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89|回复: 0

备课资料 有关杜甫《登高》诗的想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0 09: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诗的顺序可以进行重新编排,当然这只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看到诗人所展现的内容,当然,后面还会说到诗人那样安排结构的巧妙。那么,新的阅读结构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的题目为“登高”,而颈联中的“登台”二字恰恰与之呼应,有点题之意,所以完全可以作为我们赏析这首诗的突破口。“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万里/悲秋”是一种空间向度和时间向度的组合,而在这样的空间“万里”和这样的时间“悲秋”中,作者是“常作客”。一个“常”字其实是呼应了前面时间与空间的定位,都是飘忽不定之态,而作者给自己的定位也是“作客”。联系到诗的写作背景:安史之乱结束四年,地方军阀趁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而杜甫的好友也相继去世。自己又抱病颠沛流离。那么,再来看杜甫给自己的身份定位,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是除此之外,我想到了《古诗十九首》中有这样一句诗: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或许在经历了那么多久的颠沛流离,目睹了那么多的世人悲苦之后,诗人在这次登高中忽有所悟:原来不过是悬置在这天地之间,做客与此罢了。接下来的“百年多病”进一步展现了“我”的境况,“百年多病”的“我”此时是“独登台”。其实,要深刻的理解一首诗最重要的就是体验,体验诗人的感情。我们可以假想自己一个人在抱病的情况下独自一个人登山远望。当然这里的“病”其实也是含义深刻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疾病,更是杜甫那种心怀家国,心系黎民的忡忡忧虑,正如杜甫所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那么一个“独”字显示更多的就不是“孤独”而是一种“悲壮”。

既然是登高,那么不能不涉及环境描写,而中国诗歌的精华部分几乎全部都在环境或景物描写之中了。在说到这首诗的景语之前,我想提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天净沙.秋思》中有这样的句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它们完全是一个个物象的简单组合,而正是这样简单的组合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诗的韵味。和电影的“蒙太奇”技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记得刚学完此诗时,老师让我们试着做一首这样的诗或句子来,可就是这样简单的诗句着实难为我们。那么,这样简单的组合为何具有这样的意外之韵呢?这也许就是汉语的巧妙吧!再来看诗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是一组紧张有致的场面,这里有音乐,有舞蹈,有阔大的背景,但却处处营罩者躁动不安。“风急天高”是整体的景象和感受,于是连带着“渚清”,“沙白”这些视觉上的感应都如此的突兀和露骨,“猿啸哀”是其中的背景音乐,“鸟飞回”则是这种情境下独有的舞姿,更是作者此时心境的一种幻化。既然如此,那么对“鸟飞回”的理解就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此诗。在这里,借用上课其间所看的视频里所揭示的三重意思。第一是映衬了“悲秋”这样大的时间概念,继续凸显萧索之情,于这个大的环境描写相映衬。第二,即鸟儿回旋徘徊,恰好映衬了诗人“常作客”的处境。借此来自喻。第三,也暗含了找不到精神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出路,悲凉之情再添一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历来被作为名句,而记忆中考试也经常考到这个,所以即便全诗不会,也不能不记住这两句。既然历来被作为名句,那么肯定是有着一种大家都公认的东西暗含在其中的。“无边”是空间上的辽阔,“落木萧萧下”除了说明秋之萧条之外,更有一种时间远逝的悲凉之意。这样时间和空间又一次融聚在了一起,极目而望,无边的落木,萧萧而下,在这阔大的空间里竟要亲眼目睹这时间的无情跌落,想起诗人杜甫已是55岁的老人,这是怎样一种悲哀和凄苦。我想大家都注意到了这句诗中的一个字“木”,落木也就是落叶,至于两者的不同,林庚在《说“木叶”》中有专门论述,“‘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性格”。“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不尽”有是一种无限,而“长江滚滚”这样的时间无情飞逝的表达在中国诗歌传统中并不少见。但是两句诗末尾的“下”和“来”,一个是纵向上的维度,一个是横向上的维度,而两者形成的交接处正是诗人所处的位置。不论是落木萧萧而下的苍凉无助还是江水滚滚而来的雄奇有力都交汇在这里要诗人一并承担,但我们知道前面分析过的诗人的境况有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不得不给人一种震撼和强烈的冲击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固然是不错的,若是没有尾联两句,也完全可以为诗人的这种表达时序变化,时不我待之悲壮所站的高度所折服。那么,站在那个十字初的就不仅仅只代表诗人自己了。所以,正是由于诗的尾联,让我们真真切切的认识了杜甫,而“诗圣”杜甫也毫不隐晦的抒写了自己。“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是的,这里,杜甫没有当年登临泰山时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气风发,没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情壮志。此时,这些不是离自己远去就是无暇顾及,他的情感是“艰难”,“苦恨”,“潦倒”。经历了世事沧桑,孔子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是不是此时的杜甫也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了这个“天命”。“潦倒新停浊酒杯”,文人自古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就是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中也少不了“酒”。是的如果理解了文人和“酒”的关系之后,也就会明白这句诗在全文中的作用。百无一用的书生尚且可以用酒浇愁,虽说是“酒入愁肠愁更愁”,但至少可以图一时之快,吐满腔积郁的块垒。而如今却要人无比清醒的目睹和承受所有的不幸,个人的,家国的,百姓的。昆德拉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而杜甫却有着“轻”和“重”双重的悲哀。于是,此句一出,让诗中建立起来的阔大之境处处弥漫了丝丝压抑,郁积在诗人胸中,充塞在天地之间,这“高台”竟有让人窒息之感,情尤如此,人何以堪。

至此,作者收束全篇,我不想说什么“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概括,但我们的确是感受到了。那么,会过头来再看看诗人是如何编排此诗的。他先写了登高之景,有写了登高之态,最后才写到登高具体感受,让我想起了格非在《文学的邀约》里所论及的中国诗歌的叙事手法多种多样这个问题。个中况味自有待我们去细细品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10: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