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9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粤教版七年级2012-2013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卷附评分标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23:1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套粤教版七年级2012-2013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卷附评分标准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所有试卷与七年级地理粤教版教材大纲同步,试卷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打印,转载前请注明出处
       因为试卷复制时一些内容如图片、公式等没有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们可以到本帖子二楼(往下拉)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使用!如有疑问,请联系网站底部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为您解决问题!
      试卷内容预览:
内江市2013年上册七年级期末检测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读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图,赤道纪念碑和有关资料,并结合所知识完成1~3题
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图                            赤道纪念碑
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有一座          在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中心
子午宫。那里有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          经北24千米处,耸立一座著名的赤
多米的铜线,这就是本初子午线                道纪念碑

1、下列关于本初子午线和赤道长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本初子午线与赤道等长   B、本初子午线是赤道的二分之一
C、本初子午线是赤道的2倍  D、本初子午线是赤道的3倍
2、下列关于英国和厄瓜多尔两国的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位于东半球B、英国跨南、北半球  C、厄瓜多尔位于南半球 D厄瓜多尔跨东、西半球
3、下列关于太阳光对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和基多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全年昼夜平分  B、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年平均气温高于基多
C、太阳光线每年直射基多两次        D、基多一年可以明显地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读内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4~7题。
4、乙村在山顶丙的
A、东方 B、西方C、西北方D、东北方
5、甲、乙两村(镇)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那么两村之间的这地距离为
A、4000米B、8000米C、20000米D、40000米
6、如果两辆相同的汽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到乙、甲两地,从耗油量看
A、两辆汽车所耗油量相等  B、从乙出发的汽车耗油较多
C、从甲出发的汽车耗油较多  D、不能确定
7、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该地居民应在何地尽快多植树
A、①    B、 ②       C、③     D、④
8、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表示
A、山地  B、平原  C、海洋   D、丘陵
9、下列有关地球表面海陆、板块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表面有七块大陆  B、地球上有七年大洲C、地球岩石圈可以分为六大板块
D、地球表面大致三分陆地七个海洋
10、下列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法国、澳大利亚B、巴西、印度
C、加拿大、埃及D、中国、意大利
11、右图为我国某地的传统民居(竹楼),这样修建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
A、干热环境 B、冷湿环境C、湿热环境D、干冷环境
12、右图是哪种宗教的建筑物
A、基督教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13、读世界人种的分布图,图例依次表示:
A、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
B、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
C、黑色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
D、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14、日本的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2000年人口总数为1.27亿,其人口密度为
A、343分/平方千米
B、348人/平方千米
C、356人/平方千米
D、360人/平方千米
15、植树造林可以改变空气质量,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下列关于植树造林后对当地影响的错误说法是
A、可以提高空气质量 B、减小昼夜温差C、增加空气湿度 D、提高风速
16、一般地说,我们可以氢下列哪条纬线附近的地区称为亚热带
A、180纬线  B、280纬线  C、380纬线  D、480纬线
17世界上哪种气候区划类型分布的面积最广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气候
18、全球气温分布的规律大致是
A、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B、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C、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D、从极地向赤道递减
19、右图表示的天气是
A、阴 B、小雨  C、中雪  D、雷阵雨
20、陆地上有几种基本地形类型
A、三种  B、四种   C、五种    D、六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二、综合题(共60分)
1、假如你现在是一个军队的指挥官,一些部队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的行动要靠你来指挥。请你看图,根据你所掌握的情况,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A、B两支部队的地理坐标:
A:     、      
B:      、      
(2)假如你准备抽调部分兵力到C、D两处,根据下面C、D两点的经纬度,在图中标出他们的位置。
C、南纬40度,西经40度
D、北纬60度,东经70度
(3)如果在南纬20度,西经50度发现敌情,要求迅速出击,歼灭敌人。你调派上面A、B、C、D四支部队中的哪一支最合适(  )
A、A部队  B、B部队   C、C部队   D、D部队
(4)如果将A、B、C、D四支部队按东、西半球编组的话,则       在东半球组;如果按南、北半球编组的话,则          在北半球组。
2、读图(1)写出A、B、C三条山脉的名称: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A、                 山脉;B、                 山脉;C、               山脉
(2)图上标注的山脉中,                    山脉是两大洲的分界线。
(3)图上六条山脉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处的山脉有     条。一般说来这些山脉海拔
都较        。
(4)读板块示意图,分别说出地中海、经海的面积将怎样变化?请说明理由。

3、读热带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规律是:                              
(2)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在        洲;面积最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
在      洲。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
在        洲的      部和东南部。
(4)世界的七大洲中,没有热带气候类型分布的大洲有南极洲和        洲。
4、读某地(地中海气候)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该地在      (南、北)半球。
(2)该地1月平均气温为50C,降水量为65毫米,因此可以说该地冬季温和多雨;该地7月平均气温为      0C,降水量为         毫米,因此可以说该地夏季               
(3)该地适合              (喜湿、耐旱)植物生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23:18:01 | 只看该作者
     本站所有试卷下载均无需注册,下载方法:直接点击下面的附件下载到你的电脑或桌面上解压缩即可!
      
粤教版七年级2012-2013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测试卷附评分标准.rar (236.78 KB, 下载次数: 29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23:18:10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B        D        C        D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A        D        B        D        C        B        C
二、综合题,每个要点2分。共60分
1、(1)400N,600W,200S,200E     (2)图略
(3)C    (4)BD   AD   
2、(20分)
(1)喜马拉雅     安第斯    乌拉尔       (2)C(或乌拉尔)
(3)四    高        (4)地中海面积将缩小或消失,因位于板块挤压处,红海面积将扩大,因位于板块张裂处。
3、(12分)
(1)赤道附近地区    (2)南美、非    (3)亚、南     (4)欧     
4、(10分)
(1)北    (2)26( ± 1)     20(  ±  5)  炎热干燥
(3)耐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8 03: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