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统编语文(七-九年级)写作教学实施建议与案例分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2:3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专题与各单元阅读既相互配合,为共同完成单元学习目标服务,又自成体系,构成一个完整的写作系统。写作的指导力避功利主义,即不向应试靠拢,不进行纯技法指导,避免写作的套式化;实践题目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同时以“提示”的形式搭建各种支架,帮助学生选材构思。

  七年级写作,一方面关注写作的一般要求,如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语言有怎样的要求(“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思路如何展开(“思路要清晰”“发挥联想和想象”),内容如何明确而集中(“如何突出中心”“怎样选材”)等;另一方面,初步培养写人记事的能力。两方面内容穿插安排,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

  总体看来,统编教材写作专题的设计有如下特点:

  首先,写作教材各专题的选择力求细分,使学生能一课一得,避免笼统和大而无当。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旨在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可讲的点很多,教材并没有面面俱到,全面论述,而是选择了两个点指导学生:一个是事情要写清楚、写明白,一个是要写出感情。这两个要求并不高深,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按照教材要求去做,学生至少能做到一课一得。

  但需要注意的是,各个训练专题,并非只是本次训练时才要注意,而是在该次训练进行着意的提示和强调,实现“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写作知识和能力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实践证明,全面训练与散点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快速提升。

  其次,写作专题的设计强调调动学生兴趣。一是设计专门的激趣专题。比如七上第一单元的写作,题目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其实就是一节“激趣”课,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即生活,从第一次写作开始就要丢开畏难情绪,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二是写作指导中穿插一些小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写作的灵感。比如七上第一单元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小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一些习焉不察的事情,像妈妈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的,爸爸每天到家后第一件事做什么等。这些细节,很多学生可能真的想不出,他就会到生活中去有意识观察,无形之中提升了他的观察能力,也可能帮他找到了一个写作的素材。三是写作实践中片段写作和整篇写作结合,前者往往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类似于热身,利于学生更好进入写作状态。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与想象”第一题设计了一个小活动,饶有趣味,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意识:

  故事接龙。小组同学围坐一圈,由第一个同学开始写一句话作为故事的开头,比如:“那一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其他同学依次写下去。

  再次,注意与课文的照应和配合。写作教材的编写注意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在“写作指导”中,经常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课文,从课文中寻找写作的指引。

  最后,写作实践加强了指导性。每课的“写作实践”题下都设计有“提示”,短的三两条,长的四五条,旨在构建支架,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并提出方法建议。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第二题的“提示”:

  1.文章强调的是“回家晚了”。为什么这天回家晚了?往常是怎样的情况?这天回家前遇到了什么事?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受?

  2.记叙事情时,思路要清晰。可以用顺叙,先写自己遇到的事情,再写回家晚了的结果;也可以用倒叙,先写回家晚了的结果,再交代之前发生的事情。

  3.立意不同,写作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要强调导致“回家晚了”的原因,则回家后的情况可略写甚至不写;如果要强调“回家晚了”的后果,则原因可以略写。

  这个“提示”较为详尽,既帮助学生将话题展开,提示写作的内容,又附有简要的写作提示,提示学生详略问题要根据表达的中心作出动态调整,可以说给了学生写作足够的辅助。

  从调研中我们发现,民族地区的教师使用统编版语文写作教材,主要困难在于“学生语言基础薄弱,难以文从字顺”“缺少合适的配套资源(如读本或作文选)”“写作要求过高”等方面。鉴于此,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其一,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想提高写作能力,解决“学生语言基础薄弱,难以文从字顺”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从阅读中学习写作。读到一篇好的作品,可以勾画摘抄其中的精彩语句,可以梳理作者的思路,列出文章的结构图表,还可以作评点、写读后感等。这样,日积月累,我们的文思也会变得敏捷,我们的语言也会变得精彩,写作文时就不会再无话可说、无词可用、无理可讲、无情可抒了。

  教师反映“缺少合适的配套资源(如读本或作文选)”,一方面,教师可通过网络、图书馆、教师教学用书,充分发掘各种资源。实际,统编教材中设计的作文题,在网络上都有大量的学生范文可供使用;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提供了一些范文及相应点评;各个出版社也都编写有配套的语文读本,比如人教社就编写有紧密配合各单元的自读课文六册。另一方面,本班学生的作文,也可以作为写作教学的重要资源。优秀的范文,可提供构思、内容、语言等各方面的借鉴,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稍差一点的作文(当然要匿名),通过教师的点评和学生的互评,发现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斟酌语句的基础上又可提升语感,也可成为学习的重要资源。

  其二,分解教学目标,适当拆分。教师反映统编教材“写作要求过高”,可以将每个专题较为集中的目标适当分解,改造为两三个小专题,用两到三次写作的时间由浅入深完成教学目标。每次作文不见得都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大作文,可以根据不同的小专题,采取拟定提纲、撰写片段、扩展语段、撰写大作文等不同的方式。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专题“学会记事”,就目标而言,带有很强的集中性,涉及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详略的安排、结构的安排、情感的融入、语言的锤炼等方面,对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不妨采取目标拆解的方式,重新设计一系列关于记事的小专题,从不同角度强化学生记事能力的训练。这里提供三个本地化改造的案例(含写作题目改造),以及相应的教学设计,供教师们参考。

  这三个改造案例,围绕“记事”这个大专题展开,设计了三个小专题:一是“写自己熟悉的事”,旨在解决“记什么事”的问题,也就是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中汲取写作的素材,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并减少写作的畏难情绪,树立写作即生活的意识;二是“记叙的要素”,旨在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也就是引入记叙六要素的概念,强调记事的完整性,并引导学生根据写作的中心合理调配各要素的详略;三是“要有真情实感”,旨在解决“如何写得更好”的问题,这是更高的要求,在前面基本学会有条理、有详略地记事基础上,引导学生适当融入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学会情感表达的两种方式。

  其三,写作题目的本地化改造。根据本地文化、社会、地理等特点,充分结合学生生活,改造教材中的写作题目,或重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写作题目;或者依据教材提供的“提示”,结合学生生活,给予充分的指导,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围绕题目回忆生活,体验当时情感。

  比如第二单元“学会记事”写作专题,第一个写作实践是片段作文改造,教师可以从本班学生作文中找一个或几个记事过于简单的片段,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为其“添枝加叶”。再如第二个写作实践,记叙自己生活中一次“快乐/感动/后悔……”的情感经历,教师可以举“快乐”为例,先分享自己记忆中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当时是怎样的感觉,现在想来有怎样的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想一件自己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先用简单话语说一说,然后思考如何添枝加叶,丰富充实起来。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帮助充实完善。

  目前,情境任务作文已成未来考试命题的重要方式,各地中考、全国高考都在采取这种方式。所谓情境任务作文,就是为作文写作设定一定的社会运用情境,引导学生在此情境中展开思考,斟酌表达,撰写文章,突出的是作文的读者意识、目的意识和据此调整语言表达策略的能力。统编教材中的写作实践,有的设定了情境,有的没有。教师不妨为其加上贴合本地生活的任务情境,将其改造为适合本地学生的写作题目。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作实践第一题,可以改造为:

  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偶像。你是否了解自己的偶像?如果有一天你跟同学讨论偶像的话题,你的同学认为你的偶像不值得崇拜,你会怎样维护自己的偶像?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你的偶像,包括他的主要事迹和精神品格,并说说你从偶像身上汲取到了怎样的精神力量。不少于400字。

  其四,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的思维。可借鉴教材的设计思路,比如在课堂上穿插各类小活动,片段写作与整篇写作结合,以此激发兴趣,逐步提升写作能力。还可以采取更灵活的手段,比如制作思维导图、小组头脑风暴、观看电影片段、欣赏音乐、讨论范文、学生互评、作文扩展、修改作文等方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5 05: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