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jalang

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品梗概作文400字500字300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13: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猎人海力布》梗概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偶然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龙王为了酬谢他,把自己嘴里的一颗能听懂各种动物语言的宝石送给了他,并再三叮嘱他,听到的东西只能自己知道,不能告诉别人,一旦告诉别人他就会变成一块永不复活的僵硬的石头。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要回家了。         
  几年时间他一直记住小白蛇曾说过的话,每次分给乡亲们的食物就更多了。                
有一天,他到深山打猎时,从一群鸟儿的对话中,得知今晚这里的山会崩塌,洪水会淹没村庄。他见到后赶忙回到村子,让乡亲们离开家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海力布尽管怎么说乡亲们,乡亲们也不相信他的话。无奈之下他说出了宝石及山崩地裂的秘密,成了一块永不复活的僵硬的石头。乡亲们因此得救了。后来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非常后悔,非常悲痛。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里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13: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英雄雨来》梗概
 秋天,雨来在夜校念书时学到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并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有一天,鬼子又来扫荡了。交通员李大叔来到雨来家,把墙角的缸搬开,从洞口跳进去。机智的雨来把缸挪回原处。鬼子进来后,捉住雨来,用糖果、金子来诱惑雨来,不管怎样,雨来都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敌人的目光变得凶恶可怕,狠狠的毒打雨来,把他的脸打成青一块,紫一块,鼻血滴在课本那几行字上。可是雨来还是说:“我什么也没看见!”这时,敌人的头子暴跳如雷,生气地说:“拉出去枪毙!”                
 他们把雨来拉到河沿上,响了几响枪声。村民们以为雨来死了,非常难过。都来寻找雨来的尸体,可是找了半天没找着。突然,雨来却在河上露出了小脑袋,原来我们的小英雄雨来趁鬼子不防备时,一头扎进河里,从水底又到远处,脱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13: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甘岭》梗概
1952年秋,美国侵略者在板门店宣布无限期休会后,便在朝鲜中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攻势,敌军参战部队先后有美军第七师和第九师,共计步兵11个团又两个营,另18个炮兵营和一百七十余辆坦克,出动飞机3000余架次,总兵力达六万余人,他们使用猛烈的炮火,企图夺取上甘岭地区只有三平方公里的两个山头阵地,从而向北占领主峰阵地五圣山。                
志愿军在上甘岭地区先后负担防御任务的部队为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治委员杜义德指挥的第15、12军。在战役过程中,志愿军又投入大量兵力,有第15军第45、29师,第12军第31师和第34师一个团、炮兵9个团又四个营,有山炮、野炮、榴弹炮、114门,火箭炮24门,高射炮47门,总兵力达四万余人。                
由于敌人突然进攻,以及后方运输道路被敌人严密封锁,坚守在主峰上的志愿军某部七连几乎伤亡殆尽,师指挥所命令八连执行主峰的坚守任务。八连连长张忠发带着连队到阵地上后,发现七连连长已经牺牲,战士们也大部分伤亡,只剩下了被硝烟熏瞎了双眼的指导员在坚持指挥战斗。张忠发立刻投入到了残酷的战斗中。师指挥所原要求他们坚守24小时,以待后援,可没想到,敌人在一个上午竟进攻了23次,连队伤亡惨重,师指挥所只好命令他们放弃表面阵地,暂时撤进坑道。                
第二天,敌人在占领了两个山头阵地后,果然大举进攻五圣山。张忠发命令自己的连队和其他坑道部队主动出击,用重机枪扫射敌人,没想到竟打退了大股进攻五圣山的敌人。师指挥部根据这种情况,命令坑道部队拖住敌人,使后方能够争取时间调动兵力、补充弹药。张忠发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战士们每天都有伤亡,人一天天在减少。他们不仅要和头顶上的敌人作战,还要为生存而斗争。坑道与后方的联系被敌人切断,坑道内严重缺水,战士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顽强地战斗了24天,使后方做好了大进攻的准备,一举歼灭了敌人。                
上甘岭战役,从根本上改变了朝鲜战争的形势,美国侵略者不得不返回板门店重新坐下来,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8 21: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