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3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6: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实施教学民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落实教学民主,创设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我首先从解放学生的思想入手。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改变发言先举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等许多制约学生个性发展的传统习惯。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站起来发言,自愿的到讲台前表演;也可以自愿选择学习内容和合作伙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样做的结果,真正给予了学生自由,放松了学生的身心,还给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便于学生激发灵感,发展个性。例如,教学王安石的《梅花》一诗时,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有的同学喜欢  朗诵,就让其放声朗诵古诗;有的同学愿意说,就让其把古诗描绘的景象说出来;有的同学喜欢画画就让其把古诗描绘的景象画下来――给诗配画;有的同学愿意表演,就让其下座位站在墙角处加上动作表演。仅用了二十五分钟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学习效率比平时大大提高,充分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真理。

二、激发求知欲,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 鼓励提问,放手质疑

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狐狸设法骗肉的过程,我采用了让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方法。首先,在学生认真读书后,让一部分学生扮演狐狸,谈谈在骗肉的过程中自己想了什么?又是怎么向乌鸦说的?然后,学生可以自愿向“狐狸”和“乌鸦”质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当时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乌鸦,你明明知道狐狸是狡猾的,为什么在第三次骗话后还要张嘴呢?” “狐狸,你为什么要编慌说乌鸦的嗓子好,羽毛漂亮呢?”。扮演者也可以向其他同学提问,教学完全由学生来支配。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内容十分充实,整节课全是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似乎忽视了老师的存在。同学们充满自信,敢于发问,勇于挑战,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2、展开讨论,深化理解 

叶圣陶先生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往往遇到一些有深度、有争议的问题,一时搞不明白。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辩论中明析,相互启迪,共同提高。仍以《乌鸦和狐狸》为例。当学生向“乌鸦”质疑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你明明知道一张嘴肉就会掉下去,为什么还要张嘴唱歌呢?”“乌鸦”则回答:“因为我老实。”虽然乌鸦具有老实的特点,但这一回答,显然是不全面的。因此,我重新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全班同学再读课文、再讨论。经过同学们的反复讨论,深入理解,终于明白:乌鸦之所以张嘴唱歌,不仅因为它老实,更是因为它爱听奉承话而上当受骗了。

三、课内外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取法于课内,得益与课外”。这句话道出了课内外结合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如果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则可以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如教学《三打白骨精》一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阅读有关《西游记》的资料。上课伊始,学生便进行汇报,有的 同学讲述了有关孙悟空的故事,有的同学讲述了有关唐僧、沙和尚以及猪八戒的故事,增进了对故事人物的了解。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不仅主动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而且建立了《采蜜集》,记录查到的资料,极大的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提高了语文实践的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6-18 15: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

鼓励提问,放手质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8-6-18 15: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

轻松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9 12: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