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12|回复: 0

经验分享 向40分钟要效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7 00: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基础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到有力地支撑,是保障个人终身学习发展的有效工具。尤其是小学语文,学生接触最早,伴随他们的时间最长,因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某种意义上影响着学生的一生。
        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学习的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如何让学生用相对较少的精力投入获得相对较多的学习收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微观的课堂教学而言,小学语文必须注重课堂教学效果,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不断提升教师个人魅力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同时还兼有极强的人文性。语文教师,尤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肩负着教育他们学会做人的艰巨任务。教师只有用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从而“重其道”。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身上的魅力,让学生亲近自己,喜欢自己,才可能使学生喜欢上自己所教的学科;只有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可能成为事实。
        要提高教师个人魅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展示崇高的道德魅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前面说过,语文是一门兼具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所谓“未学作文先学做人”,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首先是向他们传授做人的道理,一个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向学生展示正直的品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才可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之“爱屋及乌”,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进而主动学习语文。有了“兴趣”这一老师,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便有了基础保障。
    (二)彰显渊博的文学魅力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艺术。文学修养越高的人,所具有的生活、情感经验也就越丰富。而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只有通过它才能为学生所认识、吸收。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热爱语文,就必须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学修养,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挖掘教材深含着的意蕴,真正走进文本,与作品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进而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从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而言,它要求语文教师要是一个“杂家”,是知识的“巨人”,是有问必答的“百科全书”。没有一个学生会喜欢什么都不知道的教师。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博览全书,学会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未知的知识,更好地引领学生求知,让学生因为对你的崇拜而产生学好语文的欲望。
        我曾经教过一个高中实验班,仅高一一年就换掉了两个语文教师。论学历,他们不可不谓高,论工作,他们不可不谓敬业,然而却很难为学生所接受。究其原因,用学生的话说就是他们的知识面太窄,超越语文以外的知识他们知之甚少,根本就满足不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久而久之,学生们开始对教师,对他们所教的语文学科失去了兴趣。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在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向他们介绍一些课外知识,从古代的礼仪制度到文人的逸闻趣事到优美的文学作品······尽可能地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向他们展示语文这一学科的独特魅力。渐渐地,他们开始对语文产生了兴趣,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2009年的高考中,这个班的语文取得了平均分全校第二的佳绩。
    二、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技能,教师个人崇高的道德魅力、渊博的文学魅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还必须不断钻研探索教学技能。
    (一)课前准备——备课技能
        课前准备即备课。它是整个教学工作的起点,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教师备课是否充分、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备课中教师应该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资料,及时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对教材做相关的补充和拓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有新意。同时,教师在备课中还应关注所教的学生的特点,包括他们的知识基础、思想需求以及已经形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方案,使实际的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从而避免课堂教学中一些不必要的差错的发生,使之能顺利进行。
    (二)教学实施——上课技能
        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按照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发生在课堂上的一系列相关行为。
        1、 创设合理、实用的教学情境。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位德国学者曾举过这样的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之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由此可见,一个合理恰当的情境的创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勾起来了,一整节课他们都会带着愉悦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教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考虑到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较远,我就想法创设情境,先是播放乐曲《男儿当自强》激发学生的豪情,然后简要介绍司马迁所生活的时代、社会和文化背景,从而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司马迁遭受的屈辱和不屈,整节课上下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2、 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
        心理学认为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当孩子充分投入到游戏中时,身心才会得到全面的放松。只有让学生忘记对学习的厌倦,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始终被教师认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空洞、抽象,切难见成效。一直以来我也持这样的观点。但是自从听了中国教育学会“作文学评”总课题组组长、全国“新概念作文”教学理论创始人田玉博士作文示范课后,我彻底改变了对作文教学的看法。按照以往作文教学流程,我们先是点评上次的作文、讲解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拟稿、如何修改,然后就是写作训练。教师累得是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索然无味。但是田玉博士并非这样,他一进课堂首先是发给每人一颗花生,然后告诉他们今天来做游戏,把学生分成几组,让大家认真观察手中的花生,然后各组竞答观察花生的收获。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在愉悦的游戏中结束了作文的学习,但是通过课堂前后同学们描写花生的作品一对比,我们惊异地发现,短短的一节课下来同学们的作文写作能力确实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通过这节示范课,我清醒地意识到作文教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寻找有效地教学方法。
        3、 使用艺术化的课堂语言
        苏赫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更明显:有些教师课堂语言优美,亲切和顺、舒展和谐,把精妙的课文讲解得丝丝入扣,听起来是一种享受。而有些教师的语言却显得干瘪,语调呆板,或是高腔高调,把人压抑得喘不过气来;或是干涩地照本宣科,满嘴名词术语,听的人满头雾水;或是漫不经心,有气无力,叫人昏昏欲睡。由此可见,同样的一节课,教师所使用的语言不同,课堂效果也就不一样。
        面对新课程缪表的深入实施,面对形形色色的教学改革的进行,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强有力的助推器。
        首先,教师要从惯性的课堂“口头禅”中脱离出来。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语言越丰富,课堂教学越轻松、自如、有效。听名家的课堂教学,可以发现他们的课堂语言是各具特色:于漪老师素以教学语言优美、考究著称,她善于从戏剧、电影、绘画、音乐等艺术中学语言,这不仅使教学语言词采丰美,而且形成了她课堂教学中浓郁的文化氛围。魏书生老师的课堂语言则折射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广博的知识面,力求达到既“明”且“白”的效果。
        除此以外,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根据学生课堂情绪、心理的变化,以及课文篇幅的不同等情况而变化,同时适当注重语言的趣味性和形象性,以调动学生情绪,并利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节奏使表达清晰,以取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绝佳效果。
        其次,把课堂的发言权交还给学生。
        曾听过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听起来似乎很有水平,但是学生却表现得很漠然。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课堂是不需要我们教师去刻意表演一个自以为高明的自我,需要的是我们还学生一个真实的课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自始至终一切以学生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语言应该是自然朴实的。我曾经听过一些特级教师的课,从他们的语言中简直听不出半点雕琢的痕迹,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亲切,有时候甚至是口语化的语言。但就是这样的课堂,却恰恰让人觉得是真正的高水平的课堂。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应该是点到即止的,教师的语言应该是重在点拨,即用简洁的语言将学生的课堂活动由点连接成面,而不应该是传统的“满堂灌”。
        再次,正确运用课堂评价。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对于课堂上评价学生如履薄冰,过去严厉的批评已经不可多见,取而代之的是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教师都一律赞之为“你真棒”、“你真聪明”!似乎一经批评便扼杀了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素不知,课堂上奖励性的评价固然重要,批评性的评价一样不可缺少。因为一味使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只会对孩子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只有褒贬结合,才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帮助他们增长知识,有利于他们明辨是非。
    三、面对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
        一堂语文课下来,检测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就是要看这节课所传授的知识是不是绝大部分学生都掌握好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有梯度的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地提示、点拨、启发、引导: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向更深层次的问题探讨;对一小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都应该给予肯定,使他们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在课堂上让优、中、差生结合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进步,才能称之为一堂有效地课堂。
        综上所述,仅仅是我参加语文教学活动以来,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观摩名师示范课所得到的一点收获。但是,所谓“教无定法”,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习对象,需要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如何才能上好一节有效的语文课,仍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地探索,才能够使教学越来越精彩、越来越高效。才能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19 05: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