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读书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00:2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韩素静老师写的《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是一本好书,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都能看到韩老师对课堂形式化、模式化的否定,这种课堂无法适应学生的需要,学生真正需要的,是有分量、有实际收获的课堂。那么如何使课堂落到实处呢?韩老师结合观摩过的教学案例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课堂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观点。相信看完这本书,我对上一堂扎扎实实的语文课会有更加清晰的思路。拿课堂的朗读为例,好的课堂,一定要书声琅琅吗?韩老师通过赏析于永正、余映潮老师的教学片段,指出我们的课堂需要的不只是表面的书声琅琅,需要的是学生有所收获,有所体验。

“你朗读的声音很洪亮,字正腔圆。”

“不错,你的发音很准确,字词掌握得很扎实。”

“孩子,你的声音很好听,你很自信。”

“大家读书可真投入,富有感情。”

“你读得很好。”

......

这些评价语,大概是很多老师课堂上的惯用语,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我们的评价映射着我们的追求。如果我们期望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全情投入、声音洪亮,那么学生就会呈现出你希望看到的投入;如果我们期望学生在齐读的时候做到整齐,那么通过有素的训练,学生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将会高度一致;但是这样的朗读,真的是有效朗读吗?我们的课堂,一定要书声琅琅吗?

朗读不是演奏,诗意的朗读、豪迈的朗读,只是课堂的外在呈现,这是可以训练的,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语文性,但朗读中,很多重要的感受,是无法诉诸言表的,决定课堂本真的,是朗读的内在,即与文本对话时,文本中的一字一句都要由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从而读出味道来。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有人把读书叫‘煮书’。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那么于老师的课堂怎么设计从而达到“煮书”的效果呢?记得我在讲授《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时,在范读前,我这样告诉学生:现在老师来读课文,听听老师读得怎么样。其实这样的范读要求是无效的,抛出这样的要求,学生能如何作答?然而在教学实录中,于永正老师这样说:“现在听老师读,其他同学要比较老师和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有什么不同。”“听完这次朗读,大家不要急着评价,还要再听一遍,只是这次,同学们不要看书,要抬着头看老师的表情,表情是用来表达情感的,看你能从老师的表情中看出什么。”于永正老师先后通过倾听指导,让学生在别人读、听老师读、看老师读的过程中反复比较,反复思考,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韩老师说,于永正老师通过范读,传达出来的正是一种“煮书”思想:要想用声音表达出对文章的味道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就要从语音、感情、表情、语调、停顿、语气等几个方面把握。

有时,朗读还可以是一次与文本无声的对话。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中说:“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读也是读,乃至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叶圣陶先生提出来的“目治”,也是一种有效的朗读方法。静心读书,也是一种沉思。如何有效静心读书?于永正老师在课堂上这样教学生:默读课文,一边默读一边画出你认为应该思考的句子。读完后,不要急于回答,你的眼睛要盯着划线的句子,思考这个句子让你懂得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把你的理解写在书上,这就是“批注”。读书要学会思考,不思考,书读得再多也没用,读书做记号留下的就是思考的痕迹,加批注就是思考的结果。可见,在课堂上,书声琅琅并不是课堂的必经之路,我们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文本中沉思,让他们静下心来,去勾画,去圈点,去批注,我们将看到,他们思考的潜流在涌现,灵光在闪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00:24:05 | 只看该作者
(南校区) 刘亚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8 15: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