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4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要感悟生活:对学生作文现状的困惑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15 18: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感悟生活:对学生作文现状的困惑与反思
[作者]
闾剑宝
[内容]
  

学生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发现与领悟,在思考中的焦虑与收获,在生活中的喜怒与哀乐,无不可以通过作文来体现和完成。学生通过作文来反映生活,抒写性灵,发表见解。优秀的学生作文应该是“有个性的”、“有独特的自我感觉”、“自由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文采优美”(注:见《七所大学教授评析中学作文》,载《中国青年报》199946日第5版。)的。然而,目前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却相当突出,有一股被人戏称的“中学生味”,“写的东西大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套子,无论写什么文体,几十个人都差不多,有时连语调都是一样的,完全没有个性”。(注:见《七所大学教授评析中学作文》,载《中国青年报》199946日第5版。)概而言之,作文不理想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无物之文。所谓“无物之文”,是指有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以刻板的印象代替新鲜的生活,以现成的理论代替生动的实践,不能在文章中留下时代脉搏跳动的声音,很少能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假丑恶,成了一种扭曲地反映社会和时代的“虚拟现实”。

(2)无我之文。“无我之文”就是没有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和真情实感的文章。这类文章中,往往为文造情,代社会立论,以共性取代个性,以教条取代思考,没有坦诚的真我,只有虚空的假我,动辄以“我们”自居,却缺乏了自我的眼光与思考。这种文章仅仅是他人声音的一种传声筒而已。

(3)无文之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些学生的文章表面上看不可谓不美,文采也不可谓不盛。然而,那种“美”是模仿之华丽,那种“文”是技巧之文彩。文章中往往充斥着太多的寻章摘句的铺陈和矫揉造作的匠气,“清水出芙蓉”的要求自然是太高了,但发诸真情的心声,自然为文的朴素终究是必不可少的。

反思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以为原因有三。

第一,远离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远离生活,首先是因为没有生活,或者说是没有机会呼吸社会人生的新鲜空气。应试教育的桎梏牢牢束缚着莘莘学子,三点一线的生活程序,没完没了的讲义作业,环环相扣的考试测验,使得每一个涉身其中的学生身不由己地成为一台台考试机器,很少能够直面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因而难以萌生人文精神的萌芽,难以汲取拓展精神家园的丰富营养。“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刘国政语)反之,就难免会苍白而呆板。远离生活,还因为没有感悟生活。从另一个角度讲,校园不可能是真空,生活不可能是一片空白。因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而带来的人的价值观的嬗变,影响、制约着每一个学生。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多热点,值得思考或者是众说纷纭的话题应该说还是很多的。然而,学生们不是从自己对生活的积淀和感悟出发为文,却往往以背书式的资料取代生活材料的积累,以政治或哲学术语取代对社会问题的独立思考,从而产生了一大批学生八股,或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却唯独没有时代的印记,生活的颤音。谈失败,言必爱迪生、居里夫人的发明、发现;说勤学,不外乎头悬梁、锥刺骨,凿壁透光,少年壮志。甚至在高考作文中,为了自己能战胜挫折,不惜离奇地让亲人惨遭飞来横祸,或者让师生同学昧着良心,自己竟出淤泥而不染。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远离了真实的人生和社会的文章,自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剩下的只能是编造作文,戏弄作文。

第二,压抑自我。“我”是文章的灵魂,没有“我”的文章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无我”之文,首先是“无我之情”。作文指导时教师多了些灌输,少了些感染;多了些说教,少了些陶冶。社会的道德标准没有内化为学生的内在情感,真善美的指向没有在学生心中引起强烈的认同,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日趋压抑,心灵日渐冷漠。作文时,连学生自己都波澜不惊,又怎能谈得上去打动别人呢?“无我”之文,还由于“无我之思”。有人曾把“悟”字拆分为“思之吾”与“吾之思”,认为“悟”是思考和创造的结合,(注: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赵谦翔著,载《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第3期。)我以为是很有道理的。作文成功的关键不是题材的好坏,而是取决于作文者有没有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见解。诚如罗丹所言,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对美的发现。文章的素材是确定的,客观的,但文章的观点应该是灵活的,自由的。学生没有了悟性,又何谈作文的个性?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又何谈作文的灵魂?我们在教学中,常有意无意地压抑了学生的少年天性,讲思维,重辐射求同,轻发散求异;发议论,重合拍稳妥,怕异端邪说;讲评时,鼓励合群从众,贬斥标新立异;训练时,多类型化的整体作文,少个性化的片断练笔。这就使得学生在作文时,不是把它看作发表见解的好机会,而是视之为机械地拼凑材料、生硬地套用理论的苦差使。这样的教学,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而且有损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无我之情,必然使文章没有真情实感;无我之思,必然使文章没有真知灼见。这种人造的鲜花,美则美矣,但没有灵魂,当然不可能有见之亲切的自然和动人心魄的力量。

第三,读写分离。学生文章言之无文的原因是什么?我以为主要不是学生缺乏作文的训练,也不是学生缺乏必要的作文技巧,恰恰相反,“无文”之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日常过于偏重于作文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忽视了对课外书刊的阅读和理解。作文是写出来的,也是悟出来的,它离不开学生的阅读和对作品的领悟这至关重要的基础一环。我们知道,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着落,但现实的情况是读写分离,技巧至上,读不得法,写无蓝本。就读而言,一是学生没有读,他们几乎不读课外书。作家莫言曾说:“我感到,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青少年时期获得一种对语言的感觉,只怕一辈子都很难写出漂亮的文章。”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当今中学生读报刊,看影视几乎是周末难得的奢侈,不读我国的四大名著,不懂林语堂、余秋雨的,可能是大多数。这样的学生到了大学,有时让大家教授也为之瞠目。有教授感叹:“中文系的学生,连舒婷是谁都不知道,什么是朦胧诗也不清楚。”(注:见《七所大学教授评析中学作文》,载《中国青年报》199946日第5版。)眼低又何来手高呢?当然,在这一点上,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都是有责任的。二是学生不会读。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肢解了作为整体的作品,文章都成了主题、写法、结构和词语的拆分,以致学生目无全牛。学生在有限的课外自读时,一是阅读面窄,以武侠、言情类居多,那些高品位的文学著作因其“淡”、“不酷”而遭冷落。二是阅读点偏,读作品时,关注的是情节的发展和故事的结局,感兴趣的是个别词句的摘抄,忽视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心理的剖析,没有从作品中去观照人生和社会。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写,我说不出来,那些素有定评的作品中,就说明这应该怎样写。”所以,要使学生言之有文,就必须让他们多读多悟,不断地从前人和大家的作品中汲取丰厚的营养。

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使他们的文章成为“有物”之文,“有我”之文,“有文”之文,除了继续加强基本的作文技能训练之外,我以为还需从下面两个途径去努力。

感悟生活。要读两本书,一本是有字书,课内课外的书都要读,人文和自然的书都要看;另一本是无字书,社会人生的理都要悟,古今中外的事都要思。要找回失落的自我,勇于作文实践,善于观察比较,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为情造文,言之有物,真正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使语文成为生活的工具。

读写一体。没有读,就写无蓝本;没有写,就读无着落。要让学生深深懂得,为写而读,读是手段,故要读得全,读得透,书中自有作法,书中自有营养;为读而写,读是目的,故要写得勤、写得深,写出读书的体悟,写出读书的境界。读写一体,不断提高。当然,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作为课堂教学主要依托的教材也必须“与时俱进”,多一些充满时代气息的“时文”、“美文”,使学生懂得名家是怎样感悟生活、反映生活的,并进而思考,今天的生活该怎样用最恰当的方式来表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5-15 22: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要感悟生活:对学生作文现状的困惑与反思

要找回失落的自我,勇于作文实践,善于观察比较,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为情造文,言之有物,真正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使语文成为生活的工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0-5-25 18:09:00
不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20 23: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