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教论文:利用自然资源 提升农村幼儿绘画创造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09:2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利用自然资源   提升农村幼儿绘画创造力

辛丰中心幼儿园  朱春华

绘画是一种运用线条、造型、色彩等手段,通过细致的观察与丰富的联想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形式。幼儿绘画活动是一种需要幼儿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想象,再通过绘画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它对幼儿来讲是一种游戏、娱乐,也是表达自己思想情绪的一种方式。每一位幼儿的头脑中都有许多美丽的图画,每一位幼儿都有描绘美丽图画的潜能。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和变化生动的生活世界是蕴藏美的天地。花的绚丽、树的多姿、云的多变、季节的变迁;建筑的多样、节日的喧闹、金秋的丰收景象……这一切都包含了图形、色彩、线条等不同的美术元素,是孩子积累表象形成概念的学习内容。我们的家乡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物产丰富,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各种草茎、树叶、植物的种子……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才可求到教育。作为我们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农村特色的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全面提升农村幼儿绘画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幼儿园的美术教学质量

一、了解幼儿实际水平,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

适宜的活动目标,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前提,在绘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是可行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幼教工作者,首先应具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正确地引导幼儿去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调动幼儿学习绘画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制定出适宜的活动目标。如果活动目标过低,没有挑战性、新鲜感,低于幼儿的发展水平,会导致幼儿不假思索,信手拈来,轻而易举地完成作品,这样只是老师让画,我画了,但作品缺少激情,没有创意,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如果活动目标过高,其结果是孩子有思想,有想法但是却画不出来,原因是他们本身所具备的技能技巧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创作欲望,即在低起点和高落点中尚未架起一座适合幼儿攀登的阶梯。所以目标过低、过高都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只有教师深入地了解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出适宜的活动目标,才能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二、开发农村美术课程资源,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农村幼儿园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许多美术教育的好题材。

1、回归自然,让幼儿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美。

陶行知先生指出:知识不是从玄想中跳出来的,必得在大自然里去追求。①因此,我们要让幼儿回归自然,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去发现美、欣赏美。

1)实景观察,在大自然中发现美。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山野风光、自然美景是农村的优势,是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这些都是幼儿美术欣赏的好题材。当春回大地,百花齐放时,我们将孩子们带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那碧绿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紫、白相间的蚕豆花及田埂、小溪边不知名的野花,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孩子们如同走进了画里,不自觉地发出“哇噻”、“好漂亮呀”的赞美之声。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野外放风筝、采野花,小朋友们快乐极了,在自然的怀抱中收到了美的熏陶。

2)迁移经验,在大师名作中欣赏美。

美术欣赏是欣赏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评价的经验,将美术作品中塑造的具体艺术形象,通过想象转化为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对于幼儿来说,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标准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只会拔苗助长,达不到真正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目标。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能动的再创造的过程,他们会调动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再按照自己的审美习惯,通过想象、补充和丰富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美术欣赏的目的不在于增长美术知识,而是通过环境和艺术作品两个方面来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审美感受。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当幼儿美术欣赏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幼儿才能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当幼儿的生活体验与艺术欣赏相联系时,幼儿的审美想象才会得以释放。我们在欣赏名画《拾稻穗》之前,先将幼儿带到农村的田野中进行秋游,让他们在金黄的田野中实地观察秋天的美,在自己拾稻穗的过程中了解农民的辛苦,感受农民丰收的喜悦,体会农民珍惜劳动果实的情感。回园后,当孩子们迁移经验欣赏《拾稻穗》时,对于作品的思想、感情就很容易领会了,而且他们还由作品农妇拾稻穗的情景,联想到了天气很热,我们可以送点开水给她们喝;拾完稻穗后,我们帮她们提着稻穗高高兴兴地回家的情景,由此产生了热爱、关心劳动人民的情感。又如欣赏西洋名画梵高的《星月夜》,画家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紧张、躁动,抑郁难过的情感。画中用了许多波浪形、螺旋形的线条绘画树木,还画了将星星和月亮团团围住的旋涡般的云团。活动前,我们请家长配合,让幼儿欣赏农村开阔的、群星闪耀的星空;活动时,教师和幼儿坐在一起,共同欣赏作品,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用亲切的语言提问:小朋友,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了什么?你有哪些地方看不懂?你觉得哪个地方画的最好,为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通过画面中“被旋涡般的云团包围住的一个星星”和黄色、橙色、蓝色三种颜色的对比,使幼儿了解到作者呈现出无比灿烂的色彩旋涡,好象变成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线的一种扩散,使人头晕目眩,从而感受到梵高自然流露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09:27:16 | 只看该作者
3)口语表达,让幼儿用语言表达美。

幼儿的生活经验、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对美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必需让幼儿将自己感受到的、内化的思想、情感、体会说出来,才能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才能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指导。仍以西洋名画梵高的《星月夜》为例,教师提问后,可让幼儿相互讨论,给幼儿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欣赏,尽可能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经过一系列的充分欣赏交流,幼儿对作品的冷暖对比、直线和曲线的运用有了自己的感受,从而提高了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

2、开发资源,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表现美。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改造学校的教育,使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文化的精华。”②农村幼儿园美术教学必须顺应教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农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即补充一幼儿愿意学、教师擅长或有特殊意义的内容,引导幼儿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改”即对原有的教学活动作一些适当的修改。

1)借形想象,提升幼儿想象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园所处的乡镇,是远近闻名的轴承之镇,60﹪以上的幼儿家长都在轴承厂工作,幼儿对“轴承”一词耳熟能详,因此,我们将社区资源引入美术课程,让孩子们借轴承外形进行想象。由于轴承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他们可感兴趣了,想象出了轴承太阳、轴承棒棒糖、轴承米奇、轴承小花、轴承蛋糕……他们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提升。

2)图形添加,强化幼儿的创作能力。

农村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诸如小溪边的鹅卵石、泥土、家禽羽毛、各种树叶、农家的各种秸杆等等,都是进行美术制作的好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创作方法,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作画,极大程度地提高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如在大班美术《树枝添画》活动中,我们请幼儿用捡来的树枝蘸上颜料进行印画,根据印出的形状进行想象,最后用水彩笔添画出最后假想物。小朋友们可感兴趣了,有的添画出了艳丽的梅花,有的添画出了碧绿的竹叶,还有的添画出击剑运动图呢!结合社区资源,我们设计了中班《轴承图形添加》、大班《小小设计师》等活动,中班孩子先印画轴承,然后添画出最后假想物;大班孩子利用其他材料装饰轴承制作出轴承工艺品。孩子们借助轴承的最后假想物逐一被实现,创作能力得到了强化,增强了自信。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结合当地资源,我们设计出了《树叶拼贴》、《蔬菜印章》、《捏泥人》、《种子镶嵌画》、《瓜果造型》等美术课,这些材料都是我们身边垂手可得的,并能激发幼儿无限的创造潜力。

3)创造想象,让幼儿尝试自由创作。

绘画活动中,恰当的命题是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因素之一,它能拓宽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因此,命题应考虑孩子的特点,赋予一定的情节含义和动感,力求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愉快的表现童真与美好。如,在我们按季节设计的命题中,“春天系列”有“春天的色彩”、“我们去春游”、“睡醒了的虫子们”和“放风筝”等;“夏天系列”有“夏天的瓜果”、“萤火虫”、“吃西瓜”、“我爱洗澡”等;“秋天系列”有“落叶”、“丰收的田野”、“种子藏在哪里”、“秋天的水果”等;“冬天系列”有“堆雪人”“打雪仗”、“过新年”等命题。每一个命题在创作之前都让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想象、交流,确定自己的创作设想后再动手,教师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三、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使幼儿敢于创造,乐于创造。

愉快、轻松的情绪,有利于发挥幼儿绘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

1、聆听创意,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和权力。

当幼儿创作完一幅作品后,其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教师应给予每个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和权力,耐心聆听幼儿的创造,让他们在绘画这片天地上,尽情地展开创造的翅膀,使每个孩子的创造火花都得到满足,获得成就感。

2、张扬个性,引导幼儿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的绘画创造是个性化的,其中有很多值得幼儿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的地方,对于幼儿的作品要更多的让幼儿相互审视、交流,发表见解。每次幼儿涂鸦后,我们都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作品秀”展板上,请幼儿说说: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你觉得自己的画好在哪里?……通过观察和比较,幼儿在同伴身上相互学习,学会主动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新的创意。每一学期,我们还选出一部分幼儿作品举办幼儿画展,让全园的孩子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不断画出显示个人不同感受的作品。

3、肯定创造,给予每位幼儿激励性的评价。

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必须有一个安全的、不担心客观评价的环境,幼儿完成一幅作品后,他们十分在乎成人的评价。教师是与幼儿处在不同认知水平上的成人,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必须学会站在幼儿的视点上,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幼儿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而不是简单的用“像”与“不像”,“对”与“不对”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当孩子们有了点滴进步时,我们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信心倍增,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创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富有农村特色的绘画活动,幼儿的想象之门被逐步打开,农村孩子的绘画创造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实际上,幼儿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想法、每一幅作品都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只要我们广大的幼教工作者思维灵活一点、观察细致一点、观念更新一点,给予每一个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和权力,就一定会挖掘出幼儿的创造潜能,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书名:《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4卷,作者:陶行知,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

2、篇名:《美术教育与幼儿创造心理发展的思考》,作者:陈爱萍,

刊物名称:《感悟研究》——江苏省幼特教“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选(2008)

江苏人民出版社,第70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8 10: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