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57|回复: 2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1 00: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基于新课改的要求,美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历史学科美育教学资源丰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美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涵养审美能力,丰富学习生活。文章主要聚焦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和渗透审美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美育; 审美;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一、什么是美育

  美育,是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关注的内容。那么,什么是美育?我认为,美育是通过了解美的观念和前人积累的审美经验,人们以自身的心灵或直接、或间接地感受、体悟蕴含美的事物,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理性与感性两个层面逐渐得以沟通协调,最终促进并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升华。可以说,美育是培养和陶冶人的心灵的重要过程。

  中国的美育传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古代中国,美育已经在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在核心一直与美育有关,从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制度,到唐诗宋词的气韵之美,美育的内涵早已深深刻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内化为了一种文化传承。

  近代以来,我国的学者和教育家们更加重视美育立德树人的功能与作用。王国维先生在《论教育之宗旨》中首次探讨了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教育的作用在于调和人的身心两方面,教育的内容包括智育、德育和美育,智育和德育的重要性人人皆知,然而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又是智育、德育的手段,是教育者所必须重视的教育方向。1

  蔡元培先生完善了美育教育理论,1912年,他在文章《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论述了教育的五育并举,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缺一不可。1917年,他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说》,进一步强调了美育教育的重要性,美育培养人的感情,可以塑造完整强健的人格。朱光潜在美育中更融合了心理学,从“人”心理出发,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

  二、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美育

  1.在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曾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论述明确指出了学校是美育的重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美育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育素养。教育学家布卢姆曾提出,学生在学习时如果带着积极的情感,会学习得更加轻松和迅速。2美育关乎人的心灵,属于心灵的自然感知,当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美时,一定会积极地向美的事物、美的方向靠拢,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感知的主体,可以自由、主动地学习,感知美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自由可控的享受过程。

  2.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美育的可行性

  从初中学生学情来看,学生在这一阶段好奇心旺盛,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感性思维强,抽象思维正在逐渐发展,适宜渗透美育教育,也更能直观地感受美,理解美。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美育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也有利于开展审美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学科,历史的时空跨度大,包含了中外几千年的文化精粹,有极为丰富的美育资源。学生可以在历史学习中接触到各类历史人物及其故事,可以近距离观察感悟各类文物的美,可以了解历史古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感受优秀历史人物的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的同时,结合美育素材对学生适时地进行美育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在学习效果方面,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收获感也会更强,进一步回馈、增加学习兴趣,于是更有利于美育教学的深入展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1 00: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美育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到底应该如何开展美育教学呢?下面以统编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教学设计为例来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包括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的管理,每个环节中的美育素材如下:
  

  下面围绕这三个环节进行具体说明。
  环节一:张骞通西域。
  本环节内容在教学中可以以张骞这个历史人物为线索,设置如下问题链:
  ①西域的地理位置在哪?
  ②你知道哪些关于西域的诗词?
  ③西域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如何?
  ④西域各国关系如何?
  ⑤张骞为什么去西域?
  ⑥当时的外部条件如何?
  ⑦汉朝国内条件如何?
  ⑧你认为张骞能否去西域?
  围绕这些问题链,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和相关史料进行总结,并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读古诗文的方式感受西域的荒凉。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复习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政策变化和汉武帝加强中央权力的措施,以此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中,解释可以让学生利用教材上的地图梳理、勾画、提炼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关历史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总结成果。为了引导学生感悟张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勇于探索进取及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教师可以讲解张骞的故事,或者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之后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张骞,在匈奴成家,甚至已经生儿育女了,是否还会坚持回到祖国?以此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张骞执着追求、不辱使命的精神。有学生觉得如果换成自己,也许就会在匈奴守小家。教师带领分析,张骞手持使节,心怀祖国,肩负国家责任,早已将个人的荣辱抛在脑后。解读到此,许多学生发言总结张骞用自身的行为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补充,教师可以出示史学家们对张骞的评价,更好地佐证了张骞的爱国、勇敢与开拓精神。
  在环节一中,教师可以通过欣赏图片、朗诵古诗词、阅读文字地图史料和讲历史人物故事等方式对学生渗透了审美教育,学生的感悟和共情能力较强,学习兴趣浓厚,在感悟张骞的人生故事中涵养了家国情怀。
  环节二:丝绸之路。
  教师在解读“丝绸之路”的概念之后,可以出示相关地图,带领学生在地图上描绘丝绸之路的路线,熟悉丝绸之路的起止点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大漠行商的情景模拟活动:假如学生是行走在丝路上的行商,去长安和回西域分别要带什么货物清单。为了加强可操作性和指向性,可以出示香料、金属器具、丝绸、漆器、良种马、玻璃、葡萄、石榴、苜蓿等货物的图片,学生可以阅读教材,结合教材内容整理后写在学案上,并在小组讨论并分享。
  为了加深学生对于丝绸之路上技术传播的理解,教师可以出示史料《传丝公主》版画和现今新疆与中亚地区流行的衣物工艺品艾德莱丝绸,为学生讲解技术的传播。
  在环节二中,教师可以利用地图、版画和丝绸之路上的经商图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学,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荒凉大漠中各国之间交往的繁华,通过版画《传丝公主》的细节和“活化石”艾德莱丝绸认识到了珍贵技术的传播。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体会技术传播之美
  环节三:对西域的管理。
  在本环节中,教师可以出示汉朝的地图,结合七年级学生正在学习的地理行政区划,引导学生总结出西域都护府的位置在我国新疆地区,教师可以向学生明确,西域都护这一官职的设立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东汉时期班超和甘英也曾出使西域。教师可以进一步出示欧亚大陆的鸟瞰图,结合此图,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总结出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华文明、印度文明、西亚文明和欧洲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最后回归“一带一路”,联系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总结“一带一路”的意义。
  在环节三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人物图片、地图和讲解历史故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审美教育,学生直观、具象化地感受到了丝绸之路之美。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的新闻等,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丝绸之路从古至今一直发挥着沟通中外文明的重要作用,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由此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促使他们体会文化与交流之美
  在《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教学中,我将美育教育渗透于各个环节,利用地图、版画、货物等显性美育素材及诗歌、历史人物的精神、家国情怀等隐性素材,结合历史知识对学生适时地进行美育教育,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重要内容。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可行的和必要的,这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历史学科本身有着文化厚重、美育素材蕴含丰富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托,深入挖掘统编历史教材的美育内涵,探索身边可利用的历史资源,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优秀的历史文化,将其美育内容内化,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涵养审美精神,丰富审美意趣的目的。
  1 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原载于《教育世界》56号,1903年8月。
  2 [美]布卢姆等编,邱渊等译:《教育评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479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1 00: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董婉仪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01: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