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因嗜好而读书的议论文初中作文600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15:4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因嗜好而读书的议论文初中作文600字
关闭了五年之久的黄流中学图书馆,终于开门向学生借书了。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奔向图书馆,借阅图书,有一部分就坐在借书部里看书。看到学生们的热情劲,激起我的一段回忆。
四十五年前,我和眼前的学生一样,刚走进黄流中学,学校的图书馆马上吸引了我。当时学校的图书馆就设在日本人留下来的一个高脚屋里。这幢高脚屋的大厅,估计也没有一间教室大,放着十个八个书柜,也不过只有二、三千本书的样子。
但是,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我从农村小学走进中学,在小学里,除了自己手中的两本课本以外,没有办法弄到书看。我有一位堂哥,原来读书时,存下一箱子书。我就通过他妹妹,将书带出来给我看。
我入学的时候,正是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全国人民在挨饿,我们也在挨饿。国家供应我们每位中学生每天六两大米,每天就靠那几两大米煮成稀粥,维持生命。
书就是我的第二生命。我入学不久,马上办好借书证,一个星期要看两部至三部的长篇小说。我当年在黄流中学的借书证至今仍保存着,可惜已把相片撕了下来。
那时,图书馆是由陈再汉老师一个人管理,他除了上地理课外,还管学生食堂和兼管图书馆。当时老师们都戏称他为“馆长”,但是学生千万不要叫他“馆长”。否则,他会批评你说:“没礼貌,老师不叫,叫馆长!”要是那样,你就别想借到书了。
他对我可好了,我当面从来都是恭恭敬敬地叫他“陈老师”,我进图书馆进得勤。那时图书馆不是每天都开门,但他一开门,我就进图书馆。我爱惜图书,从来不损坏图书,因此他总是表扬我说:“杨生龙懂礼貌,爱护书籍,是个好学生。”
那时,学校管得严,早操严,早读严,上课严,自习严,连中午睡觉和晚上睡觉,都管得很严。每一步老师都检查。我看书的时间,就挤在饭前饭后和中午睡觉的时间。
中午睡觉,班主任也到宿舍检查。后来我也当了教师,回想当年教我们的教师的责任心,自叹弗如。午睡钟响过后,班主任就轻轻的走进宿舍,检查学生是否按时睡觉。这时可不敢拿书出来看,而是装着睡觉。等老师离开后,才从被窝里将书拿出来看。
我读书的时候,孙基烈校长当校长,他现已退休颐养。冯可彬当教导主任,这位负责任的教导主任,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因病逝世了。
中午睡觉的时候,孙校长及冯可彬教导有时也会到宿舍检查,看学生是否按时作息。如果发现有人看书,那就没收。
我有几次在午睡时间看书,被教导主任发现,将书没收了。要写了检讨以后,才能将书拿回来。中学六年,我差不多将当时图书馆的长篇小说都看完了。
那时,语文老师布置写“周记”,写读书笔记是我写的周记的主要内容。我从初二起就开始每天写日记,我现在翻一翻当年保存下来的部分日记,就有不少关于读书,读什么书的记录,还记着读书的心得体会。
由于保管不好,我中学的日记遗失了大部分,大学的日记也记不得放到哪里去了。后来才在一个柜里找到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的二十五本大学的日记,我如获至宝,花了好长一段时间翻看。
大学的日记里也大量记载着我读过的书,以及按当时的思想方法对书的评价,心得体会。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在大学一年级的一年内,我就读了近百本书。
读过的书有中国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封神演义》当时属禁书,是我的一位佛山同学偷偷的从家里带来给我看的。“宣统皇帝”的《我的前半生》,写蒋介石的《金陵春梦》,也是他给我看的。似这么厚的一本书,我一天一夜就可以看完了。
在大学里,我也看了不少世界名著,如《安娜·卡列里娜》、《毁灭》、《基督山伯嚼》等,还有一些大部头的,如《白鲸》,这本书是写一只白鲸对人类进行报复的过程的。专门写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的书《第三帝国的兴亡》,有很厚的两本,当时我也看完了。
回想起来,我从中学到大学,以致至今,我还是“嗜读”,书是支撑我的第二生命。说也奇怪,我经常躺着看书,边吃饭边看书,几十年如一日地看书,但眼睛还是正常,没有发生近视。是不是我的眼睛有特殊的构造,没有经过医生检查,可不敢说。
如今,我还尽可能地看完学校发给的几份报纸,记录大事。还看另外增订的几本杂志,如《新华文摘》等。除此之外,还经常购偷板书,那些推销偷板书的人都认识我了,他们有新的偷板书回来,就很自然地送到我的办公室来。
读了那么多书,虽然和有些同事说的那样,“杨生龙还不照是杨生龙,那又怎么样?”实在不怎么样,不外就是懂的东西多了一点,知识面宽了一点,人也好似变得聪明了一点。
其实,本人“嗜读”,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作为个人的一种消遣方式,就如很多人用大量的时间去喝茶,去推敲体育彩票的首奖号码一样,也是一种消遣。
人老了,读书的嗜好不变。不少老同学劝我,还是现实一点,不要老是钻在书堆里,还得走群众路线,打打牌,玩玩麻将,晚上去跳跳舞,放松放松,活得潇洒一点。
人各有志。正如那位同事喝酒后所说的真言那样:“不管如何,你认为那种方式活得痛快,你就按那种方式去活吧!”“江山易移,本性难改”,我还是读我的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15:42:12 | 只看该作者
偶尔地,门面上出现了一些老实人,他和我闲聊之后,便竖起大拇指,夸奖我书看得多。倘若骗人,这方法也的确可以冒充博雅的,更深夜静之际,沾沾自喜的我也自以为书看得多。

殊不知这仅仅是在工作疲劳之际,在茶余饭后,在他人用作抽烟,闲聊,玩耍之际,而我则顺手从书架上、或台案上、或枕边等任何手可以够得着的地方,随意抽出其中的一本闲书,随意翻翻,既不用心、也不费力,只是拿这玩意儿作消遣。的确,她确实能够起到恢复精神,淡泊心境,愉悦情绪的作用。

这信手翻翻,用作消遣的阅读,先生们称之为“嗜好读书”。

大凡嗜好读书者,几乎皆能做到手不释卷,究其因缘:是因为他在每一页每行字里,都得着新奇的发现和超越俗常的平凡、无趣,身临其间可谓奥妙无穷、变化多端,令人目不暇及。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于是,便有淘书一乐。古人有:“悲莫悲兮生别离,欢莫欢兮新相知”之说,在书中,我的经验当然如此,巧遇好书,可以通宵达旦,废寝忘食,“食之果腹”方成快事。于是,这书便成了日常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当然,嗜好读书也可以增加知识,扩大视野。

这嗜好读书犹如游园,随随便便,信处闲荡,正是这“闲”,才觉得不吃力,正是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才会兴趣盎然,兴致勃勃。

如果一书在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这是很累人的事儿,当然容易产生疲劳,产生厌倦的心理。便减了诸多的兴趣,将乐事变成了苦行,这谓之物极必反,拔苗秧长!

养成了博览群书的好习惯之后,仍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自己的事自己作主,即使不成功,我们也从中吸取了教训,长了经验,可谓“吃一暂,长一智”,其理自然。只有和真正的社会生活相接触,才能让所读的书活起来。

如果只看书,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已在逐渐硬化、逐渐地僵化、也逐渐地死去了……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用在这里,我以为是恰到好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 20: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