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生的眼睛》听课感想心得体会评课稿汇总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0:30:23 | 只看该作者
《永生的眼睛》评课稿

李柯君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作为一篇略读课文,老师能抓住略读课文阅读的提示,以学生自读自悟、探究交流为主要形式,在质疑解读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悟情。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同时落实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表达人间真情”。

季老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非常巧妙,从课题“永生的眼睛”出发,质疑课题,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兴趣,初读课文交流主要内容后,再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永生的眼睛”?当学习完课文后,再次理解“永生的眼睛”的含义,回归到课题升华主题。这样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学习过程,从原点出发回到原点的教学设计显得整体感强,很有紧凑性。

在具体学文过程中,季老师以情感为线索,抓住主人公琳达对家里人两次捐献眼睛角膜的态度变化为矛盾点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找一找,琳达两次对捐献眼睛角膜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接着让学生思考,琳达为什么前后态度有这样大的变化?很自然地引出父亲的话,并以此作为重点句子进行感悟、交流、品析。

在自由交流对父亲的话的感受之后,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父亲说的“死得有意义”,季老师进行了拓展,图文并茂,向孩子们深情地讲述了“盲童的世界”,并让孩子们想象,假如他们能重见光明,会做些什么?在情感的熏陶的同时,也进行了语言的训练。同时抓住温迪对捐献眼睛角膜的态度,以及她说的话,折射出父亲的话对后代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我真正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幅眼睛角膜,还有               。最后,父亲的三句话放到一起朗读、品析:父亲曾平静地对我说:“……”、父亲曾愉快地对我说:“……”、父亲曾骄傲地对我说:“……”感受父亲的神态的变化,深刻地感悟父亲的话的含义,从而理解“永生”的含义。

课文教学完之后,季老师又拓展了这个故事的结局,虽然很凄惨,但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此时,他们的感受,除了对温迪不幸遭遇的同情外,更多的是对温迪和琳达的敬佩之情。让“永生”上升到了另一个境界,为全文的教学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总的来说季老师的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每个环节看似独立,却又是那样密不可分,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课堂氛围也很轻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不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认为还有两个地方值得商榷:

1、这篇课文的教学以情感为线索,整篇文本的教学也是围绕“悟情”展开的。作为语文课,过多地强调了人文性,工具性就相对少了,如何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还应该好好思考。

2、季老师抓住了琳达对两次捐献角膜的不同态度展开教学。其实文章还有两处对比,一处是父亲和琳达对捐赠妈妈眼角膜这件事情上的不同态度,另一处是琳达14岁时和温迪14岁时对眼角膜捐赠的理解的对比。让这两对矛盾冲突更深化点,紧紧抓这两处矛盾去感悟人物思想变化,引领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感受前辈的耳传身教对后辈所产生的影响会不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0:30:51 | 只看该作者
《永生的眼睛》评课稿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刻画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可贵品德,并借此来教育“我”和所有的人。盛雪琴老师在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在课前展开调查访问、搜集资料,了解到捐献器官在中国面临着重重困难,身边的许多人不愿意捐献器官导致器官供体严重缺乏,患者的迫切需求与人体器官来源十分紧张形成重大的矛盾。有了这样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学生自然会对琳达一家人产生无限敬佩之情。
 盛老师在具体教学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探究课文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以“情”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育并唤醒学生要有爱心,培养一种意识,树立起对生命的热爱,对他人的关爱。整体情况:本节课教师抓住了父亲的几处语言以及人物的心情变化,基本让学生体会出主人公的伟大情操。同时,教师也注意了加强课文的朗读,以朗读为手段,促进学生的理解。

  不足:1、课前教师的调查没有对课堂教学起到积极作用。死后捐献器官对普通人来说还是一个挑战,这个和我国的文化背景有关系,不是短时间能够扭转的。让孩子去调查亲人的态度,答案基本是否定的。但是孩子对父母是尊敬的,所以对孩子来说,会不自觉的拿父母书中的人物相比,这会让他们失去学习课文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不让学生做这个调查。让他们学完课文后进行宣传就够了。

  2、骄傲在课文中出现几次,人物的快乐是建立在盲童(人)获得光明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多体会这方面的例子,从而真正深刻体会骄傲的原因。

  3、在课上,教师让随班就读生回答了三次问题,应该说密度比较合适,同时,问题的难度对于随班就读生来说比较适度,教师的目标制定比较准确。但是,该学生在课上大部分时间是处于脱离课堂的状态,教师没有给予及时关注。教师可以安排适合他的学习内容,比如:学习生字,看简单的书籍等。

  4、互助学习伙伴没有起到作用。本节课互助伙伴作用体现不明显,在学习方面没有给予随读生适当的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0:31:11 | 只看该作者
听陆老师上《永生的眼睛》



今天,陆丽娟老师借我班上试教课《永生的眼睛》。课前,我很担心班上的同学注意不够集中,学习的气氛沉闷。不过,在陆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能声情并茂地读书。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刻画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可贵品德,并借此来教育“我”和所有的人。作为一篇略读课文,陆老师在质疑解读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悟情。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同时落实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表达人间真情”。



陆老师的教学亮点有很多



闵中华认为:陆老师的导入采用对比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盲人的痛苦,在内心激发学生对盲人的同情。



课始,陆老师与学生一起来聊聊自己喜欢的季节,之后展示了各具特色的四季。老师用亮丽的色彩,让学生感受到了四季的美;接着,话锋一转,说:“但是,有些人却什么也看不见(配合多媒体黑屏白字出示:你知道什么都看不见的痛苦吗?)。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展示盲童的生活,了解他们对光明的渴望。揭示课题水到渠成。



陈颖华老师认为:陆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想象、发展,教学中层次分明,问题设计清晰,有梯度。



出示重点句(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师:读这句话,老师很受感动,特别是“最珍贵的东西”同学们,你们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是什么呢?



生:生日时妈妈祝福的话语



生:家人送的礼物



……



师:父亲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



嵇颖颖老师认为:陆老师抓住了父亲的几处语言以及人物的心情变化,让学生体会出主人公的伟大情操。同时,教师也注意了加强课文的朗读,以朗读为手段,促进学生的理解。



陆老师适度的拓展也给人以启示。



1、“角膜”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都以为是眼睛,老师这时多媒体出示了一只眼睛。老师用简单的语言介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角膜就是这窗户上的玻璃。”教师的拓展,避免使用许多专业的医学术语,浅显易懂。



2、对“角膜”捐赠现状的介绍。既让学生明白器官捐赠的必要性,又了解到捐赠器官是多么的了不起。



3、对课文结局的拓展,加上教师有感情的朗读,配上适当的音乐,渲染了气氛,学生都沉静在琳达一家的大爱中,深受感动。



听陆老师的语文课清新,自然,重点突出,总能收获很多,这次听课,让我反思到:略读课文的阅读,比精读课文的阅读更加接近学生以后的真实阅读状态; “略读”的课文,更需我们“精心”的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9 09: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