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17|回复: 2

统编语文(七-九年级)综合性学习教学实施建议与案例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0 12: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什么

  综合性学习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八轮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在2001年开始的这轮课程改革中,各学科都设置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就语文综合性学习来说,它是语文课程中一种相对独立的教学形态,与传统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教学形态并立。在教材中,“相对独立”体现为独立设置的教学板块,在统编语文教科书的目录中,它与单元的写作内容以空行隔开,以显示它与读写单元相并立的课程地位。在教学中,“相对独立”体现为它有有独立的教学目标、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并不是全新的事物,在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已经明确要求“以分科课为主,适当设置综合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常组织的语文知识竞赛、名人故事会等教学活动,以及一些课外兴趣小组等,其实已经带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色彩。在传统的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时也会以课文为中心,引入不同学科的知识、素材,以帮助学生理解、赏析,这其实也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综上所述,广大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或多或少地都与综合性学习的某些教学方式有所接触,并不是毫无基础,不必将其想象得很难教。

  如果一定要用比较简洁的话来概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话,我们似乎可以这么说: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内部整合为基点,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整合,强调语文学习与实践的整合,强调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可以看出,这里面出现最多的就是“整合”。也就是说,与传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主要培养某一方面的语文能力不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要整体地、综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的培养目标不可能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的“叠加”来实现,势必要设计一系列的综合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自然地、综合地发展语文能力,而综合性的语文活动在设计时很难局限于语文学科内部,势必要与其他学科、社会生活等有所整合。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就必然带有很强的整合性。

  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教学内容分别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某一方面,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则为上述分项语文能力综合、运用和整体提高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园地”。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基本特点的把握,可以围绕“语文”“综合”“学习”三个关键词展开。

  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立足于语文学科,突出语文特色。教材编写也好,课堂设计也罢,都应该能够充分体现语文的实践过程,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当然,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会学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也会发展一些“通用性”的能力(比如组织、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学生首先应该在语文方面有所收获。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大致有以下三层含义:

  1. 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这一点在前面已有所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2.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贯通。在这方面,要注意把握恰当的“度”,不能“过犹不及”。即以语文学科为主,进行跨学科的、学科与社会生活的渗透,让语文学科成为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基础工具。其他学科或社会生活中的内容可以作为话题或“引子”,但学习的整体设计和每个环节的成果设计都要落到语文上。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学的是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和写法,并不是要研究中国石拱桥的问题。

  3.各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这一点详见下文。

  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比之传统的语文学习有很多改变,这也是它被称为课改“亮点”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体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学习方式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和学习形式。除接受式学习外,语文综合性学习特别强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学习形式来说,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听说读写外,还要进行参观、访问、查找材料、表演、辩论等。

  2.强调学习的实践性。语文本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过去的语文教学比较重视书面内容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在具体的实践和活动中学习语文。语文综合性学习为沟通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3.强调在充分的合作、参与中展开学习。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呈现方式,主要有组织文学活动(如办刊、演出、辩论、讨论等)、社会调查(如对学校、本地区、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和探究性学习(如对语言、文学、文化话题或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热点问题的探究)等。这些活动都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学生互相合作,组成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共同体以完成任务。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从单一的“学习者”分化为与具体活动相关的不同角色,这样就给具有不同个性、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有助于调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

  4.强调学习的过程性。比起以“课”为基本时间单位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经历较长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分为准备、实践、表达交流等三个阶段,教师的教学也要因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而呈现出与一般的课堂教学不同的特点。

  5.强调学习评价的综合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重视过程性评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有以下要求: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

  这里给出了进行评价的四个主要维度:学科水平的提高、探究合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的形成、自主个性化表达能力的提高。一言以蔽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也应该是多方面综合的。

  重过程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点,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综合性学习不能用一张考卷做最后的测定,而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首先是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特别要注重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其次是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主要在活动过程中展开,终结性评价主要在活动结束时进行。

  三、统编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设计思路

  过去的语文教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设计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容范围过大、活动规定过死的问题,统编教材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时,注意到了上述问题,设计了“三·三”构架的内容体系,具体如下:

  每册教材安排三个综合性学习内容,缩减了活动数量,使学生有充分活动的时间。

  每册教材的三个综合性学习内容均分属三个序列:“传统文化”序列,围绕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关键词展开活动,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从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语文生活”序列,让语文学习化身为一次次精彩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语文综合实践”序列,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为核心,指导学生综合处理各类文本,从中获取并筛选关键信息,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各个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均由两到三个板块构成,简洁,集约,容易操作。有的活动的各板块之间有一定联系,如七上“少年正是读书时”的“填写调查问卷”“同学之间找差距”“共同研讨促阅读”,呈现了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形成一个活动的整体。有些活动的各版块之间主要是意脉上的联系,如七上“有朋自远方来”的“交友之道”和“向朋友展示自我”,“文学部落”的“读书写作交流会”“布置文学角”“创立班刊”,板块之间相对独立,使用起来较有弹性。

  关于统编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因为与综合性学习联系较紧密,在此略做说明。教材在七年级框架设计中,没有将口语交际单列,而是将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学段要求融入课文学习和综合性活动设计中(每个综合性学习都有以口语交际为主的活动板块),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开展口语实践,培养口语能力。这样的编排方式体现了不过度重视口语表达技巧,首先强调言之有物的基本思路。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教学流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教材在每一次综合性学习中,特别是大的活动中,都提供了比较多的内容,设计的活动也不止一两种,目的就是给教师和学生以更多的选择空间。具体到课堂中,教师也应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也就是说,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方案的设计、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成果的展示,学生都应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当然,放手给学生自由的同时,也要避免出现盲目性与随意性。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活动设计、评价设计等方面还是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关注也要更加细致到位,对学生的指导要涵盖活动全过程。需要明确的是,教师指导的目的不是将学生的活动、探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启发思路、提供信息、补充知识、介绍一些具体的方式和方法。只有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又提倡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综合性学习的作用才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师生也才能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

  教无定法,但又有一定之规,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有基本的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1.活动准备阶段。教师应在综合性学习开始之前至少提前一周布置准备工作,大致包括以下两项:(1)组织学生自由分组,小组讨论确定研究方向,进行分工。明确分工后,小组成员按照要求利用课余时间分别准备相应的内容;(2)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后,小组成员一起汇集、整理材料,讨论研究的思路或活动的方式。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依托教材中的活动设计,与学生一起确定整体的活动形式和过程,并对学生小组进行具体指导。

  同时,由于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初中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教师就需要在准备阶段把帮助学生(特别是七年级学生)搜集资料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一方面,教师要依托教材、指引方向、提示线索;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提示、帮助学生搜集具有本民族、本地特色的学习资料。例如,“有朋自远方来”的“交友之道”需要搜集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搜集蒙古族有关交友的谚语、格言,如:

  与其集一百头牛,不如交一百个友。

  交友交个强的,拄棍拄个长的。

  无瑕疵的珍珠是宝贝,无疑心的朋友是宝贝。

  交友则交心,除垢则洁净。

  山大招云彩,人和招朋友。

  盼望时遇到的朋友,等待时遇到的坐骑。

  (选自《胡尔查译文集》第二卷“蒙古族谚语”,远方出版社2009年版)

  2.活动实践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过程实施,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预设的各项活动。在这一阶段,教师看起来不需要做什么工作,实际上最需要做细致的、个别化的指导。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顺利开始之后,教师应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协助,并积极参与到各组学生的活动中去。甚至在某些时候,教师要善于成为学生学习成果的学习者。也就是说,在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既是指导者、协助者,也是参与者、学习者。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教师要予以关注,大部分问题交由学生自己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或严重影响小组学习功能的问题,教师应及时介入。

  统编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大多可以在学校、家庭的范围内,利用纸质、网络形态的资源展开。也有一些内容需要走出校园和家庭,进行社会调查、宣传等。无论是哪一种活动。除了学科知识之外,教师都还需要掌握与活动相关的教学知识。这里所说的教学知识,并不是条目化、固定化的教学论知识,而主要是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它包括基于自身学习经验的对学习过程的预判、预设能力,以及基于对教材内容、活动本身和本班学情的深入了解而生成的教学智慧。只有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教师才能真正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3.表达交流阶段。这个阶段是成果展示阶段,主要是用口头或书面等多种形式展示活动的成果,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探讨不足。在这一阶段中,教师既要指导、协助学生组织成果展示,又要提前准备好相应的评价量表,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在学生进行展示时,教师要注意进行具体的点评,尽量从正面凸显学生在计划、方法、合作、成果等方面的长处,也要客观指出存在的缺陷,以利学生的进步。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如口头表达、书面交流,或者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块展板,也可以是一场主题演讲、一 次口头辩论、一本研究笔记、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等等,教师可以灵活把握,不必拘泥于单一、固定的形式。在这样的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

  五、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常见评价方式及量表

  评价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又一个难点。如前面所说的,不要出张试卷一考了之,而是要采用多主体、多方式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所谓评价并不是只在表达交流阶段或整个活动结束后进行,而是贯串在活动的全过程中。在活动准备阶段和活动实践阶段的评价,大多是讨论式的非正式评价,虽然看起来没有系统,更没有分数,但能起到引领、推进学生活动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在评价时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进行教学评价,避免未经思考脱口而出,更要避免情绪化的表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2: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评价工作主要集中在表达交流阶段或整个活动结束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主要是表现性评价。所谓表现性评价,指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作品、 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从而进行评价的一种评价方法。在具体的操作中,一般通过“仔细观察+填写量表”来实施评价。七上教材“有朋自远方来”的后面所附的评价量表可供参考,以下的评价量表在评价角度上有所不同,也可参考。
  (选自孙志满《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工具的建构》,《中学语文》2018年第2期)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特别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为学生提供的评价量表要适应学生的评价能力,不宜过长、过复杂,可以将需要评价的要素分列,用多个表进行评价。例如:
成果展示评价量表

语文能力评价量表

合作参与程度评价量表

  (选自徐溪《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师生评价的有效整合》,《七彩语文》2016年第1期)
  教师可以结合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修改这些量表,用于本班的综合性学习评价。
  教学案例
  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以下展示三位老师关于七上教材“有朋自远方来”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这三个教学案例各有特色,方便面对不同学情的教师自主选择。本文作者做了一些点评。
  案例1(执教者:东北师大附中朝阳学校,柴君)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是一种与阅读和写作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形态。它在“亲情单元”中所处的位置是关于母爱、亲情、家族等话题的散文阅读课和文言文阅读课以及学会记事的写作课之后。而且,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升入初中以来的第一次。
  二、学情分析
  学生上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一定会使用图书馆的资料来检索材料;刚升入七年级的他们对于周围的同学还有一些生疏,在讨论时可能会因羞涩而不好意思先开口;对于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的方式他们了解得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了解到亲情重要性后的迈向“青年”行列的孩子们当务之急是要更加能够分辨出什么叫作友情,以及了解友情的产生和维护会经历哪些过程。
  三、教学目标
  1.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其他材料并搜集整理“网络交友”的利弊。
  2.借助整理的材料联系自身经历讨论各自对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的认识与看法。
  四、教学重点
  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其他材料并搜集整理“网络交友”的利弊。
  五、教学难点
  联系自身经历讨论各自对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的认识与看法。
  六、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先掌握利用图书馆来检索文字信息的方法,然后通过在图书馆的检索和利用网络的搜索找到有关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等的各类文字材料,分类汇总,阅读产生感悟,为讨论做好准备。
  2.自愿组合成4—6人小组,在搜集材料讨论时作为相同类型材料的讨论小组,在展示活动时作为相同任务的工作小组。
  (二)课堂导入
  读《伯牙绝弦》和《割席断交》两个故事,说一说文段中的主人公的交友原则都是什么,并简单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三)小组交流
  1.就自己查阅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得出“交友之道”相关的感悟和启示。
  2.小组探讨关于网络及其他渠道交友的可行性,并说明理由。
  (四)小组展示。
  1.代表发言。小组派代表对自己组的讨论进行总结发言,展示自己组对交友观的理解,并展示本组的交友之道。
  2.小小辩论赛。“网络交友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每方派三名辩手阐述自己组的观点,由老师来判断哪方获胜。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准备和讨论中都表现得十分积极。希望我们以后在检索文字材料时先明确查询目标,兵能够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完成任务;在讨论的过程中,一些同学的发言非常精彩,但我们需要的真正的友情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明确交友之道的同时是否思考过我们应该用哪些品质来对待我们的朋友呢?宽容,热情,大度,诚信?哪些是必备的要素呢?希望我们在讨论之余把自己得到的启示运用在行动之上,每个人都能收获纯洁的友谊!。
  (六)任务布置。
  请学生组织者宣布下节课学习目标,进行小组分工并提出要求。
  第二课时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第一节课的分工合作和讨论中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于文献的检索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实践。对于交友之道,也有了比较明确的原则和目标。在准备展示的过程中,也锻炼了一些设计、组织、协调、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合作策划、组织班级活动并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2.抓住被邀请老师的学科特点准确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邀请之意,并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3.准确、礼貌、大方、生动地借助图片、视频、PPT等来介绍自己并学习倾听和理解别人的发言。
  4.用掌握的写作方法抓住自己或朋友的特点来写介绍文字。
  三、教学重点
  准确、礼貌、大方、生动地借助图片、视频、PPT等来介绍自己并学习倾听和理解别人的发言。
  四、教学难点
  准确、礼貌、大方、生动地借助图片、视频、PPT等来介绍自己并学习倾听和理解别人的发言。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活动的流程设计。
  2.邀请词的设计和邀请卡片的制作以及对各科老师的邀请。
  3.学生准备自我介绍和展示的提纲、图片、视频、PPT等。
  4.学生礼仪礼貌用语培训。
  (二)团队介绍
  工作小组派一名代表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组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所承担的任务和本组的特色。
  (三)个人展示
  1.利用点名器决定自我介绍的顺序。
  2.学生借助多媒体进行自我展示。
  3.在座学生认真聆听。
  (四)教师点评
  各科老师进行适当点评。
  (五)小游戏
  猜猜他是谁。通过描述之前某几位同学自我展示中提及的特点来猜对应同学的名字,用抢答器来选回答问题的小组。
  (六)多元评价
  学生利用书上的“综合性学习评价表”,评价自己和别人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表现,教师评价学生。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能力上我们都有了不小的收获。也许我们明白了应该怎样对待朋友,也许我们鼓起勇气向心仪的同学介绍了自己,也许我们旁征博引发表了自己对交友的看法,也许我们学会了怎样组织一次活动,也许我们还学会了用礼貌用语来表达感想,也许我们掌握了对自己的点评和对别人的评价方法……希望同学们借着这次难得的机会,都能交到新朋友,真朋友;也希望每一位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风采,取得更多的收获!
  (八)布置作业
  问题一:写一写今天在课堂上的自我展示,用文字和新学的“记事”来写一篇关于自我介绍的作文。题目:这就是我。字数不少于400字。
  问题二:写一写今天在课堂上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同学,用文字把他介绍给所有认识人。题目:这就是他。字数不少于400字。
  点评:这一教学设计以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为中心,贴近学生入学不久的基本事实,不追求过多的资料引入,也不设置过于复杂的活动。整个教学设计引入活动式学习的一些要素,基本遵循课堂教学的常规,但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对于学生条件一般、教师经验尚欠丰富的班级,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可以效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2: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2(执教者:北京市顺义区第二中学,李焱欣)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策划主题班会方案。培养策划能力,激发勇于展现自我的乐趣。

  2.小组共同合作,探究和搜集筛选相关资料。

  3.认识交益友,不交损友的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策划主题班会方案,培养策划能力。

  2.搜集筛选有用信息。

  教学难点:

  懂得交益友的重要,策划组织并且勇于展现自我。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共同合作的教学方法,同时与pad互动教学设备相结合。以活动贯穿始终,以任务完成提高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交益友,不交损友重要性的认识是通过对什么是真正的友情的认识和策划主题班会方案来完成的。

  2.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是通过利用Pad互动教学设备和小组任务驱动来培养的。

  3.学生策划组织的能力是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共同合作过程培养的。

  四、教学过程

  (一)旧课导入,明确任务

  1.《陈太丘与友期》是我们刚刚学过的文章,还记得那个“友人”吗?那“友人”的品行如何呢?他有的是问“尊君在不?”毫无谦恭之意的鲁莽,“非人哉!”出言不逊说话的粗鲁,还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自责反怪朋友的狡辩。大家想想,如果你要是有这样的一个说话粗鲁,办事不讲诚信朋友,你会做何感想?文中的“友人”,其实不能称其为真正的“友人”,或者说只能称为是损友。因为他的为人处事,品行素养实在是与陈太丘,甚至与陈太丘的儿子元方不能归属同一类人。

  (板书:“友人”──粗鲁、失信、无礼)

  2.其实,像《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那样的人只是少数,我们民族自古以来都是崇尚诚信,讲求礼仪的。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论语十二章》中就有关于交友方面的名言。孔子在《论语》的开篇就告诉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的“朋”,是志同道合的知己,是共同进步的知音。为了理想,带着正能量,朋友不远万里而来,自己心花怒放地接待,多么感人的一幕呀!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是真正的益友。

  (板书:朋友——志同道合、共同进步、正能量)

  3.本次课,我们就围绕着“交友”这个话题,策划一个主题班会。这个主题班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先由每一个小组来设计,设计完成后,各个小组还要展示交流所设计的方案。小组同学要共同合作,各有分工,调动各种你们能想到的形式来把自己小组的主题班会设计好,办得精彩,争取夺得第一名。

  (板书:“交友”——主题班会)

  (二)策划班会方案

  任务一:确立班会主题。

  谈到“交友”“友情”,我们会有很多想说的话。说些什么呢?围绕什么主题,或者从哪些角度来演讲呢?现在就要各小组的同学共同来确定一个谈“交友”的主题,或者说共同选择一个角度来谈“交友”。并且还要阐述清楚你们组确定演讲主题的理由。

  同学们先用自己手里的Pad查阅关于“交友”“友谊”方面的各种观点、看法,看一看哪些是自己颇有感触的或者是认可的观点,然后小组共同讨论出一个大家认可的观点作为本组的班会主题。

  (引导学生从对关于“交友”观点的理解,自己的切身体会,对查阅材料难易的预判,来阐述确定班会主题的理由,)

  预设:

  1.如果学生思路不能很快打开,教师可以举例引导。如:①交益友,避损友。②倾心付出才能赢得友谊③友谊助我成长。

  2.如果学生确定演讲主题上有困难,可以列出有关“交友”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供小组同学选择。但要求学生阐述选择的理由。

  参考:

  ①拥有友情,生活充满阳光。

  ②友谊需要精心呵护。

  ③友谊来源于真诚。

  ④友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⑤要懂得珍惜友谊。

  ⑥真正的友谊能经得起考验。

  ⑦友谊是需要理解和宽容的。

  ⑧友谊能促进人与人的交往。

  ⑨交谊也要坚持原则。

  ⑩友谊的大敌是斤斤计较,嫉贤妒能。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对本组确立的班会主题进行讲解,阐述选择主题的理由。

  (三)任务二:策划主题班会方案。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小组确定的班会主题,进一步设计班会的流程,每个环节的内容、形式,具体分工。并填入表格中。

  (同学可以先利用Pad看看主题班会方案的样例,参照样例并结合自己的想法,设计出自己的方案。然后继续利用pad进行搜集与自己的主题相关资料,讨论班会的环节、内容和形式。)

  (教师观察学生的设计过程,随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1.继续查阅资料,小组共同设计,完成主题班会的方案。选出代表准备下一课主题班会方案的展示。

  2.对本组确定的方案的环节、形式和内容进行排练,准备下一课展演本组设计的班会,做到内容熟练、环节清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参与、表达和评价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2.展示以“交友”为主题的班会方案,并对设计的班会做展演和评价。

  3.培养做正值人,弘扬正能量的交友观;弘扬与人为善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展示以“交友”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并对设计的班会做展演和评价。

  2.培养参与、表达和评价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对设计的班会做展演和评价。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学习展示、展演,评议、评价活动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意识是通过展演主题班会来完成的。

  2.学生的评议、评价能力在对演讲活动发表评论的过程中来培养的。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优秀设计方案

  先由小组代表将本组的设计方案放在展台上展示出来,并做详细的讲解。其中包括围绕主题的设计的思路,本组在活动中的具体分工,选择各项内容的依据等。

  (二)展演主题班会

  任务一:根据小组代表对主题班会方案的介绍,同学共同选出展演班会的小组。由该组全体成员按照本组的方案,展演自己负责的模块。组长负责组织,安排活动顺序。

  任务二:没有参加展演的同学,组成评审团,依据评价表,对展演同学进行评议和评价。

  1.提出展演注意事项。强调展演同学在表达时注意说话的声音、语气和节奏,注意时间安排和环节的衔接。

  2.明确评价要求和标准。指导学生认真揣摩好评价表中“评价项目”“评价指标”的具体要求,弄清评价等级的评价标准。认真合理负责任的完成好对每个同学和整个小组的评价。

  3.一个小组展演后,先由组长做本组自我评价,然后由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各小组展演结束后,同学们对依照评议表选出最佳表现组。

  (注意要引导学生以发现同学优点,肯定同学长处为主。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在众人面前表演,会是什么样子?能不能做到评价表中“评价指标”的那些要求?)

  4.要求同学及时记下自己展演和评议的心得体会,为课后本次活动总结做准备。

  (三)小结

  我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同学们在众人面前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展示小组集体的合作的成果。我们对“交友”“交什么样儿的友”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在展示的过程中,我们其实就是在体会着“交益友”的美好感觉。与高雅的、有素养的朋友在一起学习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肯定自己,赞赏自己,甚至学习自己,也是一件多么让人自豪和骄傲的事!虽然准备的过程是艰辛的,是要付出努力的,但取得的成果却是甜美的。我们今后还会多做这样的活动,让同学们变得更自信,更有能力,更强大。

  (四)布置作业。

  1.对本次活动做出总结,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2.阅读关于交益友的书籍。

  点评:这是一个以班会方案设计为主任务的教学方案,实际上是将教材呈现的基础活动流程做了重新整合。从学过的课文导入,引入班会这一师生都熟悉的日常教育活动形式,方便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在具体设计上,将活动基本控制在两个课时和有限的课后时间,只要求学生做班会设计及展示,简便易行。

  案例3(执教者:浙江省青田县伯温中学,梁晓勇)

  一、确定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本以及相关拓展资料,积累关于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论述,并能从中获得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培养阅读、搜集、观察、表达的兴趣和能力。

  3.能与他人合作,主动探究,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倾听能力,培养与他人交流的兴趣。

  4.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谊,学会用正确的交友观与同学 交往。

  5.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课前活动

  课前猜字游戏(“乐”的甲骨文)进入主题,再出示“朋”字的甲骨文,学生基于图片认知,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观察,试着推理,对“朋” 字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是从字形导入新课,来 确定学习的主题。

  三、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展开活动

  亲爱的同学们: 欢迎加入七(11)班,崭新的起点,崭新的征程。这段路,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我们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为此班委研究决定成立“成长共同体”,以进一步激发集体潜能,展现整体智慧。

  请班长以朗读方式面向全体同学发布通知,然后提问:“你希望怎样的人在共同体里面?”师生对话开启,自然地引出下一教学环节。

  (一)“说友”

  用PPT 出示如下任务:

  共同体成立之前,先要明白什么是“朋友”。 环节一:仔细阅读手中的资料。环节二:用“朋友是……”的句式给“朋友”定义,并说给同桌听。 环节三:相互听完后,同桌两人推举一人说说对“朋友”的理解。

  (二)“寻友”

  用PPT 出示如下任务:

  你希望你所在的共同体中的朋友应具备哪些素质?在纸上写出你所希望的朋友应具备的素质,用3—5 个词语来表达。选择一个词语,说说你这样选择的原因。想一想,你还需要修改吗?然后高举你的 纸牌,找到所写词语和你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站在一起。

  思考会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就要思考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优秀品质,有哪些行为习惯等。学生要写出相关的词语,然后思考要寻找哪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组合之前,还要说说为什么会选择这些词语。

  (三)“邀友”

  用 PPT 呈现“邀友宣言”的要求:

  确定一个词语。用1 分钟时间发言,最好 说出你的真实经历和感受;组织好你的语言,你可以这样表达:开头,建议用一句诗或名言警句开头,能迅速吸引注意力;主体,要说出一些理由,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词语;结尾:建议用“我邀请你加入我们的成长共同体”;宣言,尽量不要去读你写的内容,你需要在以下两种方式中作出选择:要么完全脱稿, 要么制作一张提示用的小卡片。

  小组合作制订策略,确定一个主持人,确定上台发言人,确定一个词语。然后是实施策略,主持人要发挥作用,上台发言人要记录组员发言要点,确定好词语后要思考开头、主体、结尾,要分析组员发言的可用性。最后是调整策略,第一个上台发言的,要思考如果下次发言该如何改正;接着发言的,要根据前面组的表达思考调整的方法并及时作出调整。

  四、总结与评价

  (一)总结

  出示《论语》中孔子关于“三益三损”的论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然后,教师总结:成长,是一段必须付出代价的旅程,行路过程中总会不断地捡到和丢掉一些东西。有一群益友一起走,你会发现,自己能更轻松地面对世界。人生贵在于恬淡中品味,于从容中享受,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二)评价

  借助教材所列评价量表进行评价,注意过程性评价和。

  1.在第一组学生“邀友”发言结束后,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你觉得你表达得如何?”“你觉得你的表达有效果吗?” 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总结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思考活动的成败得失,从而让情感态度、思维品质不断发展。

  2.自我反思结束,要求学生按照教材所列量表的内容,在各个环节都能作自我评价。学生不仅要评价自己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知识 储备以及蕴含的诸多能力,还要对活动中自己的合作态度、自主性程度以及所运用的方法的适当性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反思,不断改进、优化、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

  3.教师随时指导,进行交流式评价。下面是课堂教学的启发、引导、评价语:

  我们来看看,听众们做到关于听的几点了吗?

  这个同学有一个问题,我们之前说过要说到1 分钟,这个同学没有说到1 分钟,在时间把握上没有到位。那么,怎么延长时间?可以作哪些补充呢?

  是的,我们可以补充自身例子。我们请一个同学补充试试看?

  说话时态度大方,这个同学做到了吗? 我们来听听听众的意见,看看怎么改正……

  你觉得自己表达得如何?

  我没听出来,挺好的呀。你觉得你表达的效果如何?

  同学们觉得他们的反思到位吗?

  两位的笑声充满魔性。如果再给一次机会,你们会在哪些地方有所改进?

  我发现这一组做了一个我都没有提醒的很好的动作,他们都鞠躬了,向听众表达了谢意。你觉得你们组说得最好的一点是什么?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不仅带有评价的性质,而且要指导学生不断改进。教师应在交流式评价中,通过大量的互动了解学生的活动过程、各方面能力的获得与形成状况,鼓励与激励学生,调节学生的行为、思维,帮助学生不断总结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详细内容请参阅梁晓勇《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体现“综合性”》,《教学月刊·中学版》2019年第11期)

  点评:这是一个基于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的教学案例,整体教学设计内容紧凑,环节简洁明了,并不涉及过多的复杂活动,易于执行。整个活动的实践性很强,语文味浓,带有一定的思考深度,很好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行为目的性较强,对活动过程的设计和对学生学习的指导都能做到细致入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21: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