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微课讲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1 00:1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知其内而明其意

  《封建时代的欧洲》这一单元共三课,从政治角度介绍法兰克王国发展过程介绍其封君封臣制度和王权与教权的关系,从经济角度介绍庄园,还介绍了中世纪的城市和文化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大学。这些点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世纪这个“面”。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中世纪历史发展的脉络。

  具体到本节课,则聚焦在中世纪的城市和大学,教材为什么把经济和文化教育的两个内容列入一课呢?

  (一)明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1.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2.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

  知其然,我们还要知其所以然。课标中的两部分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从10世纪开始,在西欧封建领主的领地上,旧的城市逐渐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到13世纪,许多城市通过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等手段争取到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自治。从教师或学生自治团体发展而来的大学逐步发展起来,取得了免税、司法独立、教育自主等特权。我们会发现城市各阶层都是在为争取自治权不断努力,更大限度的争取自由度,而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为他们的自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本节课的主旨:自由和争取自治是中世纪不同阶层的相似追求。

  建议老师们精细研读课标,分析历史事件的共性,再用语言简洁高度的概括为一个词语或是短语,其实这就是一节课的主旨。

  针对争取自治这一主旨,我们开始试着向自己提出问题:西欧城市为什么要争取自治?此时,教师可以追加问题,例如:当时的封建领主和国王是如何对待城市这一产物?城市里居住的人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取得自治的?城市的自治是不是彻底的自由等等问题。

  我们围绕主旨继续设问:在教权与王权共同统治下的西欧,行会在城市争取自由自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教师行会带领下的中世纪的大学争得哪些自由和自治?

  以上这些是我们围绕本节课的主旨的纵向思考。

  中世纪的大学同现代大学有什么区别?我们又会联想到中国的书院,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将思路转向——横向思考。

  立刻就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例如:同一历史时期,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欧中世纪城市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其实,我们还会想到其它的问题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上内容是我们本节课丞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将问题整合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的设立

  我要对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明确。因为这一教学目标是最能够从情感上触动学生的,我们在初中设置历史学科,更多的是要给学生在心中留有一颗可以被感染的种子,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秉承着立德树人的宗旨。

  本节课的主旨内容也就是自由(人身的自由)和自治权的争取。因此,在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提供经典并富有感染力的案例,让学生能从情感上体会这种为自由、自治斗争的艰辛,以及斗争是具有反复性的,要坚持不懈。

  二、明其意而择其法

  课程目标明确后,我们需要“因材施教”,此时,更多的会思考用

  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主动的吸收这些内容,使得知识的渗透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里就几个方面给各位老师们一些建议,可根据不同的学情进行选取。

  (一)导入环节

  方案:图片导入:中西同时期城市横向比较(开封的图片来自于七年级教材,佛罗伦萨的图片来源于高中教材必修三)

  从同时期的城市规模、人口数量比较的话,显然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欧城市,但从后来历史的发展情况看,中国城市沿着既定轨道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西欧城市的发展却孕育出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因素,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种设计就将中世纪的西欧与中国古代拉近了,学生对宋代历史和中国近代史有了一定的认知。抛出这样的问题更能吸引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效果更佳。

  (二)重点突破环节

  中世纪的西欧城市的亮点就是它取得了自由和自治,学生理解的难点是城市为什么要取得自治?所以理解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非常必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介绍庄园一课内容展开猜想,学生可能有各种猜想,例如:封建主是不是会像对待庄园里的农民一样,向城市居民征收捐税,摊派劳役和兵役。

  教师适时补充材料。我在这里提供两则材料,仅供大家参考。

  材料一:欧洲新兴城市大都隶属于教俗封建主,有的城市还同时隶属与两三个甚至更多的封建主。封建主派家臣进行统治,行使行政权和司法权。

  材料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们对城市的勒索日益加重,甚至公开抢劫来往客商,袭击城市,抢劫市场。(两则材料来自于《世界通史教程》山东大学)

  这两则材料十分的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城市诞生于教俗封建领主(包含教会、国王和其他各级封建领主)的土地上,同时理解城市的处境及内在需求。

  城市居民怎样维护自身利益呢?

  教师可以在此时简单的介绍当时的背景。城市大多数都处于封建领主的领地上,领主同样享有商品独占权和专卖权,行政管理权和司法权。因此城市与领主的斗争不断。11、12世纪,法国东北部有40多个城市通过起义取得了自治。最早的是康布雷城。1077年市民举行起义,宣布成立公社,而最著名的是琅城。

  建议教师以法国琅城起义为例,在故事中感知城市的斗争方式。

  故事内容:1108年琅城人民用巨额金钱向主教戈德里赎买了自治权,成立了公社。但戈德里挥霍掉赎金后背弃诺言,取消城市自治权。1112年,琅城公社领导人们举行起义,冲进主教住宅,杀死了戈德里。起义遭镇压后城市又恢复了封建主的统治。但琅城市民坚持斗争,最终于1128年赢得了争取自治权力斗争的胜利。(材料来自于《世界通史教程》山东大学)

  学生们比较喜欢这种鲜活的案例。

  建议教师设问:琅城人民为争取自治所采取的方式有哪些?

  学生立刻就会想到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继续让学生看故事中的蓝色字部分,这能体现什么?

  在争取自治权的道路上人民的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即便被欺骗、被镇压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初衷——为自治权而奋斗!教师在此时稍加引导学生就会联想到自己在学习与生活的道路上也会遇到问题,应该怎么面对。

  市民阶层不是靠个人力量与封建领主进行斗争的,教师需在琅城这一案例中指出“公社”是领导琅城起义的机构。借此引导学生阅读44页相关史事,认识行会在城市争得自治过程中的作用。

  学生可能会误认为取得自治权的城市的居民就完全获得自由了,可以随心所欲的生活了。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城市和封建主的关系,我们可以追问:是不是在金钱赎买或武力斗争以后,城市就具备全部的自治权?

  建议教师介绍“特许状”,目的是为了凸显自治城市并不能完成摆脱控制。

  解读“特许状”:特许状由封建领主颁发,封建领主包括教会、主教、国王、各级封建领主。中世纪的西欧各国王权并不强大,土地由各级封建领主直接管理。

  城市市民阶层在与领主的斗争中,有时求助于王权。这种联合对双方是双赢,对国王来说,这有利于加强王权;对市民阶层来说,得到国王的“特许状”,意味着获得自由和自治权。

  还有一些没有拿到“特许证”的城市,我们可以补充材料。

  材料:一些中小城镇,由于既无财力赎买,又无同领主进行斗争的力量,自然屈从于领主的统治之下。但是,即使是在这些城市中,居民也大都摆脱了封建依附,他们的人身是自由的。(材料来自于《世界通史教程》山东大学)

  人身自由就连空气也会带来自由的芬芳。建议教师展示“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并结合教材内容:12世纪以后许多城市都规定农奴进入城市后,领主不得追捕,国王更是颁布特许证规定,农奴在城市居住一年零一天便成为自由人。(来自于九年级教材)

  其实,学生可以从两面分析一是农奴,二是国王。城市的兴起给予农奴摆脱封建奴役的好时机,同时国王在加强王权。

  城市自由的空气吸引着农奴,也吸引着有文化追求的年轻人,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大学兴起。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形成的自然、社会环境,教师可以借助《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分布图》(图片来自于九年历史地图册),帮助学生感受中世纪大学出现的数量,从大学的校名猜测大学形成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了解中世纪王权和教权对待大学的态度。

  认识到大学之所以争得学术上自治,与城市自由的环境、外来优秀文化的传入、王权和教会不同程度的支持有关,此外,还需要认识到教师行会在推动大学走向自由、自治的道路中的积极作用。

  那么,中世纪的大学是否拥有绝对的自由和自治呢?除了课程设置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这则案例帮助学生理解。

  13世纪中期英国牛津大学教师罗吉尔·培根勇敢地站出来批判经院哲学,敢于同权威、同习惯势力作斗争,曾被教会幽禁长达15年,是欧洲脱离唯实论、“走向真实存在的事物的伟大运动的早期先驱者”。(材料来自于《世界通史教程》山东大学)其实这表明了大学出现以后教皇的态度。

  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而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还能体现当时人们想要冲破神权的束缚,追求真理的信念。

  通过这个案例感受大学的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同样是建立在罗马教皇和世俗国王的支持和限制之下,是有限度的。

  学生再一次体会到了任何的历史事件都应该置于它所处的历史背景下认识才会更加准确,并且在情感上有所升华。

  建议教师铺垫一下,大学的兴起为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择其法而会其真

  历史事件需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教师如果结合教权与王权并存这一中世纪西欧的特点,就很容易理解在城市、大学争取自治的过程中,各阶层的人们走在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即使有时需要流血、妥协才能获得部分自治权,人们从没有放弃过追求自由。这为以后资本主义的产生孕育了一方沃土。

  我而言,其实一节课的真谛在于:明确的主旨,紧扣的设问,特定的背景,自然的情感。

  不同的教学立意就会出现不同的教学设计,我们还可以寻找中世纪的典型人物,从人物眼中去看城市和大学争取自由和自治的过程,更能领会在在王权和教权统治下的中世纪,城市和大学所闪烁着的自由之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19 21: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