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柘山小学“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0:4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活动思想

    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培养当代学生关爱他人,加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

    二、活动目的:

    1、以“与时具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为主题,大力宣传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和学雷锋先进典型;

    2、通过开展具有教育特色的学雷锋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师生以自己的言行,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3、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在学习生活中时刻关注雷锋精神,长期形成学雷锋的氛围。

    三、活动主题

弘扬雷锋精神,营造爱心校园   

四、活动口号

    学习雷锋从身边做起,从校园做起

    五、 活动时间:2014年3月

六、 活动地点:班级、校园内及有关公共场合

七、 活动内容

    活动一:营造学雷锋氛围

    1、3月5日召开“学习雷锋精神 争做文明少年主题队会。安排部署学习雷锋活动方案。

2、课间音乐播放学雷锋歌曲。     

3、张贴学雷锋标语,办学雷锋板报。

活动二:讲雷锋、唱雷锋

    各班班主任主持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通过讲雷锋故事,唱雷锋歌曲等形式,去追寻雷锋的足迹,感悟雷锋的品行、体验雷锋的心灵,围绕如何塑造新时期少先队员新形象,如何在构建和谐校园活动中发挥少先队员的模范作用这一中心展开讨论,号召学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在付出中提升境界,在实践中传播文明,在奉献中体验生命含义。每班学唱一首雷锋歌曲,三月下旬评比。

活动三:学雷锋、做雷锋     

1、 立足身边,学雷锋。

    深入开展以“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为主题的“四个一“教育活动,号召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养成勤俭节约、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

2、 立足校园学雷锋

    ①、开展“做文明学生”活动,搞好学校、班级卫生。     ②、开展“一帮一”活动,树立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浓厚学习氛围,继续深入开展爱心助学活动使同学们共同进步。

    ③开展“告别不良行为,争当文明学生”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手抄报、演讲等形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立足社会学雷锋

时间:周一下午第二节课     (1)一、二年级捡取校园杂物     (2)三、四、六年级清扫校园路面  

   4、爱心献给妈妈













    3月8日 以“三八妇女节”为教育契机,为妈妈写一封信、做一张贺卡、干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5、爱心献给地球

    3月12日开展以“我为学校(家乡)献片绿”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五、六年级学生写一条环保标语、植一棵树。

    活动四:树新风、促学风从感悟生命的角度出发,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以爱心奉献为核心的精神;从实践出发,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各中队可以组织学习互助小组,发扬雷锋钉子精神和助人为乐精神,鼓励成绩好的、有特长的队干部或同学与班上学困生结成“手拉手学习互助小组”,共同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高年级可为低年级做好事(如为低年级打扫班级卫生等)。

    六、活动要求:

    全校每个班都要在学雷锋活动月中行动起来,积极学习雷锋精神,开展各种学雷锋活动,力求做到全校范围内地面清洁,校园无纸屑,出言无脏话。同学们要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取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力争把礼貌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家长,把谦让带给他人。每班

要召开一次学习雷锋的主题班会,3-6年级同学出一期学习雷锋活动的手抄报。

    七、表彰

    评选学唱雷锋歌曲、讲雷锋故事“优秀班级” 和“学雷锋”先进个人、先进班级

    各班要认真总结本次主题教育活动,要将学雷锋活动与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相结合、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让“雷锋”活现在新世纪的今天,让雷锋精神永驻校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7 00: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