,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因为小说阅读的设题基本上都会涉及以上几个方面,理清这些问题,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第三,认真读题,在文中找出有效的阅读范围。第四,紧扣文本,在相应的阅读范围内找出相关的词句段,对照设题要求,进行提炼整合并准确表述。
                          以上是总体要求,不同题型又有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把握文意须联系全篇作整体考虑。其中,理解小说主题,一般要从对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深入理解,特别要注意小说的标题和结尾。如2008年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中考试题(《一个婴儿的拥抱》)第7题,我们就可以在结尾一段中找出关键句“我的伊瑞克看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而我,他的妈妈,看到的则是一套衣服”,再结合全文内容即可得出答案:一个人外表的美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美,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答好概括情节题则要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0:19:00 | 只看该作者
扣紧人物、开端、结局等要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2.品味词句应在关照文章主旨的前提下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如2008年江苏盐城市中考试题(《父子》)第21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句子所在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弄明白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境下说给谁听的,再结合文章主旨,答案就有了:实质上是说他不会给儿子丢面子;扫把所代表的节俭、勤劳的品德不会让人丢面子。
                          3.评价人物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结合文章的具体情节、内容;(2)结合塑造人物的各种方法;(3)注意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答题时要注意全面、深入,注意人物的多重性格和变化过程。另要审清题意,按要求作答。如2008年福建泉州市中考试题(《走一步,再走一步》)第19题就特别要求:“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揣摩写法常涉及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布局谋篇等方面,平时阅读时应对此类问题多一些了解和关注,以储备知识、积累经验。答题时要注意这种写法与人物、情节、主旨的关联。表述的模式为:写法+一般作用+具体分析,当然还要根据题目要求以作调整。另外,有的写法往往有多种作用,应从结构、内容等多个角度思考。如2008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试题(《“三好生”》)第17题,答案是“渲染气氛,为下文写‘他’被同学捉弄而上台领奖的情节作铺垫”,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若只答其一,就不能得满分。
                          5.感悟体验这类题一是要联系文本内容,把握作者倾向;二是要联系实际,不可泛泛而谈;另外要看清题目要求,不能答非所问。如2008年湖北黄冈市中考试题(《XX》)第23题,答案要求言之成理。“理”就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的写作目的、情节的发展趋势,这些都是要紧扣文本的。
                          学以致用
                        那一件反穿的T恤
                        陈德进
                          ①当校长宣布杨老师要接手那个班之后,她的心里似乎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热情本来像正午的向日葵一样,现在仿佛已经到了日落时候。A她迈着不太畅快的步子走进那个班,为了给她的学生们留一个好的印象,她还是努力打起精神,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努力挤出三颗牙齿之后,才走进教室。
                          ②“同学们,你们好——”才出口,她突然发现底下的一双双眼睛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太阳一样,照耀着自己。那一刻,她突然醒悟,所谓慢班,其实并不比快班的学生坏多少,因为从这些眼神中,她已经再次获得了向日葵的引力。
                          ③“同学们,你们好!”她又重复了一次,而这一次的语调是那么的柔和,像涓涓溪流一样,流淌着。底下的一个个学生似乎感受到了,响亮地回应着:“老师好——”
                          ④一个简短的介绍之后,杨老师开始正式上课了。她像往常一样,教导学生。学生们也乐意捧她的场,布置的作业都能够很认真地完成。第一次,杨老师发现作业本少了一本,一查看,是一个男孩子的名字,杨老师默默地记着。
                          ⑤等到第二天,挨到放学,又布置完作业,大家都在寻找自己的作业本拿回家去做,而在最后一排的一个男孩,却像一只兔子一样,做好了从后门溜出去的准备。这一切被杨老师看在眼里,她一把揪住了男孩的衣襟,等大家都走了之后,杨老师很亲切地跟他做了交谈。男孩也答应要把作业补上来。末了,杨老师轻轻拍了一下男孩的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0:20:00 | 只看该作者
袋,说:“可得注意形象哦!瞧!你的T恤穿反了!”杨老师才说完,男孩脸一红,丢下一句:“我穿好的!”然后就溜走了。
                          ⑥过了一天,趁着晨读时间,杨老师早早地来到了教室,她一边数了数讲台上的作业本,一边用眼角余光往后扫视了一番。等她数完了,才发现,还是少了一本,她走近男孩的身边,耳语了几句,又走开了。挨到放学,杨老师把男孩叫进了办公室,拿出了一个本子放在男孩跟前,要男孩带走,并且吩咐了一句:“你瞧!还是把T恤穿反了,记着穿回来!这才像个好孩子啊!”望着男孩一副虚心接受的样子,杨老师轻松了许多。
                          ⑦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B杨老师踩着轻松的步伐,哼着小曲儿,进了教室。她轻轻地走近男孩,向男孩伸手,男孩怯生生地从书包里掏出杨老师交给他的本子来。当杨老师翻开本子时,她脸上的阳光一下子被乌云给遮住了,那个本子分明还是崭新的,上面一点笔爬过的痕迹也没有。杨老师什么也没说,她呼了一口气回到了讲台。
                          ⑧放学后,教室里,只剩下杨老师和男孩在互相对峙着。“哼!你看看!一点都没变化,T恤又穿反了!”杨老师开口了,她的口气带着的火药味道在教室里弥漫,接着杨老师像开了膛的机关枪一样,向男孩发射着。男孩并没有“英勇就义”,他突然瞪了眼,甩手冲出了教室,这让杨老师意料不到,她急忙一伸手。
                          ⑨“嘶——”一声响,男孩的T恤在教室门口发出了一声沙哑的尖叫。刹那间,男孩竟呆住了。杨老师也呆住了,她看见了那件T恤正面的内容:举报有奖:如发现此小子上网,请拨打其家长电话135*****,当场奖现金100元。
                          ⑩杨老师全明白了。看着眼前不断落泪的男孩,杨老师伸手,抹去了他的泪水,然后很郑重地对男孩说:“对不起!”之后,杨老师吩咐男孩别动,过了一会儿,杨老师匆匆赶来,递过一件崭新的T恤要男孩套上,然后发动摩托车,她准备做一次临时家访。
                          1〇之后,教师里那件反穿的T恤消失了,而多了一个漂亮的作业本子,上面那些笔爬过的痕迹清晰而明亮。每当见到这个本子,杨老师总是欣慰地笑着。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8年第14期)
                          1.阅读第①段和第⑦段中的画线句,说说A句中步子不太畅快和B句中的步伐轻松各是什么原因。
                          2.文章以“那一件反穿的T恤”为题,那件T恤又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
                          3.第⑩段写杨老师“准备做一次临时家访”,想一想,她在家访时会对家长阐述什么道理?
                          4.在杨老师和反穿T恤的孩子之间任选一人,概括其性格特点。
                          5.如果你是这个孩子,有知心的朋友问你为什么会有最后一段所述的转变,你会怎么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21 07: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