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8 10: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道滘镇四联小学  叶茂枝

以前我们的小学语文从中年级开始,每学一篇课文都要求分段、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津津有味地让学生分析:“哪一句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哪一句描写人物的语言?”“对表现人物的思想起什么作用?”等等,看似内容充实,把力用在点子上,其实这样的分析除了对付考试,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并无太大的作用。现实的情况是学生能够分析什么是比喻句,但在作文中却较少运用比喻句;能够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但在写人的作文中却把人写得干巴巴的千人一孔。这样教语文知识,除了对付考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何实际的意义?

产生这个误区的主要原因:

1、     教学目标把握上的错位。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要让学生能够读得懂,听得懂,能够说,能够写,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进行交际。可是现在较多的老师把语文的教学目标定在: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段落结构、人物形象,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特点等。虽然这些分析与运用语言有一定的联系,但它绝对不是小学生所掌握的技能。

2、     教学要求认识上的越位。教语文的老师可能有同感:不少文章的分段有多种方法,不知用哪一种好,有些文章的中心比较隐晦,自己读了几遍,也不能明确把握中心,必须借助一些参考书才能把唯一标准的答案很困难地搞出来。受过一定专业训练的教师尚且如此困难,哪又怎能叫刚刚入门的三、四年级的学生去分析文章呢?

3、     在语言学习上的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朝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几乎不成比例。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会灵活地在自己说话、写文章时用的少得可怜。

初试步出教学的误区:

掩耳盗铃    (简案)

教学目的要求:

1、     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结果是自己骗自己。

2、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练习用“只要……就……”造句。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把观察到的内容准确、流利、自然地表达出来。

4、     学习一般的描述人物心理活动和人物语言的方法,写想象中的人的心理活动和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5、     结合现实生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借此激发写作兴趣。



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教时

1、     导入:谁记得我们以前学了哪几篇寓言?

2、     看图,讲清图意:图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

3、     想象王三偷铃之前会怎样想的?

4、     想象大牛听见铃铛响了,出来看见王三偷铃铛,他会对王三说什么呢?

5、     后来,王三会怎么样?

6、     你觉得王三错在哪里?体会寓言的含义。

7、     指导背诵寓言。

第二教时

1、     复习:背诵寓言,体会寓言的含义。

2、     出示片断,口头练习补充完整作文: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邻居家的门口停着一辆新买的摩托车,想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那辆摩托车已经装有防盗器,……

①   小偷会怎样想和怎样做的?

②   邻居发现后怎样说和怎样做的?

③   小偷的下场会怎样?

3、     这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4、     把刚才说的整理成一个故事写下来。

5、     学生作文,老师巡视、辅导。

简案说明:

寓言的特点是通过一个显浅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所以难点不是在于理解故事的内容,而是在于领会寓言的寓义。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讲解大道理,往往使他们“丈二金刚摸不着脑袋”,我采取的方法是逐层渗透的手段,在简单的故事中加入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和故事的结局,丰富了故事的情节,同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找出王三错的地方,使学生自己领悟寓言的含义,这比老师把寓义写出来,让学生硬读硬背容易得多,印象了深刻得多,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的作用。最后的作文训练则重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说和写的能力。

以上只是个人一些初步的尝试,还存在着不少的缺点有待完善。“世上本来没有路,人走多了,就成了路。”希望大家共同探索,走出一条成功的光明大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9 02: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