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32|回复: 0

20221学年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 08: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检测平均分只有77.9分,反映了本班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两极分化较严重,31.0%的学生数学素养较好,都能在90分以上,而19.0%的学生不及格,并且有11.9%的学生成绩在20分以内,平均分就难提高上去。优等生成绩不完美,总有差错,100分几乎没有,说明学生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系统处理数学知识的能力尚未建立。 2、学困生分析      本班的学困生已成现实,难以改变,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实在不行,教师根本没有精力和耐心去精心辅导,所以尽可能让他们理解简单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切实掌握。11.9%的学生基本不具备学数学的能力和方法了,只能靠模仿做几道简单的习题。18.0%的学生思维水平不是特别高,相对于优等生来说理解会慢点,不够灵活,但耐心讲解,他们也能掌握好,这部分学生还是可以挽救的。 3、卷面分析 本次检测较以往,有如下改变:一是解决问题的比重适度降低,几乎涵盖了本册重点知识,分值只占25%;二是口算题量增加,强化了口算能力的重要性;三是注重了知识习得过程的考查,如圆面积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强化了过程的重要性。四是注重知识的全面理解。如选择题的第1、5小题,都是理解性较强的题,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二、试题具体分析      
1、学生答卷整体情况分析:从学生答题情况开看,还算可以。每个大题的答题率都在60——70%之间,只有解决问题的第2个题目,在44.8%不大理想。而有关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习题正确率在100%,难能可贵。其余较好的有文字题的第2小题,让学生用方程解答,刚好有复习到。本次的解决问题比上学期要好,答题率都在70%左右,有关计算的习题也算可以,都在75%左右。答题情况较弱的是填空题、选择题、问题解决等这些认知水平较高、需一定解决能力的习题。
2、细化分析:从试卷安排顺序逐步进行分析,以便科学合理的反映本班答题情况。 项目一:认真思考,准确填空。(19%) ⒈考点:有1个小题,侧重于倒数、化聚、分数乘除法、扇形统计图、圆环面积、圆面积的推导公式等。 ⒉答题情况:本题的得分率在67.5%,可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算可以,全班只有1位学生全对,而错误率最高是第7小题,将圆展开后,拼长的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还有圆环小路的面积计算。部分同学对():8=10/()=()÷20=0.25=()%类型的题目掌握不够好,更需强调“谁在前,谁在后”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 ⒊失分原因:一是知识点记忆不深刻,如最小的合数;二是转化意识不强,如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理解不透;三是对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到位。 ⒋今后教学要加强:一是知识形成的展开过程,更加重视直观教学;二是基础知识的回忆和理解;三是讲究策略和方法。 项目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5%) ⒈考点:百分数的意义、化简比、圆周率概念、比的分配问题、商与被除数大小关系等。 ⒉答题情况:答题率在78.1%,还能较好到体现出学生的辨析能力。几道习题应该不难,平时教学都有讲到过,只是第4个习题,平时不大注意,学生答题情况不好。
⒊失分原因:一是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关系理解不到位;二是对圆周率概念理解还摸棱两可;三是商与被除数大小关系比较,没有形成整体观,缺乏辨析能力。 ⒋今后教学:一是要加强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点的落实;二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数学知识的能力。 项目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5%) ⒈考点:对称轴、圆、百分率、等式、单一量等 ⒉答题情况:61.4%的答题率来看,应该不算好,第1、5小题,此类型习题平时讲得较少,但也有部分学生正确选择。尤其是第1小题,求单一量的问题,平时教给学生的策略不是很到位。对“如果A÷=B×,那么A()B”这种习题,平时已有渗透,可这里错误率还是较高,不难理解。原先以为,学生对第5题,如“在含盐率是10%的盐水中,加入盐和水各10克,这时盐水的含盐率是( )”的把握不是很好,可答题率还不错。说明学生已对百分率有了很好的理解。 ⒊失分原因:一是理解不到位;二是逆向思维能力不强;三是不会合理选择方法。
⒋今后教学:一是加强知识的综合性;二是教会学生解决的策略和方法;三是扎实地理解有关概念。 项目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38%) 相对于数学学科特点,计算能力的测查是必测项目。而计算离不开口算、递等式计算、解方程、文字题等。而文字题,从新教材来看,并不突出,课本中这种类型的习题根本找不到,但每比检测总有这样的习题存在,不得不重视。 ⒈考点:主要侧重于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方程等; ⒉答题情况:一是口算的答题率有81.5%,其中只有两题是分数加减法,错误率最高的是+、0.3×、+×7、×÷×等题。二是递等式计算,答题率在75.4%,往往是过程基本正确,结果错误较多,此类习题:×+÷8错误率最高。三是解方程的答题率在78.6%还算可以,形如x-x=24题型,错误率较高,学生就是不能将乘法分配率进行迁移。四是文字题,平时做得比较少,但答题率也在85.4%,尤其是对用方程解决文字题较好,这跟复习时刚好碰到有关。 ⒊失分原因:一是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法还不够熟练,缺乏观察数据特点,盲目计算,分数和小数乘法的能力不是很强;二是学生基本已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但往往由于粗心结果错误较多,对简便方法掌握不够,原因在于不能先观察数据特点进行合理计算;三是解方程的能力不强,尤其是稍复杂的方程,学生还没有与乘法分配率进行联系;四是文字阅读能力较差。 ⒋今后教学:一是更加突出计算能力的教学,照准机会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安排一定的计算练习,形成较强的计算方法;二是突出乘法分配率的教学,尤其是方程;三是平时教学也要适度增加一些文字形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 项目五:用心观察,精心计算。(8%) ⒈考点:用数对表示位置、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计算圆的面积等; ⒉答题情况:一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非常好,答题率在100%。二是大部分同学能在正方形内找到圆心,并正确画圆,尤其是能正确计算面积。此题的答题率在77.4%非常可观。 ⒊失分原因:一是还不能找到圆心;二是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⒋今后教学:一是充分发挥每道习题的作用,尽最大可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作图能力、计算能力;二是讲究策略和方法,如在正方形内找圆心的方法,平时有遇到,但没有抓落实。 项目六:活用知识,解决问题。(25%) ⒈考点:问题解决是数学测试的重头戏。本张试卷涵盖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比的应用、利息计算、圆周长的计算。 ⒉答题情况:一是对利息计算、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都在83.3%以上;二对分数除法问题学生掌握还是不够好,但也有多样方法,其中的数量关系掌握不透彻;学生正确的方法有如下几种:①100-51-28=21(枚),这种方法解答的学生已有全面分析习题的能力,其实这道题目编排不是很科学;②28÷(1+);③(1+)x=28;④28÷;⑤x+x=28。而错误的方法也很多,粗略统计有11种,有些答案正确,但说不出原由,有些答案乱套,没有思路,学生想法不一,就是没能找到正确的数量关系。三是对按比例分配计算能力掌握较好,但学生对长方体棱长的数量回忆不够,盲目计算,导致此题答题率只有44.8%,问题在于没有将求出的长除以4,算出一条长的长度,缺少知识的系统性。 ⒊失分原因:一是不能正确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合理分析,尤其是分数除法问题;二是有关长方体棱长的数量掌握不到位;三是圆周长的理解不到位。四是缺乏作图、线段图能力。 ⒋今后教学:一是加强数量分析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找到习题中的数量关系,最大可能让学生自主作出线段图,帮助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注重周长和面积的理解,正确计算;三是概念的落实,如学生一定要明白长方体棱长的数量。
三、今后教学建议: 1、抓两头并进,促中间层发展。学困生已成为本班的现实问题,一时也难以改变。只能在新知教学时让这部分学生切实掌握好一些简单知识,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和方法。尖子生还不是很全面,今后要融入拓展性习题,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敏度,当然首先要夯实基础,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的系统性,帮助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中间层的学生只能靠耐心,多伸援助之手,利用课后辅导时间,详细讲解要点,帮助他们掌握好每节课的知识点,这样才不至于他们掉进学困生的队伍,使他们稳定在七八十分左右。 2、注重数学知识的过程演绎。在备课时,我们要形成整体观,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系统知识体系,落实各个知识点,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开展思维训练,一定要让学生切实经历知识的习得过程。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脉络体系,建构系统知识。如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我们只注重面积的推导,而没有去挖掘周长的计算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可见,备课缺乏系统观,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演绎过程的思维价值,进行系统教学。 3、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础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尤其是学困生,教学不能浮在知识表层,一定要深挖,体现思想。 4、教学要有深度。从本次检测来看,平时的教学基本在知识点上螺旋进行,而没有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建构解题模型,切实掌握好策略和方法。如“如果小刚小时行走 km,那么他行1千米需要几小时?列式为”,平时也有碰到,但总是没能找到更好的策略,这些灵活性较强的习题,平时教学一定要深层次思考,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方法。此题,我想就可以利用“比的基本性质”的知识来帮助解决,是不是更妥当。 5、教学更讲究学习方法和策略。遇到不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解题能力,最终建立解题模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8 17: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