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随笔 教育是要“赢了”孩子,还是“赢得”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19:0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他感觉更糟?——《正面管教》

世人都喜欢胜利的感觉,毕竟古语有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是对于教育来说,“赢了”孩子就会输掉教育!前者看似用老师的权威“赢了”孩子,而后者则是“赢得”了孩子。看似一字之差,意义却千差万别!“赢了”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用成人的权威去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看似纠正了孩子的行为,却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让孩子成为了失败者!这绝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和初衷。而“赢得”孩子,在尊重孩子尊严、意愿的前提之下,用和善的态度与孩子进行沟通,把自己的意愿坦白直率地告知孩子,孩子是愿意体谅并尊重成人的意愿的!只是这种理解的意识和能力常常被我们忽视和低估,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善解人意、富有责任感的人,只要成人肯花时间去和他们沟通,表达自己真实情绪。当我们“赢得”孩子之后,获得的不仅仅是走进孩子的内心,还有孩子对成人的认可以及主动配合。


为什么我们会忽视感觉?因为感觉是虚无缥缈的,看不见摸不着。它不像行为那般有迹可循,不像语言那般能够清晰表述,但任何人都不能否定他的存在。想要赢得孩子的心,首先要感受孩子的感觉,在感受到孩子的感觉的同时还要学会去接纳孩子的感觉。但值得注意的是,感觉只是自我的意识,并没有对错之分。接纳孩子的感觉,并不意味着全盘接纳孩子的行为。我们提倡的是在接纳感觉的基础上,再去纠正孩子不当的行为。总而言之,我们理解、接纳孩子的感觉,就是为了“赢得”孩子的心。当孩子与我们心心相印,建立起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或者是亲子关系,我们才能够对孩子释放积极、正面、强有力的影响!

简·尼尔森说:“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更重要。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更重要。我们行为背后的感觉的态度,决定我们会怎么做。”感觉,是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敲门砖。只有当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被接纳,才愿意反思自己,愿意与成人合作。善于识别孩子的感觉,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家长来说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功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19:00:16 | 只看该作者
侯寨乡中心幼儿园 康玉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3 19: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