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2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13小学国旗下讲话稿中学6月13日期末考试前国旗下讲话稿(校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22: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期末已到,你准备好了吗?”。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转眼间,我们已经挥别难忘而辉煌的2009年,迈进更加令我们期待和憧憬的2010年。回望2009,我们每个人心里充满的是激情,是自豪,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和留恋。迈进2010,我们更加精神豪迈!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再过十天,这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等待大家的,是轻松愉快的寒假,热闹喜庆的新年。想到这些,大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愉快的。但是,在享受这些之前,我们必须接受学习上的一次重要检验——那就是期末考试。面对即将举行期末考试,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俗话说,纪律、时间与方法是取得好成绩的三大基础,今天我就围绕这三方面与大家做一些交流。

一、抓好常规是期末考试的重要保证。由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努力,我们有着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着良好班风校风。平时在常规方面,我们的绝大多数同学能够讲文明、懂礼仪、守秩序,都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在学习上,同学们务实求新敏学精思,每门功课都取得理想的成绩,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正在健康成长。在期末复习阶段,同学们的日程表上排满了一场又一场的复习训练,学习生活也似乎变得更紧张而忙碌起来。同学们每天与太阳比早起,晨读与小鸟比嗓音。课堂上我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余我们也尽量“挤”出时间钻研习题。但是,对于常规工作,我们却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一些,时间和精力就会得到更好的保证。是的,再过十天就要期末考试了,对于考试,乐观的同学把它看成是一次挑战,在挑战中肯定自己,超越自己;而悲观的同学则把它视为苦役,在苦役中消沉自己,丢失自我。有一些同学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怕苦怕累,不思进取,上课不认真听讲,破坏课堂纪律,不仅影响自己学习,还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有的同学不能自觉完成复习任务,有的同学光想着玩,作业拖拉,经常需要老师家长的看管督促,还有的同学放学后不是直接回家,而是在外闲逛玩耍,有的甚至偷偷地在网吧里玩游戏。这是绝对不应有的行为。

二、珍惜时间是取得成绩的必要条件。期末考试是对一个学期以来学习情况的检验与总结,是我们评价自己一个学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通过期末考试可以反思学习过程,发现学习问题,研究学习方法,进而改进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我们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我们要充分认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同学们!离考试只有十天的时间了,时间对于我们来说相当紧迫,我们应当加倍珍惜。对于时间,我希望同学们做到两点,一是统筹计划,惜时如金。鲁迅先生正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上,把一些零散的时间“焊接”起来,才铸就了令人羡慕的丰碑。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期末复习计划,把期末复习工作抓的扎实,抓的有效。二是要见缝插针,持之以恒。见时间之缝,插学习之针。与其把时间浪费在东张西望上,还不如记几个公式,背几个单词!与其让时光白白流走,不如再想一遍老师在课上讲的重点。只要我们保持“挤”的恒心与韧劲,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把枯燥变成愉快,把遗憾变成满意,把空虚变成充实,把流逝的光阴变成有用的财富,把有限的时间变成无限的力量!时间既可以是你的同盟者,也可以是你的敌人,这完全取决于你,取决于你的目标、你的决心,以及你是否有效利用了每一点可利用的时间。有人说一个用“分钟”计算时间的人,比一个用“小时”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出59倍!

三、优化复习方法是取胜的法宝。首先,合理科学安排好复习计划。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扎实充分的准备是从容自信的最有力保障.期末考试科目多,考察范围广,很多同学复习起来感觉到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和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线,对学习过程作出详细的安排,以便心中有数。其次,复习也要讲究技巧。复习时,要有强化意识,对各科知识中的重要知识点和基本题型要重点过关,以本为本,多杀回马枪,尽量将以前做过的练习浏览几遍,找出以前出错的知识点并扎实解决,烂熟于心。同时还要确立多向思维意识,解题时,不妨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解题的条件与方法,多与老师学生交流,集思广益,集腋成裘,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总之,在复习时应坚持多读书,注意基础;多思考、注重理解;多重复,温故知新。不唯书,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不唯师,敢于质疑问难;不唯一,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的习惯。最后,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能力。复习不单是机械的重复,而更应包含着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平常学习好的同学应该利用复习之机夯实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力所能及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加大复习的力度,在知识迁移和训练能力上下功夫。做到触类旁通、举一返三,使自己在学习能力上再上新层次,进入更高的学习境界。原来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应充分利用期末复习的时机,狠抓基础,查漏补缺,做到复习到位,消化到位,宁可学少点,也要学好点。在复习中不但要听懂,更要会做,不但会做,更要做得规范,防止水过地皮湿,一问三不知。

同学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我们牢记常规,珍惜时间,改进方法,用心学习,有书好好读,有书赶快读,力争考出好成绩。我们今天所做出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幸福,谁都不希望在未来懊悔今天的所作所为。所有的付出,都会有结果;所有的汗水,都不会白流;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我们有一万个理由相信,同学们是好样的,一定会认真投入复习,争创佳绩,一定能向所有关心你的人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22:19:00 | 只看该作者
同学们,大家好!

时间过的真快,一晃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后天就要迎来了期末考试,这场考试,相信我们的学生都想把它考好,学校与老师也希望你考好,今天在国旗下,我代表学校老师向同学们说些与考试有关的想法。

要认真对待考试,考试不仅是对同学们一个学期以来学业成果的一次盘点、检阅,更是对每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一次挑战,是对同学们的自信心、自觉性、意志力、诚信度的一次考验。人这一生会遇到无数场考试,期末考只是一次小小的考验,以后我们还会遇到更重要的考试:中考、高考、招工考试与各种面试。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优胜者,但我们希望大家做一名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勇敢者。通过考试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把握自己的心理素质,也能懂得一些考前的准备、考试时的策略与考后的做法。为此,我给大家提点建议和要求:

一、考前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利其器。也就是说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考前要做好知识准备,要有重点要有目标的去准备,时间并不多的情况下,要抓重点,一是看一下以往考过的试卷,并做几张,了解该学科的考试的试题内容与重点内容。答题要求等等,要翻阅课本,也要翻阅作业本,要看一些习题与自己错过的题目,还要注意解题的方法的思考,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肯定是肯吃苦,肯钻研,认真复习并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人。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所学的知识认真整理、归类,并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争取做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发现不懂的、未掌握的问题,要抓紧时间向同学、老师请教,及时解决。对薄弱环节更应认真对待,及时弥补。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充分做好复习迎考工作。这样,才能把遗憾变成慰藉,把有限的时间变成无限的力量!

还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不要太焦虑,考试只是一次检测,会有困难也会有失利,这都正常。所以要在生活上的注意细节,要注意饮食,吃点营养的,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晚上要睡好,在睡前适当看一会儿书,抓紧睡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心理状态迎接考试。

还要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准备好笔,只能一种颜色答题的,作图时要用铅笔,在尺规作图时,要用三角板、圆规的不要忘记准备。

二、考中素质: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是对自己美好的人生伏笔。

关键词:觉着冷静、诚信求真、良好的心态、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考试中,我们要沉着冷静地上看待试题,没有一张试题是专门为你准备的,考试就是考你的能力与智慧,考你的心理与品质,对于试卷我们要每题必看每题必答,万一碰到难题先是绕道而行,再通过思考与模仿,通过看其他的题目、解决其他的题目再来解决问题,有时答案也许就在试卷上,所以“成功者往往属于善于观察的人”“属于会捕捉信息的人”。要注意解题步骤的书写完整,要注意答题密封线,要注意文章不能附页。

考试中,要遵守试场纪纪律,不要向同学提供答案,也不能向同学要答案,不能交头接耳,不能提纸条,更不能带通讯工具进试场。要反映自己的真实成绩,要以诚信为本,养成良好的品质。我想,当我们用诚信的尺度来衡量自身时,我们的微笑会更真诚,我们的生活也更真实。

要有良好的心态,一个人不能对自己要求太高,太高了,往往会焦虑,对考试不利,我们不要求满分,但要求能接近满分。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不能太低,我们要对得起每一个题目,尊重每一个小题,那是出卷老师的心血,我们要求答好每一个题目,不要留下空白,特别是作图题要特别注意。

在考试期间,考前考后要保持环境的整洁,这次考试是一种大的联动,可能会去别的班,在路上,在考后自己不要给环境留下污染物,纸屑,在出考与回来的路也注意自己的言行与卫生习惯,在言行上要文明,也要平静,考的好了不要太高兴,考的不好也不要太灰心,不要大声大叫,要静静地回到教室,继续下一课的准备。要体现我们初中生成熟的心理品质。

三、考后还要继续进入学习状态。

要纠正一个错误的认识:期末考完后,就彻底放松,学习全抛之脑后。这样做会让我们错失成功的机会。在此,希望我们三个年级的同学还是要继续学习,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期末考试,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我们就要利用寒假别人放松的时机,好好去补一下,好好再组织一下自己的学习。初三学生可以全面复习一下与中考有关的知识,做到提前布局,未雨绸缪;初一、二年级的同学也要及时复习,还要拓展知识,向更高的层次前进。

同学们,考试虽是一种挑战,但他能磨练我们,强劲、坚韧我们的心灵;考试更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因为它能提升我们自身的素质,能让我们的人格在不断的挑战中得到升华。希望同学们端正心态,把考试看作是一个舞台,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是历练自己的舞台,是让自己成熟的平台。

最后,祝同学们学业进步,考试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22:19:00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天,这是本期最后的一次升旗仪式。本周和下周,我们将迎来令人紧张的期末考试。时光如梭,转瞬间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期末考试一天天临近,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收获着快乐,收获着成功。面对着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期末考试已经临近,各年级.各学科都已经进入到紧张的复习阶段。为了提高复习效果,使同学们能善始善终的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复习是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复习不单是机械的重复,而更应包含着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平常学习好一些的同学应该利用复习之机夯实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力所能及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加大复习的力度,在知识的迁移、在训练能力上下功夫。做到触类旁通、举一返三使自己在学习上再上新层次,进入更高的学习境界。原来基础较差的同学应充分利用期末复习的时机,狠抓基础,查漏补缺,做到复习到位, 消化到位,宁可学少点,也要学好点。在复习中不但要听懂,更要会做,不但会做,更要做得规范,防止水过地皮湿,一问三不知。当然,我们在抓好期末复习的同时,每一位同学应一如既往的遵守好学校的常规,常规纪律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保证。常规更是育人的明确尺度。在这期末复习最紧 张的时刻,需要提醒同学们的一点是:学习是以时间做保证的,但是学习成效和学习时间的长短不是成正比例的,我们不主张任意延长学习时间,搞马拉松式的疲劳战术。劳逸结合,注重提高复习效率是期末复习应该注意遵循的原则。下面,对同学们的期末复习提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1、抓紧时间,认真复习好每一门功课。期末考试是对一个学期来各科所学内容的全面考查,它所复盖的知识点多,能力要求也更高更全面。这就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来复习和记忆,还要及时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现在的复习时间对我们是有限的,时间是紧迫的,所以我希望同学们抓紧时间,争分夺秒认真复习。

2、遵守纪律,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就不可能正常地进行复习,复习的效率就不会高。所以我希望同学们严格遵守学校纪律,特别是课堂纪律,否则课堂上吵哄哄的,想看书的同学也看不下去,尤其是这段时间因中考改卷等方面的原因,可能有些课老师不能下到班级,这可需要同学们的自觉遵守。同时,也希望老师和班干能加强管理,加强监督,为期考复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沉着应战,以最佳心态对待期考。期考是一次重要的考试,适度的紧张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我们不能太紧张,否则过度的紧张会造成复习效率低下,考试时会出现教育焦虑综合症,比如有的同学一进入考场就紧张得什么都记不得了,手脚发抖,全身冒汗等。所以我希望同学们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期考。

4、严守考试纪律,以真实的成绩向老师家长汇报。期考我们需要好的成绩,但我们不需要假的好成绩,假的成绩一时能欺骗老师、同学、家长,但最终的结果只能骗自己、害自己。所以我希望同学要严守考试纪律,不交头接耳、不挟带、不传抄纸条等。违者学校将会作出严肃的处理。

勤奋出天才,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它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有书好好读,有书赶快读。我们凭着刻苦拼搏、一心向上的精神,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期末考试就要到来,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认真复习、认真总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之人、行有益之事,以坚忍不拔的毅力,自强不息。

同学们,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充分展开自己的个性与才华。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珍惜时间,用心学习,让自己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

最后,祝同学们在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7 15: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