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16|回复: 0

统编语文七上第三单元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0 12: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单元选文情况

  学习生活是学生特别熟悉、感到亲近的内容。即便是他人的学习经历,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共鸣。本单元的这几篇课文均为经典之作,涉及范围甚广,古今中外、文言白话,可谓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写法各异,共同点在于所写主题均与学习相关,这里将其编排在学习单元里,以便学生们从中获得不同的关于学习的经验和体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的是鲁迅百草园快乐的童年生活和少年时在私塾里随寿镜吾先生学习的故事。《再塑生命的人》记叙了身体严重残疾的海伦·凯勒,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怎样一点点地打开通往世界的道路。《〈论语〉十二章》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阐述了关于学习和做人的道理。考虑到课文难易程度的不同,安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论语〉十二章》为教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为自读课文。教读课文需要教师精讲,自读课文则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课文的阅读提示和旁批进行探究式的自主阅读。

  二、单元教学重点

  就语文学习而言,钱梦龙指出,朗读与默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非常明确的默读要求,初中生能“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因此,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四次默读教学,教师可根据每次的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本单元是第一个训练默读的单元,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养成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的习惯,避免停顿,保证阅读的完整性,以便整体地感知文本的内容。在默读技巧方面,注意培养学生连贯阅读的能力,不要因为遇到生字、生词、难句或不理解的地方就停下来。此外,在默读习惯方面,注意引导学生做到不出声,不动唇,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本单元所选的三篇现代文,篇幅均比较长,文字优美,线索清晰,适合默读教学的要求。为完成本单元对学生默读能力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每篇文章的特点,安排相应的教学重点,整个单元构成默读能力培养的整体,共同完成教学。

  总体来说,本单元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默读的基本方法。本单元是初中学段的第一个训练默读的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在小学阶段初步接受过默读的训练和熏陶。初中阶段的默读训练则以小学为基础,进一步开拓,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避免停顿,以保证阅读的完整性,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不要遇到生字、生词、难句或不理解的地方就停下来,打断阅读思路。要让学生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避免阅读时由于遇到难点或干扰而放慢阅读速度。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如下方法进行默读:(1)动眼不动嘴。所谓的动眼不动嘴是指在默读中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不要将默读变成“默朗读”。(2)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做笔记。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思考边做笔记,在思考型的默读中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3)有速度地默读。教学时,引导学生按照规定的速度进行,将本单元的“长文”尽量“读短”。除了多多练习,坚持熟能生巧的原则外,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技巧讲授。(4)整体性地默读课文,在不回读的基础上,能够通过默读从整体上感知、把握和理解全文。

  第二,引导学生尝试结合课文的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这是阅读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要弄清文章讲了哪些人、事、物或观点,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可以结合默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并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本中的关键语句,边读边做一些简单的标记。还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给学生一些比较固定的格式,让他们学会概括。简单的文章可以是对全文的概括,长的、比较难的文章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概括。

  第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和精神上的启发,激发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热爱。本单元的文章选材聚焦于“学习生活”这一主题,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感情。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品味中,多角度多方面地感受别人的学习生活,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其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有意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热爱童年、热爱读书、尊敬老师、对老师感恩、珍惜学习机会、对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等。教学时,还应该注意课内外相联系,引导学生崇尚美,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

  第四,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广阔的阅读空间。本单元后设置了本套教材第一次“名著阅读”栏目,推荐了《朝花夕拾》《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三部名著,介绍了“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的阅读方法。《朝花夕拾》的推荐恰好可以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相结合,而《再塑生命的人》和《〈论语〉十二章》的学习也可以导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论语》的阅读。因此在这个单元中,可以充分打开课外阅读的大门,为贯彻本套教材大力提倡的“多读书”的理念开一个好头。

  第五,识记并理解生字、生词,学会正确运用。识记、理解生字、生词,是初中阶段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脱离文本讲解词语,或者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做法,要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去体会、理解,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多练习,多运用。个别专有名词,如“斑蝥”等,含有生僻字,学生会认,大概明白意思即可,不要求会写。还可以注意加强学生的词语积累,让学生准备“词语摘抄本”,将课文中那些形象具体、准确鲜明的词语分类记在摘抄本上,逐步训练学生在说话和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字词。

  在完成上述教学重点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设置特定的教学重点。比如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重点培养学生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因为这篇文章比较长,生僻词语也比一般现代文略多(但基本上不影响阅读),恰好可以借此提示学生,不要遇见疑难字词句或注释就中断阅读,先一口气读下来再说。教学时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视学情适当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的手法,品味炼字与句法的精妙,如“百草园”部分的景物描写和“三味书屋”部分的人物描写,但切忌讲得太抽象或太琐碎。对重塑生命的人》而言,在完成品味、揣摩关键语句的教学重点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表现盲聋哑人心理状态的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论语〉十二章》,则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差异。鼓励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并通过查字典、参考其他资料等方法,自主阅读,理解重难点词语,初步了解课文含意。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诵读、启发、探讨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亲近经典,理解经典,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的部分。

  三、各课讲解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收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曾经多次被选入教材,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这次将其选入学习单元,再次彰显了本文的魅力。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课文的主题、作者的语言表达特色,把握文章的结构等。文章标题是“从……到……”的格式,表明全文包括两个部分:“百草园中的游戏玩乐”和“三味书屋中的读书学习”。行文则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序来进行。作者先写百草园:“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记叙了百草园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这是课文的第一部分。接下来是课文的第二部分,三味书屋有趣的学习生活:“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额“三味书屋”。在两部分内容之间,作者安排了第九自然段作为过渡段,从百草园自然地转换到三味书屋,衔接流畅。

  作者写百草园生活时,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百草园本来只是鲁迅故家里一个蔓草丛生、人迹罕至的极普通常见的园子,为什么在童年鲁迅的眼中,则是 “我的乐园”呢?先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两句整体写百草园,已能感受到鲁迅对于儿时趣味描述时的欣喜。然后具体写泥墙根一带“抓虫子、拔野草”的不受拘束的玩耍之乐。在“我”的眼中,这里的世界是神奇、生机勃勃、充满乐趣的。虽然这么有意思,但是有一处谁都不敢去,是什么地方呢?这就是长着草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相传这里有一条很大的赤链蛇。”于是,文章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故事看似闲笔,却富有情趣,既表现出了儿童的好奇心,又给百草园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这种以童年的“我”的视角来追忆童年的乐园的巧妙。

  对百草园的描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其特点。第一,以符合儿童心理的笔触描写景物。不管是石井栏的“光滑”还是黄蜂的“肥胖”,非儿童心理感受不到;也只有一颗孩童的心,才会被那突然“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的叫天子吓一跳;当然,也正是因了这样的童心,才会听到墙根儿里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才会被那神乎其神的美女蛇的传说吓得连长了草的所在都不敢去。第二,营造一个色香味俱全、春夏秋冬景皆备的世界。这一点注意从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比如:“碧绿”“紫红”“黄色”;“肥胖”“高大”“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长吟”“弹琴”;“又酸又甜”等等,真真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四季分明的百草园!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其中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整体上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几种顺序圆融地交织在一起,完美组合,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显得活泼生动、俯仰生姿。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并且细细体会。当学生感受到百草园的诸多特点后,对作者深蕴其中的情感也就有了顺理成章的体会和把握。

  关于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描写,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联系时代背景来把握内容,根据关键的词语和语段,体会作者的情感。尽管在“我”的眼里,“百草园”“三味书屋”同样都充满了“无限的趣味”,但“百草园”“三味书屋”确实是两个不同的生活空间。鲁迅为什么会对儿时的趣味印象如此深刻并作如此生动的描述呢?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首尾两段找到诠释。另外,虽然文章是以儿童的视角展开叙述的,当这毕竟是成年鲁迅的回忆之作。很多地方都渗透着其对人生的思考,展示着极其复杂的心理和情绪,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体会。

  这篇文章较长,也有一定的难度,可教的内容很多,可切入的角度也多,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情恰当取舍,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默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掌握基本的字词,还可以简要地介绍写作背景,加深对作者的了解和认识,以助于把握文章。

  在整体感知课文后,教师也可以进一步深入文本,引导学生抓住某个角度、某一片段、某种写法进行重点讲解,不要求全,能够掌握几个精要之处便可以。也可以结合练习,对文章主题做略微深入的探究。

  关于本课练习,第一题的要点:“乐园”“乐”。这是一道整体把握的题,要引导学生总结对课文的总体印象,本题要求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文章的技巧和步骤。

  第二题的要点:理解,思考。这个题目既涉及对文本的理解,也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文章的章法,体会作者用“闲笔”表现儿童心理和奇特的童年世界的巧妙之处。

  第四题的要点:朗读,细节描写,模仿。这个练习重在训练学生的精读能力,引导学生读出文章的精妙之处,说出精妙之所在,并且模仿着学习描写景物。

  第五题的要点: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相结合。结合“名著导读”,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朝花夕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的主题。学生能够结合文本及相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言之成理即可。

  10 《再塑生命的人》

  《再塑生命的人》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说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安妮·莎莉文开启了海伦·凯勒的智慧,也陪伴着她走过了生命的大半旅程。节选部分讲述的是安妮·莎莉文刚刚走进海伦凯勒生活时的故事。

  学习这篇,要注意将默读与朗读结合起来,整体感知课文。首先默读,要求学生默读技巧比前一课有所提高,基本上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快速默读。读后,让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开展朗读,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细腻隽永的语言风格,初步感知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在此基础上,运用情境再现和体验法,体会故事发展过程中“我”的心理,把握“我”和莎莉文老师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可以试着让学生闭上眼睛,捂住耳朵,通过类似“模拟”来想象海伦·凯勒的日常生活状况,体会她的困境与感受。还可以通过情景再现,激发学生体会“我”在莎莉文老师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莎莉文老师的耐心、细致和温情,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文本的旁批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阅读建议。教学这篇文章时,要结合旁批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

  可以组织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一系列问题: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莎莉文走进“我”的世界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述这种变化的?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的?在完成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找出具体语句和关键语句进行品读。文章中虽然没有一句话直接表达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情,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对她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在教学时,时刻注意让学生体会这种深厚的情感。

  11 《〈论语〉十二章》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读书人的必读书,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这里选录的十二章均为短章。第一章“学而时习之”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第二章“三省吾身”讲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第三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第四章“温故知新”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第五章“学而不思则罔”讲学习态度,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第六章“贤哉,回也”讲个人修养,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第七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讲学习方法,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第八章“饭疏食,饮水”讲个人修养,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第九章“三人行”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第十章“逝者如斯夫”讲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第十一章“三军可夺帅也”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第十二章“博学而笃志”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

  教学时,注意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默读,圈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并提出来,借助工具书并结合注释,逐章解决语言疑难,理解内容,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

  在默读并且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阅读,熟读成诵,深入理解课文,思考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教师通过具体的分析,阐述各章的主要观点,总结孔子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的具体内容。学习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讲解,促进学生对观点的理解和把握,用学来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言行,体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关于本课练习,第一题的要点在于整体把握,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容。在引导学生参见课文注释的同时,老师也可以积极主动地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第二题的要点在于理解观点。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谈一谈学习体会,这里不做硬性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题的要点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结合自身的体会,把握文章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中的几个核心观念。

  第四题的要点在于积累。背诵全文,须得多诵,然后才能背诵。在多次诵读乃至背诵的过程中,积累文言语句,培养语感,感受传统经典文本的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03: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