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jalang

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游_____400字300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5: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乌镇一日游
乌镇是鱼米之乡也是丝绸之府,是江南六大名镇之一,是个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的古镇,曾名乌墩和青墩,是个美丽至极的旅游景区。今天我就是要去这美丽的地方。

这天,天公作美天上下起了毛毛细雨,雨中的乌镇显得更美,更加富有诗意。到了乌镇就必须去江南百床馆,一进入百床馆内就感到有一股浓浓的文化内涵朝我扑面而来,更别说看了那些精致无比的床了,更使我感到古人的智慧的大,手艺的精。

“告别”了百床馆,我们接着文昌阁。立志书院门前河埠上有一幢楼阁,名文昌阁。书院与阁之间,仅隔一条不宽的观前街。据说旧时读书人到文昌阁,一般都有下人陪同乘坐小船前来。小船就泊在阁下的河埠边,读书人上楼,下人就在过道两旁的长凳上坐着等候。清末科举废止,文昌阁便成了镇人游玩的地方,同时由于长期以来造就的中心地位,它又是镇人的新闻传播中心。

立志书院“放学”啦!我们坐乌篷船出去了,坐在船上感觉飘飘的,再加上外边的细雨,不免有种神仙的感觉,这种令我永生难忘。

乌镇是一幅画,一幅美的不能再美的水墨风景画。

这篇游记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描写了游览乌镇的所见所闻,内容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乌镇的喜爱之情。文章在行文上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脉络清晰,容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景色的描写具体细腻、语言优美。如:“乌镇是一幅画,一幅美的不能再美的水墨风景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5: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游音乐广场
现在正值盛夏,知了鸣叫,到处都是鸟语花香。爸爸、妈妈和我准备吃完晚饭到五莲新建的音乐广场去玩。出发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我们踏着夕阳沿着小路漫步而行,人们在这里显得格外的悠闲,花草树木都焕发出勃勃生机,柳条像长发女孩一样美丽,花儿开的正艳,杨树枝繁叶茂,使这闷热的傍晚有了丝丝的凉意。

广场的西面有一条护城河,河的中心新建了一处音乐广场,河水清清的,能看到小鱼在里面快乐的游来游去。你可知道几年前的这条河臭气熏天,让人闻而远之,更别说是鱼儿生存。这时一阵音乐响起,河中心的喷泉就像战士听到号角般一起喷向天空,它有七种颜色,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桃红和白色的,一个个水柱有高有低,勾画出鸟儿的翅膀,鸟儿的巢,这时的水珠在霓虹灯的照耀下像跳动的音符、晶莹的珍珠,变幻出七彩光芒。一时间人群沸腾了,叫好声、欢呼声、惊叹声响成一片,我也高兴的蹦了起来。

回家的路上我心想,满园春色固然可爱,但是这个美丽的夏天,这音乐喷泉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小作者首先从鸟语花香、枝繁叶茂的入手,展现了一幅清凉的夏季图。又配之以音乐喷泉,真是如诗如画,又与从前的护城河对比,让这音乐喷泉更美了。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音乐喷泉的无比热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5: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宜园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了去宜园春游,但是,由于我腿跌伤了,所以没能去得了,那就来回想一下原来去的时候吧!

一走进门,一幅巨大的图画便映入我的眼帘。那水从假山上直泻而下,顿时让我想起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向假山走去,顺着石梯拾级而上,来到了假山的顶端。

下了山,我又顺一条小路来到了湖边,湖心长着片片莲叶,几片莲叶间有一朵朵睡莲。那睡莲虽不及荷花那般朴素大方,却也是晶莹可爱,楚楚动人。

湖的那边,还有一个湖。湖底是水泥的,不深,但很清。湖中央有一座“五龙吐珠”的塑像。接着,我来到八卦生肖广场。这里有12个石雕的生肖,这些生肖栩栩如生,看,那公鸡,正在昂首鸣叫,好像在给人们报晓,那猴子目光注视地面,好像在为同伴守夜……

最后,我又登了塔,游览了紫竹林、迷宫、碧叶红英,海洋馆等景点。虽然累了点,可我还是很高兴。

宜园——宜兴的又一道风景线,你真美!

这篇游记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宜园的春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全文语言流畅,思路清晰,通俗易懂。结尾简短精炼,直抒胸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3 19: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ljalang 发表于 2020-1-8 15:38
第一次去东方明珠
暑假的时候我去了一个国际都市“上海”。游览了上海赫赫有名的“东方明珠”。

SDQSDR VRFSDFAS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22: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