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59|回复: 0

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二课时说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3 10: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教材分析

  编写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7条“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同时,《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也要求学生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是本单元的核心素养。

  第5课从“共建”的角度,以“公共秩序”作为话题,从“为什么需要建立公共秩序”和“如何建立公共秩序”两个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共建这一概念。《共同建设有序生活》是第5课的第二课时,在理解了“为什么需要建立公共秩序”的原因后,学生面临着“如何建立公共秩序”问题的挑战。

  本课通过对公共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共建有序生活需要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也需要汇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而进一步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共建这一概念。

  二、学情分析

  在学生以往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他们大多是从道德层面来理解遵守公共秩序的意义,而本课同样强调法律在共建有序生活中的重要保障,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和法律在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本课学生学习的增长点之一。同时,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迁移“公共生活中应为他人着想”的概念分析不同行为背后的价值选择,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公共教养,更好的理解“公共生活靠大家”的单元概念。

  五年级的学生在观察、分析社会问题时虽然能依据一些现象说明自己的观点,但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课学生思维的成长点。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共同建设有序生活离不开公民个人的自觉行动,也需要汇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2.理解只有共同建设和遵守公共秩序和法律法规,才能享受美好的公共生活。树立规则和公共意识,愿意做有公共教养的人。

  3.通过为争创文明社区建言献策,尝试多角度分析问题,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提升理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共同建设有序生活离不开公民个人的自觉行动,也需要汇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教学难点:通过为争创文明社区建言献策,尝试多角度分析问题,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提升理性思维能力。树立规则和公共意识,愿意做有公共教养的人。

  五、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本课运用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在“为争创文明社区”这一单元任务下,以“广场舞噪音扰民”这一现实中存在的社会热点话题为例,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解决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建言献策。使学生通过对问题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最终形成“有序的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理性认知。并通过拓展其它生活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规则和法治意识,运用所学为争创文明社区贡献力量。

  活动一:出示任务,激活动机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公共生活需要秩序,并从遵守公共秩序的角度,为“争创文明社区”建言献策。那么,我们该如何建设一个有序的公共生活?又可以为此提出哪些建言呢?课程之初,首先带领学生简单回顾上节课所学,唤醒学生认知。发布建言任务,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活动二:聚焦现实案例,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共建

  以“广场舞噪音扰民”为例,引导学生聚焦现实案例,运用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关键词分类,分析问题—撰写建言,解决问题”三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社会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学会多角度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并最终形成“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理性认知。

  环节一:创设现实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广场舞噪音扰民”的问题。之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否遇到过类似事情,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提出问题:如何解决“广场舞噪音扰民”?

  设计意图:“广场舞噪音扰民”非常贴合本单元的大任务,这一问题也能够引发学生同关注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该事件作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背后的成因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性恰恰符合本课“多角度理解如何共建有序生活”的教学目标,能够启发和训练学生多角度、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环节二:关键词分类,分析问题

  提出问题后,进入到分析问题的环节。此环节分为两步走。首先通过对调查现象进行梳理和总结,运用关键词找到现象背后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看似简单的“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其背后的成因是复杂的。再通过对关键词分类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公共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某个团体能解决的,需要个人、社会、国家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

  课前,学生走进社区,对所在社区的“广场舞噪音扰民”现象进行实地的调查,并对“广场舞爱好者、社区居民、社区/公园管理者”三方人群进行采访,了解问题的表现。学生走进社区进行采访调查,是打破教室壁垒,走进真实生活的一种体现,也只有参与到真实的生活中去,才会看到真问题,并从学生内心触动其公共意识的提升。其次,引导学生对三类不同人群进行采访,也是在向学生渗透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方法。而了解了社会问题的真实面貌,也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提出可行性更高的建言。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广场舞噪音扰民现象的背后其实存在的多种原因。接下来,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结合其他组的调查结果,用关键词的方式梳理出导致广场舞噪音扰民背后的原因。之后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将这些关键词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有些问题的解决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就能解决的,而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关键词分类,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解决该问题也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初步形成“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概念。

  环节三:撰写建言,解决问题

  之后,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材料为解决“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建言献策。经过实地调查分析原因,学生将生活经验与课堂学习进行对接,有针对性的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言,深刻感受到无论是公民个人还是社会单位或组织,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才能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深化“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概念。教师的适时补充也让学生认识到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同样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法制的保障。

  最后,通过说一说今后在生活中遇到广场舞噪音扰民,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从“为他人着想”和“共同遵守公共秩序”的角度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明确我们作为公民,要提升自己的公共教养,自觉履行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为共建有序生活承担自己的责任。

  活动三:拓展其他情境,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

  教师出示新的社会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将目光从“广场舞”拓展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中,说一说在其它公共场合中我们应当如何做,使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无论在哪个公共场合,我们都要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才能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

  活动四:撰写建言,共建良好公共秩序我支招

  经历了对“广场舞噪音扰民”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以及讨论其它生活情境中遵守公共秩序的做法,学生对“如何共建有序的公共生活”形成了理性认知。本环节,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走近生活,从“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角度,为“争创文明社区”建言献策。

  本课通过聚焦典型现实案例,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了多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公共生活需要共建的概念,明确了自己作为小公民在共建有序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也在为“争创文明社区”建言献策的过程中提升了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20: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