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5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公开课教案(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0: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草船借箭》公开课教案 1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督等14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认知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需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实质意义。
  3、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同学认知到诸葛亮“借”箭胜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同学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知诸葛亮借箭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查找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演义》人物资料。
  2、准备《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三国演义》是俺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胜利,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今天俺们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2、揭题、读题。
  3、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回答问题。
    (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
  2、俺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迫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
    一(1、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1段:
    什么叫“妒忌”?
    (对才干、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身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俺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⑴ 指名2同学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个同学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⑵ 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俺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⑴ 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
     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⑵ 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俺的陷阱。”
     生:“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俺意”……
   ⑶ 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
  4、学习第二轮对话:
   ⑴ 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考虑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
     (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⑵ 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
     交流:“俺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⑴ 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里军令状、白酒招待。
   ⑵ 讨论、交流:
  6、小结,俺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俺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
   ⑴ 考虑: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
   ⑵ 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默读1~2节,考虑这些问题。
    ① (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② 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四、小结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俺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
    师:课文开头就点明了原因,齐读此句。
  3、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读二—四段,找出这句话。(全文末尾一句。)
二、学习二~四段
  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么关系?指名2人对读。(首尾呼应。)
    师生配合(师首句,生尾句)读,体会首尾呼应。
  2、理解词语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
    问:用词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释?
    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战略。
  3、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
  4、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
   ⑴ 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枝箭。
   ⑵ 不能让周都督知道,否则俺的计划就完了。
   ⑶ 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⑷ 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⑸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⑹ 俺们只管饮酒取乐,夭亮了就回去。
三、学习“知周瑜”
  1、默读小黑板上第⑵句,用“假如……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
  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
   ⑴ 指名读第三节。
   ⑵ 口头完成填空。
     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会从中阻挠,所以诸葛亮要鲁肃不要告诉周瑜这件事。
     两人一组讨论填空、交流。齐读。
     板书:
   
知周瑜心
 
  3、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指名读句:“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⑴ 比较句子:
    ① 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② 希望你借给俺一些船,“每只船上要有军士与许多草把子。
     问:两句句子有什么区别?用哪句好?为什么?
     (第一句用了具体数字,写出了诸葛亮对船的具体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示了诸葛壳对计划早已心中有数。)
   ⑵ 齐读此句:
     师:这排的一千多个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学习“知鲁肃”
  1、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诉周瑜,结果怎样?
    齐读小黑板上第⑶句。
  2、理解这句句子:
   ⑴ “显然”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实与所说或所料想的相符。)
   ⑵ “事实”是什么?“所说或所料”又是谁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然”有什么作用?
     (事实是鲁肃没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诸葛让鲁肃不要提此事。)
     问:相符合吗?(符合)用上“果然”表示事实与诸葛亮所预料完全相符。
   ⑶ 齐读句子体会。
  3、师介绍:
    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用上“果然”一词也表示了诸葛亮──板:知鲁肃人
  4、到现在,借箭的计划已有条不紊地准备就绪。齐读第二段体会。
五、学习“识天象”
  1、师:(指小黑板上⑴⑷句)。
  2、指名读6~7自然段,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动身?
    板书:
   
  四更时候,因为这时候江上大雾弥漫。
 
   ⑴ 板:大雾弥漫。
   ⑵ 这时候江上大多弥漫到了什么程度?(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
   ⑴ 出示: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所以……
   ⑵ 先默读6、7节,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
    (所以选择第三天四更动身。所以把船靠近曹军水寨。所以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所以曹军才不派兵出来。)
  4、显然,大雾弥漫这一气候的变化正是借箭胜利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也是诸葛亮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动身的原因。
   ⑴ 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决定这一时间动身的?(三天前立军令状时。)为什么?
   ⑵ 早在三天前,诸葛亮就预测到三天后有一场漫天大雾,这要归功于他识天象,了解天气变化情况。板书:识天象
   ⑶ 齐读小黑板上第⑴、⑷句,体会诸葛亮识天象的神机妙算。
  5、正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并怎样布船?引读书中有关句子。(船头超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⑴ 看示意图1。(显示出船头朝西,船尾朝东。)
     这样布船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受箭)
   ⑵ 引读,可这样布船,船队离曹太近了,鲁肃不由惊讶他说:(引)“……”,可诸葛亮却笑着说:(引)“……”。
第三课时
一、温故
 
二、继续学习2~4局部
  学习“知曹操”:
  1、这是诸葛亮的预料,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引读──(曹操在营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样。)
  2、“虚实”是指什么?
    (“虚”与“实”是一对反义词,“虚实”表示内部的实际情况。)
  3、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虚实?(用波浪线划出诸葛亮一方的内部实际情况。)
    “20只船……排在船上的两边。”(第四自然段)
  4、这样少的战士,船上又没有什么武器,曹操丝毫不用害怕,可他为什么不敢派兵?口头完成填空。
    出示:
   
  曹操之所以不敢轻易出动,是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是他人还也许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绝不会派兵的,因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板书:
   
知曹操性
 
  5、这时曹操是怎么做的,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
    指名一人读曹操的句子,大家齐读写诸葛亮的句子,配合读第8节。
  6、看示意图2: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师:这时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是为什么?(一边受满了箭,让另一边再来受箭。)现在你能说说这个“妙”,妙在何处吗?
  学习“晓地利”:
  1、过渡:当曹军一万多个弓弩手,一齐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时,诸葛亮和鲁肃正在船中饮酒取乐。因为诸葛亮这样说──(引)小黑板上第6句。
  2、天亮了,诸葛亮的船队是怎么回去的呢?默读第9节,找出一个词来概括。
    板:顺风顺水。
  3、第三次出示图片投影1:
   ⑴ 根据“顺风顺水”这个词再次默读第9节,想想水往哪个方向流,当时的风向又是怎样的?(请同学在示意图上用箭头表示。)→
   ⑵ 师介绍:长江江水正是由西向东流,正是趁着顺风顺水的时刻,二十条船像飞一样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
   ⑶ 诸葛亮能利用顺风顺水的条件是巧合吗?这表示了诸葛亮知晓地理的优势,并能利用它。
     板书:
   
晓地利
 
  4、齐读第9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结合课文说感受。
四、朗读全文(分组朗读)考虑概括各段段意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考虑
  1、全文用什么形式来到划人物的性格?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而诸葛亮呢?
  2、引导归纳中心,理解诸葛亮借箭胜利的原因。(有胆有识,神机妙算。)
六、完成课后练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0:53:00 | 只看该作者

《草船借箭》公开课教案 2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掌握“诸葛亮、妒忌、都督、惩办、擂鼓、呐喊、大雾漫天、神机妙算。
  2、分角色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组的第二篇课文,是初步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的好课例。课文讲述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示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的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书指导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磁带、录象带、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兴趣引入、板书课题
  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播放参考资料。
  认真读课文,看看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查字典弄清“神机妙算”这个词语的意思,把课文中表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画出来。
  读导读,明确本组的训练重点。
  板书课题:草船借箭,提问:从题目中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步理解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先听课文录音,然后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提问: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课文的那一段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播放录象,让同学在观看的同时进行初步的理解。
  3、找出重点、深入理解:
    利用录音磁带听课文录音。
    指名朗读第三段,边听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诸葛亮是怎样用草船借箭的?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出示投影片的自学提纲,组织小组讨论自学。
    诸葛亮借箭选择什么时间,什么天气,什么方法?
    诸葛亮约鲁肃去取箭,为什么只管饮酒取乐?哪些语句证明诸葛亮的分析判断是正确的?
    曹操是怎样知道上当的?军士们高喊的话包括什么意思?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2、检查自学情况:
    放草船借箭的录象,让同学亲临其境的感受借箭的情景。
    引导同学谈谈对本局部的理解,指导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同学选择对人物理解最深刻的一个进行朗读练习。
  3、出示自学提纲,让同学自学课文的其他局部:
    诸葛亮草船借箭胜利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这些准备工作是委托谁做的?为什么诸葛亮对鲁肃的分析是正确的?
    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周瑜设了什么计来陷害诸葛亮?
    你从诸葛亮的“愿立军令状”到周瑜的“很高兴”体会到什么?
    总结交流自学情况。教师根据同学的交流情况进行补充总结。
  4、课文中哪些词句表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5、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结果又怎样?
    草船借箭胜利的原因有几个?
四、课堂练习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俺们学习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草船借箭的经过,起因及结果,体会到诸葛亮的才智过人,有胆有识。
六、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周瑜  妒忌(起因) 诸葛亮
             借箭(经过)
         大雾漫天 直到 去
         一定不敢 摆开 攻
         放箭如雨 迫近 受
         顺风顺水 飞  回
         自叹不如 结果 如期交箭
 
七、作业设置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兴趣引入
  这节课俺们来学习作者是如何布置资料刻画人物、表达中心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二、小组讨论,加深理解
  1、课文为了表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着重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找一找,读一读,归纳一下。
  2、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结果怎样?这样首尾呼应有什么好处?
  3、课文不只在整体上注重了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而且在每一故事清节也都注意了这一点。结合考虑练习3,自学讨论。
  4、同学教师评价。
三、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重难点的字,如“惩、寨”是翘舌音,并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2、练习用“委托”、“轻易”造句。
  3、小练笔:
    运用从本课中学习的写作方法,通过一件事写你周围熟悉的一个人,要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4、同学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诸葛亮这个形象之所以刻画的鲜明典型,是因为作者注意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俺们在写叙事作文的时候,在叙事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周瑜 妒忌(起因) 诸葛亮
            借箭(经过)
         自叹不如 结果 如期交箭
 
六、作业设置
  书写生字词,继续完成小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0:54:00 | 只看该作者

《草船借箭》公开课教案 3
 
【教学要求】
  1、讨论、理解课文二、三、四段主要内容。
  2、体会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3、进一步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准备】
  小黑板一块,吹塑纸小船数只。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二、三、四段。
【教学过程】
  1、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俺们看到诸葛亮面对周瑜的蓄意谋害和步步紧逼,是顾全大局,胸有成竹地接受了任务。周瑜以为诸葛亮了上自身的当,以为自身是十拿九稳地占了上风,非常高兴。诸葛亮怎么完成任务呢?下面俺们进一步学习。当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周瑜、诸葛亮各是怎样做的?(默读3~5节后答)
  2、你从中看出什么?是怎么看出来的?
    备用:
   ⑴ 周为什么吩咐不给诸葛亮准备造箭用的资料?
   ⑵ 诸葛亮怎么敢找鲁肃帮助?
     周瑜:想害诸葛亮,从“造”的方面卡,对诸葛亮的打算一无所知,连听了汇报也不明白。
     诸葛亮:知道周瑜想害自身,知道鲁肃不会泄密,做好了防范工作,做的借箭准备。(识人心)
  3、周瑜不知道诸葛亮怎么办,诸葛亮却在充沛准备之后,稳扎稳打地开始行动了。(自由读6~9节)看看诸葛亮是怎么指挥军士们利用草船借箭的。读书要求:
   ⑴ 用“__”把动身时间、二十只船怎么受箭,怎么返回的语句勾出。
   ⑵ 根据课文内容,把借箭经过向同桌讲一讲,注意用上书中的重点词句。
  4、请同学上台,用小船演示,讲述草船借箭的经过。(出示小黑板:长江方位图)
  5、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行动?怎么那么巧?
    也用“__”勾有关句。(知天文)巧借天时。
  6、他还作了哪些布置保证借箭胜利?
   ⑴ 擂。
   ⑵ 船。
  7、为什么叫士兵擂鼓呐喊?造成进攻假象,逼使曹军放箭。
  8、为什么先叫船头朝西,后来又叫朝东,还要“一”字儿排开?
    便于受箭,便于返回,走一步算一步,深谋远虑,善于分析和利用自然条件,叫巧借地理。(晓地理)
  9、为什么调转船头后,书上要说是“迫近”?
   ⑴ 已惊动曹军,冒着危险。
   ⑵ 使曹军误以为是真的进攻。
   ⑶ 表示诸葛亮料事如神,胆识过人。
 10、看插图,空中大雾迷漫,船外箭雨纷纷,诸葛亮却手摇鹅毛扇,正在饮酒取乐。请用“~~~”勾出他这时说的话。抽读。他为什么笑首说“只管饮酒取乐”?抽读。你为什么这样读?齐读。
 11、曹操出兵没有?他怎么做的?──正中下怀。
 12、曹操是怎么知道上当的?引读“诸葛亮吩咐……。”他为什么“吩咐……”?
   ⑴ 嘲讽、动摇军心。
   ⑵ 知道追赶不上。(抓“顺风顺水”扣“船头朝东”)
   ⑶ 有利于突出其才干。
 13、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三天借箭十多万。(结果)
    小结:一切都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一切都按诸葛亮的布置进行。他真是料事如神!
 14、诸葛亮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用为蜀、吴联军主帅的周瑜本应非常满意,他却长叹一声,导读。他为什么要长叹?
 15、“神机妙算”什么意思?带有什么感情色彩?由周瑜的口中说出来,对他来说是多么痛苦,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但又不得不服输。再读这一句,体会周瑜的心情。
    小结:两人斗智,至此胜负分明。
 16、现在回顾全文,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⑴ 三天有大雾。
   ⑵ 鲁肃会帮助。
   ⑶ 二十只船够。
   ⑷ 船头东西摆。
   ⑸ 士兵擂鼓喊。
   ⑹ 只管饮酒乐。
   ⑺ 动身、返回妙。
 17、“草船借箭”是写诸葛亮从曹操那里智取了十多万枝箭,为什么课题却命“借”?
   ⑴ 还击。
   ⑵ 还因为在借箭的整个过程中,诸葛亮巧妙地借天时、借地利、借对人的了解,巧妙地布置,从强敌手中智取十多万枝箭,充沛展示了自身的才干,粉碎了周瑜想陷害自身的阴谋,打击了曹的实力与士气,为联合抗曹做出了贡献,命“借”就有利于表示他的才干。
 18、就从这个“借”字,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你对诸葛亮什么感情?赞扬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3 01: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