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96|回复: 0

一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文章 读书是管理班级的法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9 06: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年级的学生,班级里频频出现学生向我这个班主任告状,自习课上我在与不在没什么两样。自查原因,问题可能出现在一名班主任并身兼语、数两科教学,学生日复一日见到的总是我这张再熟悉不过的脸庞,对我早已没有了新鲜感,说过的话就像吹过去的一阵风;或者我的教学方法不得当,但课堂上学生还是比较配合的;又或者我在抓班级管理这方面没有用心,没有力度和深度?……我非常苦恼!

仔细想想,我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开学至今,我们班没有建立班委会,也不曾明确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只是简单要求学生不迟到,有事请假;课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坐姿端正,作业按时完成。因此班级出现乱哄哄的现象是可以想象的。俗话说:纪律是学习的保障。而我作为班主任,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管理。此时,班级管理成了我的致命弱点,我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显少”!看来我要多读有关班级管理这方面的书了。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睿智者交谈,在仔细咀嚼、揣摩、反思李岩主编的《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经典案例评析》、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两本书后,书中许多鲜活的教育案例,成为了我效仿的样本,也使我在开展管理工作中有了更多的灵感。通过阅读这两本书,我觉得要想更好的管理好班级,应该多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以“法”治班

在魏老师教的班级中,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 “全员参与,相互制衡”。“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做到“自主管理,扶放结合”。其精心,周到,严密的程度令人惊叹。他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看了让人瞠目结舌。正因为工作如此细致,又能在监督检查系统的保证下,说了算,订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系统全面、持之以恒,也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我们,虽没有魏老师的高度,但是可以有魏老师的细心、毅力和敬业精神。

二、宽容学生

有人说过,学生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攻心为上”成了我们班主任处理问题的着眼点。我们要用赏识取代惩罚,用宽容取代严厉,站在学生的立场,学会保护学生那可敏感而脆弱的心,抱一颗宽容之心,给学生一个机智的台阶下,就是给学生一个认识、改正的机会,学生会从老师的宽容中感受到对他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会从这里开始,就对自己的言行反省,实现内心矛盾的斗争,这是一个从接受教育到自我教育的过程。

三、学会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每个学生来到学校,都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认同,家人的鼓励。只是有些学生的这一心愿得到了满足,使得他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有些学生就不那么幸运,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渴望成功的心愿一次次地遭受失败,进入了一种休眠状态。这时候,教师的任务就是唤醒,唤醒学生内在沉睡着的动力。

四、没有真正的后进生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都不一样,需要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对学优生,要有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对学后进生,要了解他们的困难,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在学习中取得成就。

在读过《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经典案例评析》一书后,我猛然醒悟了“三分教育,七分期待”的真正内涵。书中曾讲到一个“冬天不砍树”的案例,读完这个故事我心里很受触动,一颗看似没有生机的树,在爷爷的期待中竟然“死而复生”,创造了奇迹。是啊,枯木尚有逢春时,何况成长中的孩子呢!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不也经常会碰到类似的学生吗?让我们不要放弃对他们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希望,耐心,耐心,再耐心些!让我们永远不做“冬天里砍树”的傻事!

与此同时,还让我想到了一位种花老人,他将几近枯萎的花草移回家中,细心培植,待已时日,那花就像是为了感谢老人似的,开得异常鲜艳,满园芬芳。老人说:“谁爱花,花就为谁开放。”说得多好啊!给花以爱,话就会给你以爱。每一个孩子不都是我们老师手里的花吗?让我们都能给孩子以温暖的爱,就像让花儿开放,收获的也许是一生的芳醇。

五、多读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书能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我想说:“学无止境”!做为教师,我们更应当博学,不断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好的去熏陶学生,才是最好的榜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18 12: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