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课后反思教学随笔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0:04:24 | 只看该作者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一米大概有多长?
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小学到中学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0米。
通过测量得到100个1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
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2)教学例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
    2千米=(     )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
2千米500米=(     )米
6千米30米=(    )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3)教学例2
尝试练习
4000米=(    )千米
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再练习
10000米=(    )千米
尝试练习:
4350米=(    )千米(    )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试一试:
6千米720米=(     )米
5830米=(      )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答: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三、巩固应用
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
那么多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问题想办法加以解决。这里老师也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 12(    )
小冬肩宽 30(    )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
一本数学书厚8(    )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 (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 (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
A、680毫米      B、4分米        C 、2米       D、216厘米
4、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5个例子)。
(2)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5 个例子)。
教学反思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教材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考虑到学生对学校附近比较熟悉,所以我让学生先猜一猜:哪个地方到学校大约是1千米?通过学生的猜测、比较,得到:“从学校到某某屯大约是1千米。”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通过猜一猜、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1千米有多长。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对于1千米和1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摩托车上的里程数等等。球场外一圈有约有100米,几圈才是1千米?体育馆的环形跑道长400米,跑几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通过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相互转化,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使学生明白:计量路程等的长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米”。。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但是,由于学生多,担心学生安全,没有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加上学校地势不开阔,只是组织学生到地形较为平坦的篮球场量出100米的距离(大约一圈多),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并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算出所需的时间大约是一分多钟。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15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学生对于千米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0:04:45 | 只看该作者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刚刚接触小学三年级数学,对学生对教材都有些陌生。经过前面几节课与学生的交流,分米和毫米似乎是很容易掌握的数学量。但在上《千米的认识》这节课之前我一直在担心,因为米、分米、厘米、毫米可以让学生用手比划,学生也可以用眼睛去看。那千米怎么办呢?学生既不能用手比划,也不能用眼睛来看。
1、为了能增强学生对1千米有多远的感受,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起来,所以准备把这节的前20分钟放在操场上去上,让学生充分感受1千米有多长,我们的操场一圈200米,1千米也就是绕操场一周。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却表现出了比学习毫米和分米更容易掌握的感觉。至于一小时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能行多少千米时,我先告诉他们这些常识,所以后面练习中出现的题目,学生很容易就知道多长路程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学生掌握的很好,我感觉很意外。
2、用“抢做小老师”的游戏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这节课在学生明白了“1千米=1000米”这个单位换算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为了不让学生机械地做题,我们全班一起来做“抢做小老师”的游戏。(到黑板上做题的同学,如果有错误的地方,其他同学就可以主动来抢改。)一经公布,下面立刻沸腾起来,每个人都想做小老师来给别人修改错误,被点到做题的学生也憋着一股劲,我就是不让你们来改错。这样一来,课堂就很活跃,学生也在游戏中巩固了“1千米=1000米” 这个单位换算。
但教学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却是从哪到哪大概有1千米,别说学生不知道,作为老师也真的感受不出从学校门口到哪能大概是1千米,所以说,我告诉孩子们从我们学校门口到涉外经济学院的大门口大约1千米。但学生对1千米到底有多远,很难估测,只是凭空想象而已。
所以在课后我另外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放学时请家长带着孩子回家时,感受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二是从家门口到学校门口大约有多少千米,使用什么交通工具,需要多长时间。让学生回家后真切地去感受1千米的距离到底是多远,很多家长和孩子都非常配合,完成的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0:04:56 | 只看该作者
《千米的认识》反思
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但这里的经验,不单指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直接经验;也包括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中或从老师、教材及其它媒体中获得的已有间接经验。教学中,不单应当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需要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数学学习建立联系,学习数学。这节课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到位。
首先,本课老师在学习“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感性认识,上课始教师也有目的进行了复习,自然地过渡到“千米”。
其次,课前布置了直观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做了一下几个体验:1、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需要几个人才能站成大约10米长。2、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 3、1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要用多少时间,并做好记录。4、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要用多少时间,并做好记录。5、在200米的操场上跑了5圈。”让学生体验10米、100米、1000米的长度,从而能够直观建立起“千米”的概念的。
第三、通过估一估,算一算,从直观到抽象,把学生的已有体验与千米联系起来,逐步生成千米的概念。比较10米、100米、1000米走多少步?分别要多长的时间呢?通过推算,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间接地体会到1000米与100米、10米比较到底有多长。
第四,通过大量的实例,通过实际应用加深对“千米”认识。
整节课强调活动与数学学习的联系与整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和交流等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0:05:17 | 只看该作者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我在备课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查阅大量的资料,提供给学生熟悉的、具体形象的素材,帮助学生感知和体验1千米的长度。但实际教学中学生对1千米有多长概念还是很模糊,特别是估计从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长,没有一定的量感,分析课堂,也许是以下几方面做得不够充分。

第一|、数学学习应当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千米”的学习,更应该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一些跟“千米”有关的东西,充分准备后进入课堂才会得心应手。

第二、数学学习应当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探索、实践等数学活动,因此我觉得必须让学生亲自走一走,比如走跑道四圈大约要多长时间;让父母开车带孩子行1千米、2千米、3千米......亲身体验才会有感觉。

第三、数学教学要以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发展为核心,教师要结合数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地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只是举出了学生上体育课跑步的例子,我们的操场200米,1000米要跑几圈,想一想。学生想明白了答案,但对1千米只是停留在数字的感觉上,并没能联系到从某地到某地也是大概1千米。,课堂中缺乏对学生思维挑战的环节,缺少一种估计能力的培养,学生对1千米当然模糊了。

   教学中,不单应当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需要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数学学习建立联系,学习数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0:05:34 | 只看该作者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学亮点:
  1.情境的“巧设”:在本课实际教学中,我主要创设两大教学情境,一是引入校门口到加油站距离1千米的录象,二是在练习设计中引入“‘数学大餐’菜单”教学情境的设计。对于录象的引入,我是这样考虑的:学生已经对1千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引入来源于生活实际—校门口至加油站的录象,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1千米,学生可以进一步在感知、感悟的基础上加深和明确1千米到底有多长,这样,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参照,懂得多长的距离就是1千米,这样情境的创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具体的、持久的;对于“‘数学大餐’菜单”教学情境的设计,我的想法是,三年级孩子都是比较活泼的、好动的,他们还需要一定的感官刺激,一定的视觉冲击,基于这节课孩子们已经接触过了,所以我不再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性,而在练习设计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方面下工夫,我设计了5道练习,并以“‘数学大餐’菜单”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由学生来“点菜”,“点”到什么,就“吃”什么,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同时,很认真地完成了相关的练习,明显看得出,这样的“数学大餐”很适合孩子们的口味!
  2.结构的前后呼应:在课始,以“马虎小子的数学日记”来引出千米,课末布置学生完成数学日记,并提醒学生不要犯马虎小子的错误,这样的设计让整个课堂浑然一体。
  3.教学的有效实在:从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孩子们的学习结果来看,这节课还是挺有效、很实在的,孩子们“三维目标”方面掌握还是相当不错的。
教学缺失:
  1.关于课前调查:在课前,我发给孩子们一张调查表,要求学生配合父母调查你走?步大约是1千米,你走?分钟大约是1千米,摩托车中速行驶?分钟大约是1千米,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根本就不让孩子走1千米,而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于是就出现了走200步是1千米,走3145步是1千米的答案,我想,这应该算是教育的一种悲哀吧!
  2.关于预设与生成:一直以来,总是认为不需要太多的预设,看到很多老师写一课时的教案就达8、9页,自己很是不解。这次教学让自己有了深刻感触,预设是根本,有了精心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因为在“‘数学大餐’菜单”练习方面根本没有去预设,结果出现了很多诸如重复、罗嗦、遗漏等问题。希望引以为戒。
  3.关于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不同于其他的教学语言,需要精炼、简洁、准确、有逻辑性,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在预设上面下些工夫,注意数学语言的逻辑、精炼。
  4.关于教学评价:对于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我们应该进行适时、有效的评价。在这方面,自认为做的不够好。我想,有效、合理的教学评价在单纯的一节公开课中是无法一躇而就的,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要注意积累评价语言,结合课堂实际灵机应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0:05:52 | 只看该作者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薛城区实验小学     彭新华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结合这一理念我认为《千米的认识》这堂课的教学最成功的地方是让学生参与对1千米或几千米的体验和感悟,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认知结构。让学生到教室外走一走、量一量这一非常重要的活动。如果没有这些活动,而只靠学生想象1千米有多长是无法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

《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为了使学生能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在教学时我选了几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进行测量,让学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0米,走10米要多少时间,大约几步,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时间,大约几步,然后先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走1千要多少时间,大约多少步进而让他们走一走,体验1千米。我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吗?在哪里看到过?你知道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让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想象1千米的距离,建立1千米的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4 03: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