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3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统节日知多少”主题班会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8 12:2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传统节日知多少”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做生活得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蕴涵的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的热爱,让学生学会和家人一起快乐地过传统节日,增进与家人的情感。
二、班会准备: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三、班会过程:
主持人上场
男1、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就犹如其中闪烁的明珠。女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
男1、五年五班“了解传统节日 弘扬民族文化”主题班会(合)现在开始! 女1、请班长宣布班会目的:
男1:同学们,看完刚才的舞蹈,是不是觉得特别喜庆吉祥?过年的感觉扑面而来。女:对,寒假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团圆美满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呢?(春节)
男1:按照时间的先后,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我们迎来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就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春节
男1:请第一小组来介绍春节的习俗。(每个同学走上台挂上春节的灯笼)
①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有所不同的。民间相传: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叫作“年”。它住在海底,每年的最后一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
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怎么才能让它过去呢?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兽;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窜友道喜问好,相互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这风俗越传越广,便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②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春节。因为当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 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③ ⑤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饺子的饺和“交”谐音,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
④ ⑥拜年是春节期间最普及又极富人情味的传统礼仪。新年伊始,人们扶老携幼,出门走访亲戚朋友。你们会拜年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一起来做手势,口中说祝福的话)
男1女1:
今年是猴年,机灵聪明的猴是智慧的化身,并且猴与诸侯的候同音,也代表着生于猴年的人当大官成侯爷的美好愿望,所以这个生肖特别被人喜欢。下面请欣赏        同学带来的相声《猴年说猴》
相声:猴年说猴。
⑧春节的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祭灶、祭祖、给压岁钱、拜年一个也不少;
过半个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的一首词中就描写了元宵节的盛况。
男 1、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农历24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就是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时代。后逐渐与之前1~2日的“寒食节”融为一体,成为悼念先人、祭祖扫墓和踏青春游的节日。
2:杜牧有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清明节是人们为已逝亲友扫墓的日子,表示对逝者的怀念直至今日,展现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视频:黄帝陵祭祖
女: 我问问你,这个是什么东西?男:艾草
女:再问问你:白蛇传里,白娘子喝了什么酒现了原形? 男:雄黄酒
女:这都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风俗,这个节日和一位爱国忠臣有关。下面请        同学给我们讲讲屈原的故事。(自选一项)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或“天中节”。它是汉族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这天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

纪念楚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 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在我们家乡还有佩香囊、系五彩线、挂彩葫芦习俗,以祝愿亲人朋友身体健康。

技能训练《包粽子》

男1:传统节日还和一些民间传说有关,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女: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每年到了七月初七的晚上,许多人就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观看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人们一边纳凉一边讲着古老而神奇的爱情故事。习习的晚风带走了白天的炽热,神奇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男1: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诗最为有名,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古老的乞巧节如今已与时尚接轨,演变成了浪漫的七夕情人节。

男1:嫦娥奔月的故事也让天上一轮明月衍生出思乡团圆的节日。女1:那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男:这个节日要赏月、吃月饼、一家人一起团圆。可是,这家在中秋节这天起了点风波。
请欣赏小品《团圆不团圆》

中秋时节,正值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百果成熟之际,又因此时月亮与地球相距最近,故有“一夜明月今宵多,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感慨。

(1)唐代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明”, (3)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苏轼《中秋月》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7)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9)《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男: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它源于古老的《易经》,在中国人的眼里,九月九 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便开始过这个节日。

我来考考大家,对重阳节有多少了解呢?

生1、早在春秋战国时《楚词》中已提到了九九重阳。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远游》里写到:“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由此可以知道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重阳。

生2、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这首诗中说:“余闲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8-28 12:21:37 | 只看该作者
《传统文化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活动背景:
我们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礼、仁、孝三个方面。
“礼”也就是说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按常规的要求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并引导学生自觉思考自己应如何改进不规范行为后面的心理动机是什么?从内心深处触发悔过革新的想法,促其走向成熟,带着纪律意识步入社会。
“仁”就是指爱仁,讲仁义,讲友爱,讲爱国。
“ 孝”就是指对父母有“孝心”,对长辈有尊崇之心,对社会有责任心,对国家有忠心。
二、班会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做人之道,以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在习惯中升华个人品质。
三、班会活动准备:
1、物色好主持人 。
2、准备材料 。
3、节目排练 。
四、班会活动过程:
(一) 举文言名句。
甲: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出自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乙: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甲: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乙: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二)引入活动。
甲:这些文言名句大家耳熟能详,它们在礼、仁、孝三个方面蕴涵着丰富的意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乙:“礼”也就是说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带着纪律意识步入社会。
甲:“仁”就是指爱仁,讲仁义,讲友爱,讲爱国。
乙:“孝”就是指对父母有“孝心”,对长辈有尊崇之心,对社会有责任心,对国家有忠心。
甲:是啊,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们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
乙:这也是它们吸引我们的主要原因,我想我们都愿意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力。
甲:我们愿意多多地与朋友们分享中华文化的精华,愿意奋力探索已经被淡忘的远古文明,愿意接近每一个朴素的古老民族。
合:我们的视野纵贯千古,横及八荒,遨游驰骋,此乐何及?《 传统文化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三)活动过程:
甲:记得西方的经典名言中有这么一句:“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觉得这一句话非常好,适于思考,更适于身体力行。
乙:对,记得在初一的时候班主任赵老师就在班中强调过“静、净、敬、竞”的原则,帮助咱们养成守纪律、爱干净、知尊敬、敢竞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甲:下面请几个同学谈谈对这几个字的理解。(节目1)
乙:是啊,在“班荣我荣,班耻我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中,现在我们初二(1)班整个班级呈现出一派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生机勃勃的气象,得到了众多领导、老师以及同学的赞扬与肯定。
甲: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团结互助,我们班的凝聚力才会强,集体力量才会大,面貌才会蒸蒸日上。请听合唱《团结就是力量》(节目2)
乙:我们如果能从学生时代就养成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带着纪律意识步入社会,那我们就会取得很优异的成绩的!
甲:下面,请同学讲班中团结互助的感人故事。(节目3)
乙:这就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礼的重要性啊!我们在这个温暖的集体中,就要用班规校纪约束自己,争当品国学、懂文明、讲诚信、知责任,能上进的文明中学生啊!
甲:是啊, 记得初一时我们就学过“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乙:愿我们讲仁义,讲友爱,都能成为朋友!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感谢所有给过我们帮助的人,我们也要常怀恻隐之心,去积极帮助别人!
甲:请听男生小合唱《朋友》(节目4)
乙:今天,我们除了要感谢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对我们的帮助,我们还要感谢父母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甲:“孝”就是指对父母有“孝心”,对长辈有尊崇之心。乌鸦尚知反哺,小羊尚知跪乳,更何况我们人呢!
乙:请同学讲一讲父母做的让你感动的事和你做的让父母感动的事。
(节目5)
甲:看,我们的家长多理解我们,多支持我们,给了我们这么多的鼓励。
乙:让我们也去理解他们,不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力争取得让他们满意的成绩。
甲:请听女生小合唱《感恩的心》。(节目6)
乙:我们在这次班会开始时就说了,我们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礼、仁、孝三个方面。
甲:我们做到有“礼”,才会从遵从小事成长为遵从大事从而为国作贡献;做到有“仁”也会从爱个人、爱小家成长为爱祖国爱大家;做到有“孝”还会从对父母有孝心、对长辈有尊崇之心成长为对社会有责任心,对国家有忠心。
乙:我们就先从对祖国知识的了解表明我们的爱国心吧!请几个同学谈谈他们眼中的祖国。(节目7)
甲:看今朝,颂祖国,听完他们的介绍,我们加强了对祖国的了解。今天的中国,在洗刷了百年的耻辱之后,正朝着复兴中华民族的宏伟大业阔步前进,要实现巨龙的腾飞,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学好本领,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将来好投身到建设祖国的行列中去。
乙:我们学一学这些爱国的英雄吧,请听几个小故事。(节目8)
甲:是啊,这么多的先辈英雄们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真应该为他们而骄傲,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
乙:请听诗朗诵《我为你而骄傲》。(节目9)
甲:刚才,我们欣赏了精彩的朗诵,让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想起了祖国母亲对我们的一切,一股浓浓的爱国情怀就产生了。现在,我们何不为祖国献上我们的祝福呢?(节目10)
甲:你觉得同学们的祝福怎么样?
乙:我们同学的祝福都是发自真心的,也说出了我们年轻一代的心声。在这里,我也想祝愿我们伟大祖国日新月异,更加繁荣昌盛。
甲:祖国,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一轮鲜红的太阳,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喷薄而出。
乙:我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我们要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祖国明天的蓝图。
甲::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遇到困难不怕,遇到挫折不怕,我们就像那勇敢的海燕一样,去奋斗、去搏击,用自己的青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请听诗朗诵<<海燕 >>。(节目11)
乙:我们想搏击风浪。
甲::我们想展翅飞翔。
乙:请赵老师给我们鼓鼓劲(节目12)
甲:我们感谢老师给我们的鼓励。
(四)、结束语:
甲:1、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人在幼时养成的习惯,就像人天生自然固有的一样,难以更改。《汉书•贾谊传》作者班固)
乙: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甲: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乙:4、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甲:让我们学好“礼、仁、孝”!
乙:为自己、为家庭、为班级、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合:《 传统文化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结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8-28 12:22:15 | 只看该作者
一、班会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做生活得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蕴涵的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的热爱,让学生学会和家人一起快乐地过传统节日,增进与家人的情感。
二、班会准备: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三、班会过程:

                      主持人上场
男1、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就犹如其中闪烁的明珠。
女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
男1、五年五班“了解传统节日 弘扬民族文化”主题班会(合)现在开始!
女1、请班长宣布班会目的:

男1:同学们,看完刚才的舞蹈,是不是觉得特别喜庆吉祥?过年的感觉扑面而来。
女:对,寒假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团圆美满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呢?(春节)
男1:按照时间的先后,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我们迎来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就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春节,
男1:请第一小组来介绍春节的习俗。(每个同学走上台挂上春节的灯笼)  
①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有所不同的。民间相传: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叫作“年”。它住在海底,每年的最后一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怎么才能让它过去呢?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兽;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窜友道喜问好,相互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这风俗越传越广,便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②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春节。因为当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③   ⑤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饺子的饺和“交”谐音,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
④   ⑥拜年是春节期间最普及又极富人情味的传统礼仪。新年伊始,人们扶老携幼,出门走访亲戚朋友。你们会拜年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一起来做手势,口中说祝福的话)
男1女1:
今年是猴年,机灵聪明的猴是智慧的化身,并且猴与诸侯的候同音,也代表着生于猴年的人当大官成侯爷的美好愿望,所以这个生肖特别被人喜欢。下面请欣赏     同学带来的相声《猴年说猴》
相声:猴年说猴。
⑧春节的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祭灶、祭祖、给压岁钱、拜年一个也不少;
过半个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的一首词中就描写了元宵节的盛况。

男 1、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农历24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就是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时代。后逐渐与之前1~2日的“寒食节”融为一体,成为悼念先人、祭祖扫墓和踏青春游的节日。
2:杜牧有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清明节是人们为已逝亲友扫墓的日子,表示对逝者的怀念直至今日,展现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视频:黄帝陵祭祖
女: 我问问你,这个是什么东西?男:艾草
女:再问问你:白蛇传里,白娘子喝了什么酒现了原形?
男:雄黄酒
女:这都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风俗,这个节日和一位爱国忠臣有关。
下面请     同学给我们讲讲屈原的故事。(自选一项)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或“天中节”。它是汉族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这天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在我们家乡还有佩香囊、系五彩线、挂彩葫芦等习俗,以祝愿亲人朋友身体健康。

  技能训练《包粽子》

男1:传统节日还和一些民间传说有关,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女: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每年到了七月初七的晚上,许多人就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观看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人们一边纳凉一边讲着古老而神奇的爱情故事。习习的晚风带走了白天的炽热,神奇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男1: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诗最为有名,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古老的乞巧节如今已与时尚接轨,演变成了浪漫的七夕情人节。
男1:嫦娥奔月的故事也让天上一轮明月衍生出思乡团圆的节日。
女1:那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男:这个节日要赏月、吃月饼、一家人一起团圆。
可是,这家在中秋节这天起了点风波。
请欣赏小品《团圆不团圆》
中秋时节,正值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百果成熟之际,又因此时月亮与地球相距最近,故有“一夜明月今宵多,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感慨。
(1)唐代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苏轼《中秋月》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7)《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9)《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男: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它源于古老的《易经》,在中国人的眼里,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便开始过这个节日。
  我来考考大家,对重阳节有多少了解呢?
生1、早在春秋战国时《楚词》中已提到了九九重阳。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远游》里写到:“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由此可以知道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重阳。
生2、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这首诗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在这首诗里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那天就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
生4、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示庆贺,连皇帝也要亲自到万寿山登高啊!这个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5、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希望同学们在重阳节给自己的长辈送去祝福,陪伴他们,做个孝心的好孩子。
今天就有同学把自己的孝心带来了,有请祖孙隔代人上台。
祖孙送祝福

女:俗语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农历十二月(古称腊月)初八日,是传统节日“腊八节”。在汉代,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改为十二月初八日,谓之“腊八节”。人们在这天进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要喝腊八粥,用红小豆、松子、黄米、糯米、小米、菱角米、枣泥等和水煮熟,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及白糖、红糖等。熬出来稠稠糯糯香又甜。
男1:传统节日中的除夕,是一年之中的最后一天,就是大年三十儿。  这一天,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放爆竹,守岁,一起听新年钟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而新年钟声响过,迎来的就是第一个传统节日——春节,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女1: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百年来,传统节日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滋润着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田。
男1:了解了传统节日,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渊源流长、丰富多彩。  女1: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我们就应该重视传统节日
男和:爱我们的祖国,就从重视传统节日开始 。
女和:爱我们的祖国,就从过好传统节日开始


班主任讲话:
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而来,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得精彩画面,但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人们忙着工作,几乎慢慢地忽略了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节日,就算知道今天是这个节日,却不知道这个节日是干什么或纪念什么的。例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已无人问津,而同学们早早地准备圣诞礼物时,我们,华夏儿女,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是否该重新拾起那些“压箱底”的传统了呢?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我们召开这次班会!主题是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相信在召开这次班会之后,班里一定会掀起经久不衰的“回归传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9 04: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