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53|回复: 2

小学数学《乘法》公开课教案(和教材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5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小学数学《乘法》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内容:苏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
2、在具体情景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战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考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胜利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今天,老师请了一位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看,它是谁?
小叮当有着一个充溢智慧的大脑袋,和它一起上课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思维热身操共有8节:
12×30 60×50 20×13 50×70
6×8+2 5×9+6 2×8+8 4×7+3
真不错!
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高了,很多小朋友家都订了牛奶。老师这也有一张订单,瞧,小叮当正盯着它在研究呢!
一份牛奶(每天一瓶)每月28元
订一个月 送文具盒一个
订一个季度 送文具一套
订半年 送书包一个
订一年 送四驱车一辆
你猜小叮当会选择哪种定奶的方式呢?
四驱车的诱惑太大了,小叮当决定订一年。不过订之前,得先摸摸口袋里有多少钱。
要求需要多少钱,得先来列一个算式?(板书:28×12)为什么乘12呢?那大概要多少钱?
你是怎样估算的?(28×10=280,28×12比280多一点,可能是300元。)
那究竟需要几元呢?你们能帮小叮当来算算吗?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看看你们有哪些好方法?
(1)先算一季度再乘4。 28×3=84 84×4=336
(2)先算半年再乘2。 28×6=168 168×2=336
(3)先算十个月再加上2个月。 28×10=280 28×2=56 280+56=336
(4)用竖式计算。
好,那我们先把竖式列好,注意数位要对齐。这和我们以前学得乘法竖式有什么不同?以前是一个数乘一位数,现在是乘一个两位数。第一步算什么?用个位上的2去乘28,2乘8得16,对齐个位写6,向十位进1,2乘2得4,加上进上来的1得5,对齐十位写5。好,2乘28得56,表示的是56个1,所以6要对齐个位写。做到这结束了吗?第二步再算什么?用十位上的1乘28,得28个十,也就是280,对齐个位写0,对齐十位写8,对齐百位写2。然后怎样做?相加,为什么加呢?第一步2乘28求出的是2个月需要多少钱,第二步1乘28求出的是10个月需要多少钱,那么把两次的结果加在一起就是12个月也就是1年需要多少钱,所以我们用加法。
那么,在书写时呢,这里280的0可以省略不写,下面仔细看老师完整的再算一遍。第一步用个位上的2去乘28,2乘8得16,对齐个位写6,向十位进1,2乘2得4,加上进上来的1得5,对齐十位写5。第二步用十位上的1乘28,1乘8得8,对齐十位写8,1乘2得2,对齐百位写2。然后56加280,6加0得6,5加8得13,写3进1,2加1得3,所以是336。
谁也会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计算过程呢?都会说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们知道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吗?
板书 2 8 2 8
× 1 2 × 1 2
2个月 5 6 ……56个一 5 6
10个月 2 8 0 ……28个十 2 8
3 3 6 3 3 6
好,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练习,你能说出下面各道题目的下一步该怎样计算吗?
21 24 53 54
×25 ×32 ×23 ×46
5 48 159 324
6 6
假如调换28和12的位置相乘,结果会怎样呢?打开书31页,试一试,在书上完成!(一人板演)
1 2
× 2 8
9 6
2 4
3 3 6
比较一下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后,计算的过程不同,结果却是一样的。)那么乘法可以怎样来验算呢?(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
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啊?(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那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大家说的都很好,那能不能根据刚才说的来完成这几道题目呢?
(打开书P31页第1题)(3人小黑板,逐一讲解,反馈并纠错)
2 4 6 2 1 3
× 2 3 × 4 1 × 7 2
7 2 6 2 2 6
4 8 2 4 8 9 1
5 5 2 2 5 4 2 9 3 6
我同桌也做了两题,她做的对吗?(P31页第2题)
1 4 3 4
× 2 5 × 2 3
7 0 7 2
2 8 6 8
9 8 7 5 2
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你会把它改正过来吗?
1 4 3 4
× 2 5 × 2 3
7 0 1 0 2
2 8 6 8
3 5 0 7 8 2
所以说,我们做题一定要细心啊!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竞赛,请组长拿出作业纸,上面一共有四道题,一人做一题,不允许一个人全做完,假如出现取消竞赛资格,不过当一个人在做的时候,其他小朋友可以在旁边监督,发现错误可以提醒,但是不能报答案给他听,比比哪组做的又对又快!(P31页第4题,实物投影校对)
1 4 2 6 6 3 7 3
× 5 2 × 2 4 × 3 2 × 2 3
2 8 1 0 4 1 2 6 2 1 9
7 0 5 2 1 8 9 1 4 6
7 2 8 6 2 4 2 0 1 6 1 6 7 9
经过这么激烈的竞赛,我们放松一下,春天已经不知不觉的来到了我们身边,看,公园里景色多美呀!(P31页第5题)你从这幅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成人票24元,儿童票12元)我买32张儿童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一共需要多少钱?)可以怎样列式?(32×12)打开书31页,独立完成。(一人口答)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作业:31页想想做做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5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两步计算应用题:连乘应用题。
教学要求:使同学在情境中初步了解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用两种解法解答连乘应用题,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听,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瞧、大自然到处是桃红柳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干什么呀?
2、大家想干的事情那么多啊!老师听说,今天,我们育红小学三年级要去郊外活动呢!听到这个消息,你们高兴吗?
3、三年级都去,有几个班呢?老师了解到,平均每班有40人要参与今天的活动,根据这些,可以知道什么呀?有多少呢?你是怎么算的?(你把算式也说出来了,回答地很完整。)
4、哦,一共有240人要参与今天的活动呢!同学们,我们整好队伍动身吧!
二、解决问题
1、来到停车场,我们看到了什么?
2、根据收集到的这些信息,可以求什么呢?
3、(走到屏幕前)这个问题(指题目)可以怎么解答呢,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身的想法吧!
4、汇报。
(1) 在刚才的活动中,我有几组同学(指一指)讨论得非常热烈,我们选这一组,先来听听他们讨论的结果吧!他说的解法你们听清楚了吗?奖他们一颗合作星。
谁来说说他们是先根据哪两个条件,求什么呀?(板书)怎么列式?(板书)
再根据什么,求什么呢?(板书)这里指的是几排车的座位数啊?再怎么列式?(板书)
谁能把这种解法说完整?说的真好,奖你一颗星。
(2)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的解法想说说?你来试试。真会动脑筋,奖你一颗智慧星。
这种解法又是先根据哪两个条件,求什么呀?怎么列式?(板书)再求什么呢?(板书)这里求的是几辆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啊?再怎么列式?(板书)
谁来把这种解法完整地说一说?说的真好,也奖你一颗表达星。
5、还有别的想法吗?同学们真了不起,会用两种不同的解法来解答这道应用题。下面,就和你的同桌说说这两种解法,并试着口头给它们列综合算式吧!
6、(指第一种解法)谁会说这一个综合算式?(板书。)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指算式)等于?(板书。)第二步又是求什么?(指算式)两排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板书。)
7、(指第二种解法)这一个综合算式谁也来说说?(板书。)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指算式)第二步呢?(指算式)
8、这道应用题的两种解法都是几步计算,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会碰到很多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呢?这样的应用题往往有不同(指两种解法)的解法,我们就可以(指中间)用其中的一种解答,再用另一种来检验,结果一样(指两个结果),就能写答了:一共有——240个座位。(板书。)
9、我们能全部上车吗?为什么?(座位正好。)
10、乘上了汽车,我们就向第一个活动地点进发吧!
三、巩固新知<ぐ颵ᇏ芻ꨀ봀௎scroll></ぐ颵ᇏ芻ꨀ봀௎SCROLL>
(一)茶场
1、汽车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啊?(青山茶场)我们和农民伯伯一起来采茶叶好吗?
2、采茶结束时,每个小队都采到了许多茶叶。谁来读一读。
3、一共采了多少呢?(想)用刚才学到的身手在练习纸上算一算吧。
4、一种解法算好的同学,可以用另一种解法来检验。两种解法都做好的可以跟同桌说说两种分别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5、实物投影仪展示两种解法。
(指解法一)请你说说这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的什么?
(指解法二)这种解法谁来说说?
6、两种解法都做出来的同学,举手。真棒。好,我们赶快去第二个活动地点吧!
(二)乘船
1、 哟,有—条河拦住了我们的去路。没有桥,怎么过河呢?
2、 瞧,船开来了。有几条?每条有几层?(分别指两层)
3、 根据这两个信息,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4、 还需要知道什么?
5、 老师了解到每层可以乘25人。
6、 现在可以算了吧?和你的同桌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么列综合算式。
7、 谁来说给大家听?这里第一步求的是什么?
8、 另一种解法呢?这里第一步又是求的什么?
9、 240人,能全部过河吗?为什么?(可以乘的人数大于我们去的人数)
(三)植树
1、 乘上船,我们就可以到对岸去植树了!
2、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碰到这样一个难题。每班有40人,每人种桃树4棵,李树2棵,6个班一共种桃树多少棵?
3、 这些算式,哪些对,哪些错,一起来判断,好吗?
(40×4×6)这个算式对吗?你说,你说,都认为对的啊,那第一步求的是什么呢?
(40×6×4)这个算式对不对,你说,你说,也是对的啊,那第一步又是求的什么?
(40×2×6)这一个呢?错在哪儿?(求的是李树。)
(40×6×(4+2))最后一个呢?它又错在哪?(求的是所有树。)
4、 看来,解决问题时必需看清要求,选择合适的条件。
四、 拓展延伸
1、 种完树,大家都很累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借这个时间,大家来说说前面我们都进行了哪些活动呢?
2、 我们先乘车去茶园采了茶,接着又乘船过河去植树,
3、 根据活动中收集到的信息,这儿有三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决。行吗?下面,每个小组就在组长的带领下先选一个问题,再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填在横线上,最后列式解答吧!都听清楚了吗?开始活动吧。
4、汇报:
(1)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小组举手。一起来看看这个小组的解答。
谁来说说他们选了哪些条件?这个算式第一步求的是什么,这里的第一步又是求的什么呢,他们算的对吗?
(2)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小组举手。谁第一个跑上来展示。你真勇敢,奖你一颗勇敢星。大家检查一下,条件选对了吗?为什么选这个条件(指李树)呢?再看看他们解答对了吗?
是啊,只有仔细审题,才干够正确解决问题。
(3)剩下的小组肯定解决的是第三个问题。哪个小组来说说?
根据问题,你们选了哪些条件?
还有哪个小组有其他的解法啊。也上来说说。
根据问题,你们选了哪些条件?为什么可以这样选呢?大家听清楚了吗?
对呀,前面,我们通过计算知道车的座位数和我们的人数是相等的,因此也可以选择这几个条件来解决问题。看来,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呢!这才是真正地学数学,用数学啊?
今天,我们不但活动地很愉快,还掌握了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呢,高兴吗?看到同学们能选出合适的条件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真为你们自豪啊!好,谢谢同学,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5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单元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下表是第一学段各册教材中乘法的教学布置。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认识乘法,乘法口诀,表内乘法。
求几个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
两位数乘一位数,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
三位数乘一位数,连乘计算的两步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验算。
本单元的内容分成四局部,依次是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以和需要笔算的两位数乘整十数。还编排了一道考虑题,探索两位数乘11的积的规律;编排了一篇“你知道吗”,介绍我国明朝计算乘法的方法——“铺地锦”。
1.
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28~29页)
两位数乘整十数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必需进行的一步,因此,在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前应该先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布置是从两位数乘10开始,然后向两位数乘几十迁移。
例题创设了一个搬牛奶的实际情境,根据问题列式12×10,这是同学第一次接触两位数乘10。虽然同学以前没有算过12×10,但实际情境能给同学启发,于是出现多种不同的算法。如图中已有9箱牛奶,又往上放1箱会启发同学算12×9+12;图中把10箱牛奶平均分成两堆,会启发同学算12×5×2……同学的各种算法中,有的是形象思维与笼统思维交融的产物,有的是类比推理的结果,这些算法都是同学数学考虑与解决问题的具体表示。组织同学交流算法,许多人会自动选用从12×1=12类推出12×10=120这种方法。教材和时布置“试一试”,同学计算12×30,可能转化成12×10×3进行,也可能从12×3类推,再次组织算法交流,更多同学能接受因为12×3=36,所以12×30=360这样的推理。教材在“想想做做”第1题里,让同学先算32×3,再算32×30;先算4×21,再算40×21……通过这样的引导,同学能较好地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想想做做”分引、练、用三个层次编写。第1、2题是“引”,发挥“题组”的作用,引导同学利用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带出相应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第3、4题是“练”,提倡同桌同学合作,以口答为主,提高练习的效率。第5题是“用”,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验数量关系:
每盒的数量×盒数=一共的数量。
2.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第30~32页)
这局部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例题以订牛奶为题材,为了计算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列出算式28×12。例题不急于教学竖式的算法,仍然让同学应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培养同学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为学习笔算积累一些感性资料。同学可以估计,也可以通过已经掌握的计算来解决。在交流时要突出“番茄”卡通的算法,即先算10个月和2个月各要多少钱,再合起来就是12个月要的钱,这种思路和竖式算理是一致的,应该让全体同学都理解这种方法。
“试一试”中调换28和12的位置相乘,既让同学独立进行一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又让他们看到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调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也是不变的,并应用这个规律验算乘法。
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要求是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计算,一般不提速度要求。教材认为,通过例题和“试一试”的教学,同学能理解并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需要再以文字叙述的法则指导同学怎样算。教材这样处置,并不是不要总结法则,而是要组织同学在自身体验的基础上总结算法。“想想做做”防止了大量的机械训练,假如同学能把教材中的题算对、算好,既能减轻负担,也能达到教学目的。
同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假如发生错误,较多地集中在进位上。教材“想想做做”里的题,一般都不连续进位,先让同学学会算法,树立信心。然后从练习三起布置一些需要连续进位的题。为了减少进位时的计算错误,教学时要经常组织一些一位数乘一位数再加一位数的口算练习,如3×7+2、6×8+5……
3.
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第33~35页)
这是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因为日常生活里经常需要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估计的方法往往是多样的,虽然有的估计误差大一点,有的估计稍精确一点,都不影响估计在生活里的作用,都是具有一定数感的表示。
例题出现29×42的积比800多、比1500少、在1200左右三种估计,教材提示同学研究“他们各是怎样估算的”,通过研究学会估计,选择自身喜欢的估计方法。同学在二年级(下册)估计36×2的积大约是多少时是这样想的:
因为36在30和40之间,所以36×2的积在60和80之间。在三年级(上册)估计613×8的积时是这样想的: 613接近600,613×8的积接近4800。这些已有的估算能力支持同学现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他们可能把29与42分别看作20与40,于是判断29×42的积比800大;也可能把29与42分别看作30与50,于是判断29×42的积比1500小;还可能把29与42分别看作30与40,那么28×42的积在1 200左右。
“想想做做”里有许多估算练习。第2题算一算同组的三道题,比一比中间的题与上、下两题的乘数与积,就能发现47×23的积比40×20的积大,比50×30的积小,在800和1500之间。第3题在第2题的基础上进行,不求出积是多少,只估计积的范围。第4题让同学自身选择估算方法,可以估计积的范围,也可以估计积大约在多少左右。练习四第2题组织合作学习,在小组里相互估计卡片上的乘式的积。
这段估算教学,形式比较多。有估计积的范围,也有估计积大约是多少。就估计积的范围,又有比多少大些、比多少小些、在多少和多少之间。回答问题的形式又有说出估算结果,还有选择适当的答案。教材中出现这些形式,其主要原因是鼓励同学估计战略与方法的多样性,允许同学从自身的实际动身选用估计方法。并且还能调动同学估算的积极性,发展其个性。众多估算形式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不笔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精确积,利用口算求得积的近似值,都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比较接近的整十数乘法,都是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学时绝不能重形式、轻实质,要掌握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让同学体会到形式虽然不同,思想方法和基本战略都是一致的;要允许同学自主选择形式和方法进行估计,不要强求统一。如第34页第4题,可以估范围,也可以估大约是多少。即使估范围也可以比几大些、比几小些或在几与几之间,只要方法正确,结果合理,都是可以的。
教材里还布置了一些笔算,在笔算前先估一估积大约是多少,笔算后看一看是不是和估计的一致,使笔算和估算相互促进。练习四第3题渗透乘法的运算律,这里仅是渗透,要让同学感觉到,但不对乘法运算律进行概括性的描述。教学时可以让同学用自身的语言解释同组的两道题的得数为什么会相同,只要解释中有一点“味”就可以了。
4.
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36~38页)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中假如不需要进位,可以让同学口算;假如需要进位,一般都列竖式笔算。对例题里的25×30,由于有前面的学习为基础,有的同学可能会先算25×3得75,再推理出25×30=750。也会有同学直接列出25×30的竖式计算。教材先让同学用自身的方法算出积,再在交流中比较两种算法,体会25×30的积只要在25×3的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并把这种考虑写成25×30比较简便的竖式。竖式上标的一条红色虚线,指出了乘的方法和操作的程序:
先写成虚线左边的25×3得75,再在虚线右边写上一个“0”,积是750。教学中要让同学经历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竖式有些“特殊”,“想想做做”第1题让同学在已经列好的竖式上计算,从第2题起让同学自身列竖式。第2题还从两位数乘整十数带出整十数乘两位数。
第38页第2题通过题组再次让同学体会“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得数末尾添0”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同时还通过题组引导同学笔算40×23时可以把竖式写成
第37页第5题,通过解题和交流,让同学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从“租4条船正好坐20人”可以知道每条船坐5人,无论是5×7=35、35<38还是38÷5商7余3,都能判断“7条船不够”。
第38页第5题结合填表,引导同学联系实际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通过解题初步概括“速度×时间=路程”和“路程÷速度=时间”。这些数量关系不要让同学死记硬背,要让他们有所体会。
5.
单元复习。
复习的内容大致有两局部:
先整理本单元教学的口算、笔算和估算,再解决实际问题。
第5题渗透积的变化规律。由于同学还不能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所以在填表后,只让同学把左边的第一列与其他各列分别比较,从中发现变化规律。在叙述自身的发现时,可以说成:
一个乘数乘几,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乘几。因为同学还没有学过“扩大几倍”“缩小几倍”这些数学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21: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