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9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1年中考复习|专题20 小说阅读(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08:5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例【十】(2020·湖北宜昌)邱君光明,既无宏愿,亦无功勋,然恣意率性,在江湖中尽显侠义,于人生里全是有趣。不因世事而乱心,不因平凡雨平庸。祈愿邱君,不仅光明自己,亦能烛照你我。

活得有趣

沙叶新

①话说川沙城南有位凡人、趣人。此人姓邱,名光明,今年六十有六。发花白,背微曲,身材偏矮,精神矍铄。性耿直,有江湖侠义之风。

⑦邱光明曾在饭店学徒。某次有干部来店检查卫生,因与经理熟稔,便盛赞饭店卫生能评第一。邱光明戆头戆脑,实事求是,说:“还有不少死角无空打扫,不能评为第一。”还领着干部看了这些卫生死角,气得经理勃然色变。

③邱光明极有悟性,任何事一学即会,一会便精。譬如杀鸡,虽是小技,但谁也不及他的手艺高强。某年,饮食业举行杀鸡比赛。哨笛一响,其他选手都迫不及待地操刀杀鸡,而他故意按兵不动,他说这就如同下象棋一样,叫“让先”。等别的选手已提着鸡颈放血时,他才飞速地举刀杀鸡,然后放血、烫鸡、煺毛、开膛、清理杂碎,动作纯熟,干净利落,以2分15秒的最快速度完成全部工序。此时,他见别的选手还在手忙脚乱地紧追慢赶,就  A,神气活现,骄傲地点起一根烟,还得意地将菜刀高高抛起再接住。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忘乎所以违反了比賽规则,最终屈居第二。

④邱光明善于杀鸡,也精于烹饪,在饭店二十余年,看也看会了各种菜肴的烧法。回得家来,便如法炮制,烧得一手好菜。某次他到浦西一家饭店,叫了一盘炒三丝。当菜端上后,他将经理请来,问道:“炒三丝吃什么?”经理说:“吃的是肉丝、火腿丝、冬笋丝。”他说:“不对!炒三丝吃的是刀工!三种丝要三种不同切法。”于是他详细示范了三种切法以及其他菜的种种切法,经理佩服得五体投地,以为他定是锦江名厨。

⑤他虽在饭店二十多年,仍是一名杂务工。他想不通,闹情绪,离开饭店,回家种草养花,还当上了县花卉盆景协会副主席,在县里破天荒地举办过花卉盆景展,轰动一时。

⑥但邱副主席仍想当名真正的厨师。说干就干,他召集以前的老同事,终于在家门前开了一家桃园饭店。开张那天,他亲自撰写对联:“有米三升开饭店,无花一朵号桃园。”对仗工整,平仄合律,语虽平淡,但    B   。

⑦饭店开张后,食客盈门,生意兴隆。他烧的菜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讲究艺术造型。他用马兰头、豆腐干丝、土豆、核桃肉为原料垒成的假山盆景(冷盆菜),青山绿水,可以乱真,使人不忍下箸。他每天最爱做的一件事是翻看顾客意见薄,看到高兴处,或加上评语:“诚如先生所说,敝人的桂鱼烧得确实堪称一绝,欢迎下次再来品尝,可八折优待。”或发表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厨师得千万知味亦足矣!”

⑧善作剧楼主人曰:邱先生者,普通百姓也。既无宏愿,也无功勋,一生孜孜以求者,不过是想当一名自认为不错的厨师而已。但邱先生却活得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活得有那么一点独特个性,因而就活出了情趣,活出了味道,活得  C ,活得潇洒脱俗。在芸芸众生之中,有如此活法者,不多矣!

1.请将下列四字词语依次还原到文中ABC处。

风流自赏     雄心自见          顾盼自雄

【答案】A:顾盼自雄  B:雄心自见  C:风流自赏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1)顾盼自雄:左看右看,自以为了不起。形容得意忘形。结合“他见别的选手还在手忙脚乱地紧追慢赶”可知,邱光明自己完成后,在左看右看周围其他人的手忙脚乱,内心非常自傲,故A选“顾盼自雄”。(2)雄心自见:伟大的理想和抱负自己表现出来。结合“有米三升开饭店,无花-朵号桃园”可知,邱光明给自己饭店写的对联,意思是有三升米就开饭店了,没有一-朵桃花,却可以称作桃园,突出自己饭店味道好,表现了邱光明的自信和雄心,故B处选“雄心自见”。(3)风流自赏:以卓越的才华和超俗的风范而自我欣赏。结合“但邱先生却活得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活得有那么一点独特个性,因而就活出了情趣,活出了味道”可知,这里评价邱先生,赞美其用自己的一点与众不同、一点独特个性活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人生,并且自信、自傲,故C处选“风流自赏”。

2.请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案】示例1:作者运用了“举”“放”“烫”“煺”“开”“清理”等一系列动词,一气呵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邱光明杀鸡时动作纯熟,干净利落。突出了他技艺之精湛。示例2: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短句,两字或四字一句,简洁明快,与其杀鸡之快形成呼应,以句式之美衬托技艺之精。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1)从词语角度赏析。作者运用“举”“放”“烫”“煺”“开”“清理”等一系列动词,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邱光明杀鸡的全过程,动作如此快速而有序,突出了邱光明杀鸡动作的熟练和干脆利落。进而突出了其技艺的精湛,表达了作者的赞扬之情。(2)从句式角度赏析。结合“举刀杀鸡,然后放血、烫鸡、煺毛、开膛、清理杂碎,动作纯熟,干净利落”可知,这里运用了四字词语和二字词语,句式整齐,节奏简洁明快,形成的阅读的节奏和杀鸡的节奏相互呼应,以句式之美衬托技艺之精。

3.请结合语境,说说你对第⑦段画波浪线句中“知味”一词的理解。

【答案】“知味”本指知道味道,懂得滋味。在句中是指能够欣赏、懂得邱光明做菜艺术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知味”本义指知道味道。结合选段中“他每天最爱做的一件事是翻看顾客意见薄”“诚如先生所说,敝人的桂鱼烧得确实堪称一绝,欢迎下次再来品尝,可八折优待”等语句可知,这里指食客懂得厨师烧出的菜的味道,理解厨师的味道,能够品味、欣赏、赞赏厨师烧出来的菜的味道。结合“他烧的菜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讲究艺术造型”可知,“知味”不仅是品味味道,还能欣赏其菜品的造型。故“知味”指能够欣赏、懂得邱光明做菜艺术的人。

4.你最喜欢邱光明个性中的哪一点?请结合文中事例说明。

【答案】示例1:我喜欢他性格耿直,实事求是。如:邱光明在饭店学徒时,自曝其短,拱手让出已经到手的卫生评比第一。示例2:我喜欢他率性而为。如:邱光明杀鸡比赛率先完成后,虽因抽烟抛刀屈居第二,但得意之态真实而可爱,让人忍俊不禁又心生亲近之情。(如:邱光明说辞职就辞职,说开饭店就开饭店。)示例3:我喜欢他风流自赏。如:邱光明喜欢看饭店意见簿,和顾客留言互动,毫不谦虚。示例4:我喜欢他有情趣。如:邱光明烧菜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讲究艺术造型。他做的冷盘菜可以乱真,使人不忍下箸。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可结合具体的情节,分析概括出邱光明形象中最打动你的一点,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示范我喜欢他对理想的坚持。如,邱光明在饭店二十年还是杂务工,愤而辞职后开辟了第二职业,种草养花,取得了非常的成功,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最初的追求,对于做厨师保持着最初的坚持,自己召集老同事,开饭店,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受到食客认同的厨师。

5.积累链接:请写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的后两句。

【答案】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解析】本题考查积累诗词名句的能力。《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注意要求写后两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08:53:50 | 只看该作者

例【十一】(2020·湖南岳阳)阅读下面小说,完成1-5题。

朋友老卢

①第一次上老卢家走访时,老卢窝着身子懒洋洋地躺在破沙发上,一点都没有起身迎接的意思。

②其实老卢不老,不过四十出头。老卢的石匠手艺在村里很有用武之地,年头到年尾基本没得空闲,日子原本也过得有滋有味的。天有不测风云,有一次,老卢干活时不小心从屋顶滑落,伤了脊椎,从此干不了体力活,这上有老下有小的,成了贫困户一点也不奇怪。听村干部说,老卢原本性格挺好的,乡里乡亲相处得不错,伤了以后就变了,整天待在家里,不跟人说话,冷得像块冰。摊上老卢这样的贫困户,我还是有些嘀咕的。不过我想,只要我真心对他好,就算是块冰,也能够慢慢融化。

③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经常去老卢家,有时带些油米水果慰问金,有时空着手,老卢一律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跟我说不了三句话。不过,老卢家人倒是对我挺热情的。

④然而,有两件事让我有些生气。

⑤先说第一件事。贫困户家门口都要钉一张连心卡,金属的,上面写着贫困户和帮扶干部的姓名及联系电话。钉的时候,老卢倒也没阻拦,只在一旁木然看着。然而,当我再次走访时,连心卡没了踪影。问老卢,老卢爱搭不理地说,不知道,你又没叫我守着。没办法,只得又去领了一张来重新钉上。可这次更绝,当我走访完下一户路经老卢家时,新钉的连心卡又不翼而飞了。将老卢儿子叫过一旁细问,却是老卢撬下来给扔了。责问老卢,老卢依旧冷冰冰的,咋不钉你家门口?对此,我也无奈,就算再钉上去,也得被老卢撬了。

⑥还有件事。老卢因干不了体力活,我便介绍老卢去我朋友厂里当门卫,老卢答应得很爽快,我当即给朋友打电话,电话接通后我说,上次跟你说的,我帮扶的贫困户到你厂里当门卫……才说这么一句,老卢就黑着脸打断了我,冷冷地说,别说了,我不去。弄得我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卢哪根神经突然短路了。然后是好说歹说的,可老卢油盐不浸,说多了,一句要去你自去。然后不再理我。

⑦这事以后,我对老卢便失去了信心,虽然依旧每周一次上户走访,或送慰问品慰问金,或帮着打扫卫生,或什么也不干,例行公事。都说帮扶干部要和贫困户攀亲戚交朋友,我自认为也算是尽心尽力了,可老卢从来没给过我好脸色。有一次,我还买了些鱼肉准备跟老卢一家吃一餐连心饭,可老卢拉长看脸硬是没给我做,并得我灰头土脸的。

⑧当然,老卢也从来没有麻烦过我。因此,当有一天我正在县里上班,接到了老卢电话,我心情格外好,估计是老卢终于有事主动找我帮忙了。电话里老卢支支吾吾,听了半天才听明白,原本老卢去市里办事,遭了小偷,已是身无分文。这事倒也好办,找个市里的朋友,安排老卢吃个饭,然后买张车票送上车便成。

⑨很简单一件事。然而,第二天上午,老卢突然出现在我办公室,进门便很诚恳地向我道谢,多少让我有些意外。更让我意外的是,老卢竟然跟我聊天,且聊得不亦乐乎。聊着聊着,我突然想起件事来,便问老卢,三年下来,虽然没帮什么大忙,但送温暖的事做了不少,自掏腰包也好几千块,可老卢你却从来没说过半个谢字,这次不过是举手之劳,怎么还登门致谢呢?老卢突然便有些腼腆,一会儿才说,你那朋友跟我说,你跟他说,我是你朋友,让他招待好了。

⑥这怎么了?我有些恍惚。老卢抬头看着我,一字一顿地说,你说我是你朋友,没说我是贫困户。

①我心里一阵震动,不由得握过老卢的手,眼睛竟然有些湿润……(文/三石,有删改)

1.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情节内容

表神态的关键词

老卢心情

木然、爱搭不理

不高兴

不去当门卫

生气

没给“我”做连心饭

拉长着脸

内心排斥

登门致谢

腼腆

【答案】①撬掉连心卡;②冷冷(黑着脸、不再理我);③感激。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根据第⑤段的“将老卢儿子叫过一旁细问,却是老卢撬下来给扔了”可以概括出①的答案“撬掉连心卡”;根据第⑥段的“才说这么一句,老卢就黑着脸打断了我,冷冷地说,别说了,我不去”可以概括出②的答案“冷冷(黑着脸、不再理我)”;根据第⑨段的“第二天上午,老卢突然出现在我办公室,进门便很诚恳地向我道谢”可以概括出③的答案“感激”。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老卢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答案】勤劳能干,有石匠手艺,“年头到年尾基本没得空”;自尊好强,难以接受贫困户的身份;诚挚感恩,我帮他的忙后,他登门致谢。(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时,要结合文章人物的活动环境,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尽量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根据第②段的“老卢的石匠手艺在村里很有用武之地,年头到年尾基本没得空闲,日子原本也过得有滋有味的”一句可以看出老卢勤劳能干;根据第⑤段老卢撬掉代表贫困户的连心卡和第⑥段老卢不愿以贫困户的身份到厂里当保安这两件事可以看出老卢自尊好强;根据第⑨段的“第二天上午,老卢突然出现在我办公室,进门便很诚恳地向我道谢”一句可以看出老卢知恩图报。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老卢)整天待在家里,不跟人说话,冷得像块冰。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卢待人的态度比作冰,表现老卢的冷淡以及对贫困户身份难以接受的郁闷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从“冷得像块冰”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老卢待人的态度比作冰。结合老卢撬掉连心卡的事情可知,“整天待在家里,不跟人说话”表现了老卢的冷淡以及对贫困户身份难以接受的郁闷心情。

4.结尾写道:“我心里一阵震动。”请将此刻“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答案】不把贫困户当帮扶对象,而把他们真心当朋友,工作效果才好,才能真正贴近帮扶对象的心。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人物心理的能力。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用第一人称“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根据第⑩段的“老卢抬头看着我,一字一顿地说,你说我是你朋友,没说我是贫困户”和老卢撬掉代表贫困户的连心卡和老卢不愿以贫困户的身份到厂里当保安两件事可知,老卢不愿别人把他当成贫困户来帮扶,他是一个自尊好强的人。据此可以得知“我心里一阵震动”时的心理活动:不把贫困户当帮扶对象,而把他们真心当朋友,工作效果才好,才能真正贴近帮扶对象的心。

5.这篇小说以帮扶干部“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①小说由“我”来叙述“我”和帮扶对象成为朋友的故事,“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参与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我”的身份是一名帮扶干部,以“我”作为叙述者,便于带动读者深刻理解我国的“扶贫工作”,深化了小说主题。(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叙事人称作用的理解。用第一人称写作,在叙述故事的时候,把自己当做故事的见证人写进文章中,甚至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某一人物,通过“我”把整个故事传达给读者,这样可以给读者一个真实亲切的感觉,容易引起共鸣。根据小说内容可知,“我”的身份是一名帮扶干部。小说叙述了“我”和帮扶对象老卢由敌对到成为朋友的故事。从“这事以后,我对老卢便失去了信心,虽然依旧每周一次上户走访,或送慰问品慰问金,或帮着打扫卫生,或什么也不干,例行公事”可以看出,“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参与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同时,小说以“我”作为叙述者,深化了小说主题,让读者深刻理解到了我国的“扶贫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08:54:11 | 只看该作者
例【十二】(2020·湖南株洲)

信念

谢松良

我清楚地记得,城郊几间厂房失火,我和战友们出警去灭火,后来发生了爆炸,强大的气流冲击下,我什么都不知道了……

醒过来的时候,我感觉到一个毛茸茸的小东西在嘴唇边爬行,一抿嘴,小东西就吓得溜走了。灾难中我能幸存下来,是因为爆炸时我被气流推倒在墙脚下,楼房倒塌时,坚硬的墙体和崩塌的楼面形成一个狭小的“救命三角”,为我挡住了其他重物的冲击,让我有机会体验“活死人”是怎么回事。

我的内心复杂而沉重,不知道还能否从这里活着出去,不由地想到了未婚妻佟佟,我们是在消防支队与地方联谊时相识的,她是一名教师,外表靓丽气质娴雅,以她的自身条件,找一个比我优秀的男人不在话下,可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最后选择和我在一起。

佟佟,对不住了,以前我出警回来,你紧紧地抱着我不肯松手,说很担心我的安危,每次我都那么漫不经心,还笑你小孩子气。现在,危险真的来了。

不久,我听到一阵隆隆的雷鸣声,废墟的零碎粉尘在暴雨的冲刷下纷纷遁形。我的眼睛,脸上、耳朵里的粉尘被雨水冲干净了,就连挤压我的碎石烂砖也冲走了不少。我躺在湿漉漉的废墟里,和暴雨前干渴难耐相比,情况要好些了。

但一阵微风吹来,一股难闻的腐臭味儿让我感到恶心,甚至有想吐的冲动,可惜我已经没有力气让胃抽搐了,只能干咳几声算是抗议。

我陷入了昏迷。迷迷糊糊中,我被引领到童年的时光里。

幼小的我喜欢跟着爷爷去山林里采摘蘑菇。深山老林里,每当看到锈迹斑斑的头盔或者腐烂的枪架子,爷爷就把采摘蘑菇的事忘记了,转而专心地收拾那些烂铜破铁。有时,我们还会遇到风化了的人体尸骨,爷爷就会停下来,对着尸骸先立正后敬礼,然后把散落的骨骸收集起来挖坑深埋,并做好标记。当时我还小,胆小得不敢多看,只一味地怪爷爷多事。我长大后,才知道爷爷是名抗日老战士。

后来,我考上了消防指挥学院,在完成学业之后,服从组织安排成为一名消防战士。我爹妈都认为消防工作危险,一致反对我的选择,只有当过兵杀过日本鬼子的爷爷支持和鼓励我,使我树立了克服困难和挫折的信心,脚踏实地一步步走过来。

随着光线渐渐变暗,又一个黑夜来临,也是在这时,一阵重型机械挖掘机的轰鸣声从废墟外渐次传来,我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激动起来……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待了几个月出来,一个消息让我无比感动,竟然是闻讯赶来的爷爷率先发现了我的藏身处,我能够获救,他功不可没。另一个却是个不愉快的消息,佟佟竟然和别人订婚了。我以为自己会有泪水、哭泣和失落,可那段时间我非常坚强。

表彰大会的前一天,市报记者来采访,她问我在当时那种环境里,活下去的信念是什么,我说是两个人,因为我不能让爷爷和佟佟以后见不到自己。

记者接着问:“佟佟是你女朋友吧?”

“曾经的。”我微笑着回了她。

“她最终还是抛弃了你,是吗?你不恨她?”记者感到有些意外。

“不恨,因为她是我永远的信念。”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交代了事故发生后当时境况的艰危,生动而细致地刻画了“我”的心理活动。

B.所谓“有机会体验‘活死人’是怎么回事”,这是“我”对身处危境的自我调侃。

C.小说中“重型机械的轰鸣声从废墟外渐次传来”,正面写出营教工作的张弛有度。

D.小说中的“爷爷”具有坚韧的意志力,坚信他的孙子即使在绝境中也会坚持到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其中小说中“重型机械的轰鸣声从废墟外渐次传来”这句话表述有误,应是从侧面来写营救工作,并不是正面描写。故选C。

2.小说中插叙“我”的一段“童年的时光”,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①                               ②                           

【答案】①交代爷爷是名抗日老战士,暗示我的“信念”之源来自于爷爷;②为下文写爷爷支持和鼓励我当消防战士,使我树立了克服困难和挫折的信心,以及发现我的藏身之处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写插叙及其作用的能力。小说运用插叙的手法,叙写了爷爷带着幼小的我去山林里采摘蘑菇的故事,一方面通过爷爷的行为,交代爷爷是名抗日老战士且细心的特点,为后文叙写爷爷率先发现了我的藏身处的事做铺垫;另一方面,为下文写爷爷支持和鼓励我当消防战士,使我树立了克服困难和挫折的信心以及叙写“我”的“信念”铸铺垫,从而提示了小说的主题。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3.小说以“信念”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①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希望一探究竟什么是信念。②“信念”是文眼和线索,信念也是老一辈传承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③点明文章主题,信念给人巨大力量,最终我凭借坚强的意志,坚持到底,在绝境中求生存。

【解析】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小说以“信念”为题目,首先,提示了小说的主题一“信念”带给人的巨大力量,可以从事欠战胜困境,使人在绝境中生存下来;第二,文章以“信念”为线索,围绕着“信念”来选择材料,使小说思路清晰,内容集中;再者,用“信念”作标题,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08:54:29 | 只看该作者

例【十三】(2020·江苏无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夜行
                                        薛培政

①“那天夜里的月亮啊,白亮白亮的,就像被水洗过一样……”九十多岁的凤山爷,说起1941年白露前夜的

月亮,依然啧啧称奇。

②1938年的秋天,为了抗日,八路军来到了鲁中南地区,我就担任了地下交通员。

③那天刚擦黑,镇上开羊肉馆的刘大眼来了,他是我的上线。一看他眨着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我就知道,有

任了。他摸出一张二指宽的纸条,交代我,务必在天亮前送到部队首长手中。我抽了袋烟,琢磨一下行程,向婆娘代几句,就出发了。

④按说六十多里路,天亮前赶到不算啥,但自从鬼子来了之后,就在路上修了很多据点,国民党的部队也陆续

进驻城西和南边的山区。方圆几十里的地盘上,日军、伪军、国民党、土匪盘根错节,敌我难辨。要将情报全送到,就难了。  

⑤出村后,大路不敢走,便疾步钻进了村南的野猫沟。
⑥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顶大的玉盘,把沟里照得如同白昼,一草一木看得真切,这对夜行极为不利。为了隐

蔽,我顺手拔草编了个草帽戴在头上,悄悄前行。还好,一路上,除了几声狼嚎,也还顺利。

⑦从沟里出来,要过一个三岔路口,这是进山的必经之路,也是各路武装经常出没的地方。我躲在庄稼地里仔细观察,见没有动静,就想快速通过--没走几步,忽然看到西边路上有个人影一晃,我惊得头皮一麻。
    ⑧站在明处的我,躲是躲不过去了。定了定神,小声朝那边喊道:“兄弟,都是过路人,出来吧!”
    ⑨不一会儿,那人站到我面前,庄稼人打扮。对方先开口了:“这位大哥,半夜三更,要去哪儿啊?”
    ⑩“唉,老娘病了,要去水泉村抓药哩!”我看了对方一眼,“这位兄弟是--”

⑪“俺是沟北刘家坡的,驴跑了,出来找驴哩。您从东边来,有没有看见大灰驴啊?”
⑫“没有啊,要不您再找找?”我想尽快甩掉对方,离开此地。
⑬“哦,那我再往前找找。”说罢,便朝南边那条小路上走去。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也是我要走的路啊,怎么

办?改道已经来不及了:“正好,我也走这边,咱俩就做个伴吧!”

⑭“那好,大哥请!”望见他不经意的一个手势,我就对他不敢小觑了。
⑮半夜了,月亮依然亮得让人晃眼,青纱帐边的小路上,虫子忽近忽远地叫着。不明身份的结伴同行,非但没

觉得壮胆,反让人心里发毛。每走一段路,他或说脚心被石头硌了一下,装作磕鞋;我或埋怨裤子被露水打湿,要拧裤腿。我俩心照不宣,变换着行进的位置,谁走在前面,都用余光左右扫视,提防来自背后的袭击。
    ⑯突然,“扑棱棱”一响,几只野鸡腾空而起!霎时,我俩本能地拉开架势,同时朝腰间摸去。虽虚惊一场,彼此已多少猜出了对方的身份,相互对视一眼,继续赶路。
    ⑰走出青纱帐,停下脚步,趴在草丛中,仔细观察周围动静。南边村口新建的炮楼上,探照灯照来照去;东边大路上,摩托车“突突”地来回穿梭。只有西边一片寂静,只能从西边绕过去了。我朝他使个眼色,他会意地与我同时起身,悄然向西摸了过去。
    ⑱原来,西边不远处是一条深沟,站在沟边朝下看,深不见底,只见他紧紧身上的衣服,沿着沟边滚了下去。我正惊讶,就听见他在下面小声喊道:“下来吧。”我也照他的姿势,下到沟里。
    ⑲穿过那条深沟,又前行十几里山路,在一个岔路口,他向我抱拳拱手告别。我沿路向东去,他朝西进山了。
    ⑳月亮偏西,天快亮时,我终于赶到了目的地。看见村口站岗的八路军哨兵,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便加快脚步朝前奔去。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开头设置悬念。
B.第④段交代了当地复杂的斗争形势,敌我难辨。
C.不期而遇的两人都为自己的夜行编了合理的借口。
D.小说大量使用长句,有利于营造紧张的气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其中D项有误,小说一般极少使用长句,而大量使用短句,这样有利于营造紧张的气氛。大量使用长句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D。

2.夜行路上惊心动魄,“我”的心理反应也多有变化。请根据所列情节,将表格填写完整。(每空不超过4个字)

情节

“我”的心理反应

想快速通过三岔路口时,忽见有人影一晃

想甩掉对方,却发现对方与“我”同路

迟疑

两人结伴同行,心照不宣地变换位置

野鸡腾空而起,两人同时朝腰间摸去

警觉

赶到目的地,看见村口站岗的八路军哨兵

【答案】①吃惊  ②提防  ③放松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人物心理的能力。通读全文,找到相关情节,提取或概括表现人物心理的词语即可。第①空,通过对第⑦段“我”想快速通过三岔路口时,忽见有人影一晃,“惊得头皮一麻”依据分析,可知心理反应是“吃惊”。第②空,第⑮段,通过对“我俩心照不宣,变换着行进的位置,谁走在前面,都用余光左右扫视,提防来自背后的袭击”依据分析,可知“我”的心理反应是“提防”。第③空,通过对小说结尾“我终于赶到了目的地。看见村口站岗的八路军哨兵,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一句分析,心理反应是“放松”。

3.小说多处描写“月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第①段交代故事背景,引出下文对故事的回忆。第⑥段交代天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我”和不明身份的人同行做铺垫。第⑮⑳段交代了时间的流逝。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第①段中,“那天夜里的月亮啊,白亮白亮的”,交代故事背景,引出下文对故事的回忆。第⑥段中,“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顶大的玉盘”交代天气,“把沟里照得如同白昼,一草一木看得真切,这对夜行极为不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我”和不明身份的人同行做铺垫。第⑮段中“半夜了,月亮依然亮得让人晃眼”,第⑳段中“月亮偏西,天快亮时”,通过月亮的位置变化,交代了时间的流逝。

4.请依据小说中的相关信息推断“同行人”的身份,并概括出三点理由。

【答案】应该是和“我”一样的地下交通员。理由:从第16段中“我俩本能地拉开架势,同时朝腰间摸去”,可以看出他和“我”一样高度警觉;第17段中他和“我”都放弃了探照灯照来照去的南边和摩托车来回穿梭的东边,而是往寂静的西边走;第18段中他先沿着深沟滚了下去,并小声喊“我”下去,从中可以看出“同行人”身手不凡,经验丰富,应该是和“我”一样的地下交通员。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文中的“同行人”,从文中第⑯段中可以看出他和“我”一样高度警觉,第⑰⑱段中,“同行人”表现得身手不凡,经验丰富,因此可以判断他应该是和“我”一样的地下交通员。答题时,要结合这三个段落中的具体描述来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08:54:50 | 只看该作者
例【十四】(2020·江苏扬州)

俗世奇人:弹弓杨   

冯骥才

杨匡汉是一条中年大汉,身高八尺,长胳膊长腿,腰粗如树,人称大杨。他有蛮力,好吃生肉,一身上下全是肉疙瘩,冒着热气,立秋后还光膀子,不穿褂子,顶多一个布坎肩。他本人不弄刀枪,只玩一把弹弓子,平时掖在后腰带上,撂地演艺时,才拿出来亮一亮真本事。

这位大杨是河北沧州人,在天津谋生。天津这地方有它的厉害,要想到这儿找口饭吃,不问南北,不懂江湖,就叫人抓起两条腿扔进白河里。

一天撂地卖艺时,大杨上身光着膀子,斜挎一个黄布袋,里边是弹丸。这弹丸是黑胶泥团的,不知掺了嘛东西,乌黑梆硬像铁蛋儿。他手里的弹弓更是少见,一尺半大柳树杈子,拴着两根双股二尺长的粗牛筋。当大杨把弹丸捏在牛筋中间的皮兜里,好比枪弹上了膛,周围看热闹的人都纷纷躲开,一个弹丸过来,脑袋瓜不就开了瓢?

大杨坐如钟,立如松,一根桩子似地立在场子中央,瓮声瓮气地说:“诸位放心,我的泥弹只往天上射!”说着举弓向上,一扯牛筋,把弹丸射上天。

只见大杨把胳膊一伸,手一张,手心向上,一忽儿“嗒”的一声,射出的弹丸落下来,不偏不斜,正好落在手心中央。多准的劲,多高的功夫,一手见神功。

不等众人叫好,大杨又从挎袋里拿出弹丸,这次是两个。他先是脑袋向后一仰,眼望天空,来个“犀牛望月”,一弹射上去。跟着飞速转身,一回头,又来个“回头望月”,一弹又射上去。看得出来,后边一下比前边一下劲大,弹丸飞得更疾更快。跟着,只听天空极高极远之处,传来清脆的“啪”的一声,原来后边的弹丸追上前边的弹丸,击中击碎,众人应声叫好。

这时人群走出一人,黑衣黑裤黑鞋黑脸,一脸恶气,横着身子走上来。这人天津无人不知,绰号“一身皂”。

一身皂二话没说,叫一旁摆茶摊的老汉把一张桌子搬上来,中间放一把青花茶壶。然后他打衣兜里拿出一个玻璃球,稳稳搁在壶嘴上,扭头对大杨说:“你看好了,这把壶是乾隆青花,值一根金条。你把壶嘴上这玻璃球给我打下来,但不能伤了壶嘴。你要是打碎了这把乾隆青花,你赔!你要是没这能耐,给老子趴下磕三个头,哪儿来的滚回哪儿去!”这话句句朝人抡棒子。

这茶壶只是茶摊上的壶,值个屁钱,凭嘛说是乾隆青花。可是这地界一身皂说嘛是嘛。

大杨全没当事。他从挎袋里摸出一个弹丸,对着茶桌后边的人说了一声:“请诸位闪开!”众人应声躲开。大杨一张双臂,一手举着弹弓在前,一手捏着皮兜里的弹丸在后,使劲一扯,中间的牛筋拉出三尺长,嗡嗡出声。他扭身塌腰,这一招应是“霸王倒拔弓”。忽将捏皮兜的双指一松,皮筋翻飞,同时那茶壶上“叭”地巨响,众人以为茶壶碎了,再一看茶壶没事儿,壶嘴也没事儿,只有壶嘴上的玻璃球粉粉碎,地上全是亮闪闪的玻璃碴。

众人全看呆了。一身皂没了神气。

大杨说:“我只五个弹丸。刚才打了三个,现在打了一个,还留一个专打恶人。谁欺负我,谁欺负人,过了头,我给他‘换眼珠’,只换左眼!”说着,他又把一个弹九捏在皮兜里。

这一下,大杨在天津立了足,有大杨在,素净多了。从此大杨有了一个威风十足的称呼,叫“弹弓杨”。

七年后,庚子事变,天津城北这边叫洋人糟蹋得厉害;天津人不服,拼得很凶。据说一个洋人的军官被杀,左眼一个黑窟窿,呼呼往外冒血,死得挺惨。

这话真假无人知道,反正庚子之后没人再见到过大杨。

(选自《收获》,2020年第1期,有删改)

1.从“弹弓杨”“一身皂”“杨匡汉”中选两个,谈谈你对作品中人物名称的理解。

【答案】“弹弓杨”:杨是人物的姓,因为善于玩弹弓,百发百中,因此在名字中加上人物的姓氏,人称“弹弓杨”。“一身皂”:“皂”指黑色,符合人物外貌,黑衣黑裤黑脸;寓意人物形象,是不分黑白的地匪流氓。“杨匡汉”:“匡”指匡正,指他这个人正直,能匡扶正义;“汉”符合当时的背景,指中国汉族,与文章结尾暗合。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主要内容的能力。此题要结合文章内容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弹弓杨”是人们给大杨起的绰号,“弹弓”突出了他擅使弹弓的特点,“杨”是他的姓。这个名称表现出人们对杨匡汉高超技艺的赞叹。“一身皂”“皂”是黑色的意思,表现了此人“黑衣黑裤黑鞋黑脸”的外貌特点,暗示此人是面恶心黑的恶人,满含憎恶之情。“杨匡汉”是本文主人公的名字,“汉”是男子的意思,表明主人公是一名男子。“匡”有救、帮助的意思,“汉”,汉族,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匡汉”隐含投身民族大义,抵抗洋人入侵的意思。

2.弹弓杨说他留一个弹丸专打恶人,而且“给他‘换眼珠’,只换左眼”。这个说法在小说情节安排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结构上,为下文写洋人左眼被打了一个窟窿埋下伏笔;突出弹弓杨的本领高和富有正义的形象;彰显了文章的主题,邪不胜正。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情节及其作用的能力。在情节安排上的作用通常从埋伏笔、作铺垫、前后照应、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考虑。“给他‘换眼珠’,只换左眼”与下文“据说一个洋人的军官被杀,左眼一个黑窟隆,呼呼往外冒血,死得挺惨”形成照应,即起到为下文情节作铺垫的作用,从而暗示杨匡汉投身抵抗洋人侵略的斗争之中,表达了对主人公的赞美之情。

3.联系内容简析,除正面描述弹弓杨的言行,小说还从哪些方面来突出他的“奇”?

【答案】(1)次要人物,通过写“一身皂”对他的刁难而弹弓杨智勇地化解树立了威望,可以看出他的“奇”。(2)通过众人的反应。(3)庚子事变后弹弓杨再也没有出现过。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侧面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此题已提示“除正面描述弹弓杨的言行”,意味着应从侧面找相应信息进行概括。由“这位大杨是河北沧州人,在天津谋生。天津这地方有它的厉害,要想到这儿找口饭吃,不问南北,不懂江湖,就叫人抓起两条腿扔进白河里”可知, 天津谋生不易的环境特点,体现了弹弓杨之“奇”。由“众人应声叫好”“众人应声躲开”“众人全看呆了”等众人观看弹弓杨表演时的动作和表情,侧面表现其“奇”。由“这时人群走出一人,黑衣黑裤黑鞋黑脸,-脸恶气,横着身子走上来”“可是这地界一身皂说嘛是嘛”“一身皂没了神气”可见,无人敢惹的地痞一身皂被制服,侧面表现弹弓杨本领之“奇”。由“大杨在天津立了足,有大杨在,素净多了。从此大杨有了一个威风十足的称呼”可见,当地的“素净”和人们起的绰号,侧面表现弹弓杨之“奇”。由“据说一个洋人的军官被杀,左眼一个黑窟窿,呼呼往外冒血,死得挺惨可见,洋人军官死状之惨,侧面表现弹弓杨本领之“奇”。

4.中外文学作品中奇人不少。你认为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奇”与弹弓杨的“奇”更接近?结合情节简要阐明理由。

武松(《水浒传》)、燕赤霞(《聊斋志异》)、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答案】《水浒传》里面的武松是个英勇正义,嫉恶如仇的人,如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聊斋志异》里的燕赤霞会降妖除魔,正义凛然,但是性格迥异。《海底两万里》里面的尼摩船长非常神秘,他反对殖民压迫,富有正义感。弹弓杨也是个一身正义,为民除害的人,我认为尼摩船长与他更接近。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特点的能力。本文标题是“俗世奇人,弹弓杨”。即强调了弹马杨是普通百姓中拥有高超技艺的“奇人”,他不仅本须“奇”,还痛恨外国侵略者,与洋人斗争。题中的三人:武松是武功高强的绿林好权,快肝义胆,与弹弓杨身份、技艺、使特点一致。燕赤霞是《聊斋志异》中的人物,也降妖除魔的快义之士。为正气瘭然,宽和从容,颇有仙风道骨之姿。燕赤霞之“奇”更多的是仙魔之“奇”,与弹弓杨、武松的“奇”不同。尼摩始长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工程师、一位印度王子,因领导抗英斗争,英国人把他全家都杀害了。尼摩船长的“奇”与弹弓杨不同。作答时可从武松的身份、武功、侠义特点等方面结合情节作答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08:55:05 | 只看该作者
例【十五】(2020·江苏苏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草原日出

[英]多丽丝·莱辛

①那年冬天,每晚睡前,他都对着枕头里面大声喊:“四点半!四点半!”直到确信脑袋已抓牢这三个字,才安然入睡,仿佛一片安眠药突然降临。他脸朝着闹钟的方向,这样醒来后第一眼便能看到它。

②早晨四点半,分秒不差,他得意地按下将要响起的闹铃。再躺这最后一秒吧!不,他弹跳而起,如鱼跃水面。冷啊!真冷啊!

③出门,带上猎枪和狗。天亮前他得赶完四里路。他在疾行,狗在探路。它们没有经过训练,自由散漫,有时会玩失踪,但却是他最好的同伴。为了几枪射击,他要赶很长的路,有了它们路上就不枯燥了。

④他在田埂上跑起来,大步慢跑,扎实前进。这方法是他观察土著人学会的:上身的重量交替落在两脚上,保持慢速、平衡运动,这样不会疲乏气短。当血液从腿部冲上胳膊,他对身体的得意和骄傲油然而生,直到他不得不咬紧牙关,关住那股想大声歌唱的强烈欲望。

⑤草原。第一只鸟在他脚边醒来,接着一群鸟冲向天空,鸣叫着宣布新一天的开始。他终于抑制不住,发出狂野的喊叫,然后野兽似的狂奔,他在疯狂中忘我地歌唱生命的愉悦和青春的奢华。

⑥突然,他想起了什么:我15岁啦!15岁啦!这话对他来说很新鲜,他满怀兴奋又若有

所思,开始用手指感受走过的岁月,像数着鹅卵石,每一块既独立又离不开彼此,每一块都闪烁着奇异的光芒。这就是他: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了十五年的男孩。陪伴他的有这缓缓的河水,还有这充满挑战的空气:夏日正午,它闷热难耐;冬天早晨,它凛冽刺骨。

⑦没有什么他不能做到!他觉得自己将来的生命是伟大而神奇的,完全是他自己的:“世

上所有大人物都曾像我现在这样小,所以我也能成为大人物。只要我愿意,我能把世界变成我想要的样子。”

⑧他的嗓音充满了紧迫性、真理性和非凡的勇气。他又大声唱起来,歌声沿着河水旁的峡谷回荡,他停下来等待回声,然后又唱:“歌唱吧!这就是他——只要愿意,他就歌唱,这个世界必须响应他!”

⑨他等待回声。那些新鲜的想法又回来了,如同有人在回应他、鼓励他。峡谷充满了细软的回声,在小河旁的岩石间来回撞击。突然,传来一种陌生的回声!那声音不是他的,也不是鸟儿的欢唱,也不是流水的叮咚……

⑩他从疯狂中清醒了。他呼唤猎狗,狗没有出现。他孤身无援了,不久前他在这里看见一头豹。

⑪他不由得握紧了枪,四处张望。灌木丛的尽头,那块憔悴的岩石旁,一只受伤的怪兽,遍身黑毛,黑毛下是片片粗肉……在一团流动的黑压压的东西的围攻下,这些肉正渐渐消失!一头公鹿,喘着气低声尖叫。

⑫他朝它跑去。地上全是蚂蚁!又大又壮,对他视而不见,急匆匆地向那公鹿奔去。他屏住呼吸,怜悯和恐惧攫住了他:那公鹿倒下了,抽搐着……

⑬他忽然想到可以朝它射击,早点结束它的痛苦。他端起枪,又放下。使他放下枪的是渐渐膨胀的愤怒、痛苦和抗议:如果我没来,它就会这样死去,我干吗要干涉?这样的事情在灌木丛中随时都在发生。活着的东西在痛苦中死去,这是生命的演变规律。他把枪夹在膝间,四肢里痛苦翻涌,他喃喃自语:我阻止不了,我无法阻止,我无能为力。

⑭事情就这样,无法改变。

⑮关于命运和未来的认识就这样首次闯进他的生活,“是啊,这就是生命!”生命消逝的那刻,他无法采取任何仁慈的行动!他明白了:这片他生活了十五年的草地是辽阔无垠、无法变更、残酷无情的。他感到痛苦、恶心和愤怒,又为坚忍克己的新认识感到几丝满足。他提醒自己:蚂蚁也要吃东西啊!他泪流满面。

⑯公鹿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一堆白骨,在阳光下泛着白光。哦,是的,太阳刚刚升起。为什么!这短短的几分钟,事情就发生了巨变?他站到骨架前:它趴在矮树丛下。要不是还残留着几小块粉红的软骨碎片,人们会觉得它已在这里躺了多年。骨架四周,蚂蚁衔着肉,渐渐撤退。有几只蚂蚁竟直起身子盯着他,眼里泛着贪婪的光。

⑰“滚开!我可不是你们的早餐,无论如何都不是!”

⑱他弯下腰,触摸着头颅上的孔穴:那原本是鹿的眼睛!他想起活鹿那水汪汪的眼睛,觉得难以置信。早晨,也许就一小时前,这小生灵还骄傲地踏着大地,抖着犄角,甩着尾巴,嗅着清晨的空气,像国王那样漫步在充满自由的灌木丛中;每片草叶为它生长,纯净的河水供它饮用。

⑲但是,谁能意料一头健步如飞的公鹿会被一群蚂蚁困住呢?

⑳他好奇地蹲下去,发现它的后肢关节处断了,断裂的骨头相互徒劳地抵触。可能死前它的后肢就受伤了,然后一跛一跛地误入了蚂蚁巢。应该是这样!那么是谁伤了它呢?是它摔了一跤?是它与同类争斗中受了伤?是土著人扔石头伤了它?

㉑他想像土著人朝一头公鹿扔石头时,另一幅画面出现了:他看见自己,某个早晨,兴奋地向一头若隐若现的公鹿射击……他无法面对这画面,他只是个小男孩。他低着头,面带愠色,拒绝承认是自己射伤了它。

㉒回家了。他累了,脚步沉重。当他看见自己的家时,皱了皱眉。那只小生灵的惨死让他耿耿于怀,不得安宁。

㉓他想:明天早晨,要再去那片灌木丛,好好想一想。

(有删改)

1.小说开头两段写出了小男孩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天真活泼;坚毅执著、自控力强;勇敢自信。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时,要结合文章人物的活动环境,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尽量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从第①段的“每晚睡前,他都对着枕头里面大声喊:‘四点半!四点半!'直到确信脑袋已抓牢这三个字,才安然入睡”可以概括出:天真活泼;从第②段的“再躺这最后一秒吧!不,他弹跳而起,如鱼跃水面”可以概括出:坚毅执著、自控力强;从第②段的“早晨四点半,分秒不差,他得意地按下将要响起的闹铃”可以概括出:勇敢自信。

2.小说⑤—⑧段中写小男孩狂奔、歌唱有什么作用?

【答案】“狂奔”“歌唱”是小男孩对自己身体得意、骄傲的心理外化,是他相信自己无所不能的表现,这与下文他面对公鹿之死感到无能为力形成对比,为写他思想认识的变化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根据“当血液从腿部冲上胳膊,他对身体的得意和骄傲油然而生,直到他不得不咬紧牙关,关住那股想大声歌唱的强烈欲望”“没有什么他不能做到!他觉得自己将来的生命是伟大而神奇的,完全是他自己的”可以看出,“狂奔”“歌唱”是小男孩对自己身体得意、骄傲的心理外化,是他相信自己无所不能的表现;根据“活着的东西在痛苦中死去,这是生命的演变规律。他把枪夹在膝间,四肢里痛苦翻涌,他喃喃自语:我阻止不了,我无法阻止,我无能为力”可以看出,小男孩面对公鹿之死感到无能为力,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为写他思想认识的变化作铺垫。

3.第⑩段画线处设置小男孩呼唤猎狗这一情节是否合理?联系上下文简述理由。

【答案】合理。与第③段写狗“自由散漫,有时玩失踪”的文字相照应;有利于表现小男孩听到陌生声音后的紧张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故事情节的能力。根据第⑨段的“突然,传来一种陌生的回声!那声音不是他的,也不是鸟儿的欢唱,也不是流水的叮咚……”和第⑪段的“他不由得握紧了枪,四处张望”可知,本来在高声歌唱,等待回声的小男孩却突然听到了陌生的回声,小男孩呼唤猎狗这一情节既表现了小男孩听到陌生声音后想找到猎狗来给他壮胆的紧张心理,又与第③段的“它们没有经过训练,自由散漫,有时会玩失踪,但却是他最好的同伴。为了几枪射击,他要赶很长的路,有了它们路上就不枯燥了”相照应,表明没有经过训练的猎狗“自由散漫”玩去了。

4.细读小说第⑱段,简要分析小男孩当时的心理感受。

【答案】小男孩对公鹿的不幸感到怜悯、伤心,他难以接受这个悲剧。比如弯下腰去触摸公鹿头颅上的孔穴,称之为“小生灵”,想象公鹿的漂亮外形和骄傲、自由、“君临天下”的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细节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水汪汪的眼睛”“骄傲地踏着大地,抖着犄角,甩着尾巴,嗅着清晨的空气”“漫步在充满自由的灌木丛中”等语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男孩想象中公鹿的漂亮外形和骄傲、自由、“君临天下”的生活;“小生灵”“国王”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公鹿在小男孩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而眼前的公鹿“只剩下一堆白骨”,两者形成鲜明对照,从“他泪流满面”可以看出,小男孩对公鹿的不幸感到怜悯、伤心,他难以接受这个悲剧。

5.小说结尾说,小男孩明天早晨要再去那片灌木丛“好好想一想”,他会想些什么?联系全文回答。

【答案】公鹿的死因;自己未来的可能性;大自然生命演变的规律。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尾的理解。根据第⑳段的“那么是谁伤了它呢?是它摔了一跤?是它与同类争斗中受了伤?是土著人扔石头伤了它?”可知,小男孩首先要好好想一想的是公鹿的死因:究竟是谁伤了公鹿;根据第㉒段的“他回家了。他累了,脚步沉重。当他看见自己的家时,皱了皱眉。那只小生灵的惨死让他耿耿于怀,不得安宁”可知,小男孩要好好想一想的是自己未来的可能性;根据第⑬段的“这样的事情在灌木丛中随时都在发生。活着的东西在痛苦中死去,这是生命的演变规律”“我阻止不了,我无法阻止,我无能为力”可知,小男孩要好好想一想的还有大自然生命演变的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8 04: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