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79|回复: 1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8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时练习及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5 21: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一课时
一、查字典填空。
如果你不认识“兜”,可以用_____查字法查字典,应该先查部首_____,再查_____画;“兜”在字典中的解释:①口袋一类的东西;②做成兜形把东西拢住;③绕;④招揽。请给下面句子中的“兜”选择正确解释序号。
1.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
2.一对夫妻抱着婴儿作掩护。其实在兜售假币。(  )
3.电视上的有些猜谜节目,用跟观众兜圈子的方法骗取话费。(  )
二、选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书写都正确的一项。(       )
乖巧 奇异 精致 慈爱
A. 乖巧(灵巧) 奇异(平凡) 精致(粗糙) 慈爱(凶狠)
B. 乖巧(顽皮) 奇异(奇特) 精致(精巧) 慈爱(慈祥)
C. 乖巧(顽皮) 奇异(平凡) 精致(粗糙) 慈爱(凶狠)
D. 乖巧(顽皮) 奇异(平凡) 精致(别致) 慈爱(关爱)
三、填空。
1.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___________的一篇著名__________,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在鲜明的对比中使我们认识了旧制度的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是这篇童话的特点。
2.《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___________,揭露了____________的社会现实。
第二课时
一、根据课文内容用横线恰当连接词语:
  幻想        渴望    现实
  美丽的圣诞树    温暖    冻死
  慈爱的奶奶     幸福    痛苦
  喷香的烤鹅     食物    寒冷
  美好的地方     爱抚    孤独
温暖的大火炉    欢乐    饥饿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选出都正确的一项)(       )
1.多么(   )多么(   )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   )!这是一道(   )的火光!
2.她俩在(   )和(   )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   ),没有(   ),也没有(   )的地方去了。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   )的东西,她曾经多么(   ),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   )中去。
A. 1.温暖; 明亮; 蜡烛; 奇异。 2.光明; 快乐; 寒冷; 饥饿; 痛苦。 3.美丽; 幸福; 幸福。
B. 1.热烈; 耀眼; 蜡烛; 奇异。 2.光明; 快乐; 寒冷; 饥饿; 痛苦。 3.美丽; 幸福; 幸福。
C. 1.温暖; 明亮; 蜡烛; 奇异。 2.光明; 快乐; 寒冷; 饥饿; 贫穷。 3.美丽; 幸福; 幸福。
D. 1.温暖; 明亮; 蜡烛; 幸福。 2.光明; 快乐; 寒冷; 饥饿; 痛苦。 3.美丽; 幸福; 幸福。
三、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怎样理解这句话两个“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5 21: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部首    儿     9   
   1.②   2.④     3.③
二、C
三、填空。1.安徒生   童话    不公平  腐败  丑恶  2. 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同情    贫富悬殊
第二课时
一、幻想  —— 幸福 ——  现实
美丽的圣诞树 —— 欢乐 —— 痛苦
慈爱的奶奶 ——爱抚 —— 孤独
喷香的烤鹅 —— 食物 —— 饥 饿
美好的地方 —— 渴望—— 冻死
温暖的大火炉—— 温暖—— 寒冷
二、A
三、答:曾经,指的是美好的幻象。第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妙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是指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8 21: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