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科学《大脑》设计意图及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 00:2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年级科学《大脑》设计意图及反思
6月4日,我在校内公开执教了五年级科学《大脑》一课,各位老师针对我的课堂做了深入的研讨,下面我来陈述我的设计意图和研讨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设计意图

一、注重导入的有效性

本课,我通过“报数游戏”来进行导入。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小游戏,但是这个游戏确是被精心设计过的。游戏的规则是:遇到含有3的数或是3的倍数,要拍手,不能报数。为了让全体学生在短时间内都参与到这个紧张的游戏中,我还将游戏进行了一定的“弱化”来提高其流畅性。在课前,我给每个学生安排一个数,但是没有告诉他们我们即将要玩的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在游戏中,学生的大脑时刻紧张地工作着,顺势我可以揭示本课主题——大脑。同时,在游戏中发生的每一个细节均体现了大脑的功能,这也为学生下面的探究提供了素材。这些细节上的设计,都是为了提高导入有效性,让科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二、灵活设计教学环节

本课的教学环节主要为三部分:大脑的结构、功能和左右脑功能区别。教材上的顺序是大脑的结构 → 大脑的功能 → 左右脑功能区别。但根据我的导入环节,可以优先讲解大脑的功能。因为在刚刚的导入环节中,学生已经体验了各种大脑的功能:无论是报数时的语言功能,还是拍手时的运动功能,亦或是用心思考时的思维功能,学生们对大脑的各种功能都还意犹未尽。抓住这个契机,我让学生回忆、思考、归纳这些素材中所蕴含的功能。相信通过这样的回味与思考,学生对大脑的功能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三、循循善诱、耐心导入

    科学课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善于思考,乐于动手,更离不开教师的铺垫与指导。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表达、思考与学习的脚手架。例如在有趣的游戏环节之后,学生可能不知道应该从哪个方面去思考与表达大脑的功能。于是我在课件上打出了一点提示:用嘴报数 → 语言功能。这样一来,学生便知道了思考与表达的方向,让课堂更加高效。再比如:通过病例分析探究左右脑的功能区别时,我在课件中建议学生:用红线划出脑部病变的位置,用蓝线划出人体受到影响的功能。通过不同颜色横线的对比,学生更容易推断该区域对应管理的功能,让阅读 → 分析 → 表达的过程更加流畅与高效。

四、感性材料促进理性思考

本课的材料主要分为:实验材料与病例分析材料。关于大脑的一课,最经典的实验材料莫过于核桃仁。大脑的形状与表面的沟回,跟核桃仁极为相似。要让学生加深对大脑的认识,如何巧用核桃仁是关键。在教学准备中,尽可能挑选完整的核桃仁,保证其结构的完整性;挑选大量的核桃仁,保证全班学生人手一个,所有学生都可以充分地,自由地感受其形态。在交代了实验指导之后,学生分小组观察、触摸,并思考、讨论:为什么大脑的表面会有这么多沟回呢?学生在生动感性的材料和思维的碰撞中,生成理性的结论。课后,学生还将进行吃核桃补脑的小活动。通过“观察 → 思考→ 品尝”等一系列活动,相信对大脑的会有一个更加很生动、深刻的认识。本课的病例分析材料也需要教师耐心设计。病例分析中的素材都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案例,形象、生动、真实的病例描述,真正地激发起学生做一名小小科学家的兴趣。同时,理性的答案藏在感性的语言中,而不是死板、直接地出示给学生。学生在推断正确后,也能收获一定的成就感。

五、板书——思考的跳板

    在做完游戏引出“大脑”的时候,我便把精心绘画的大脑板贴挂在了黑板上。这张生动的板贴不仅提示着学生本课主题,记录着所学知识,更为下面的病例分析探究左右脑功能做好铺垫。在分别给出每个病例的推断时,我将他们所代表的功能分别板书在左脑和右脑的两侧。当我通过收集学生的推断完成这张板书时,学生又会惊奇地发现:大脑对身体的控制是交叉管理,左脑和右脑的功能有趋向性。这种自然的课堂生成与自主发现,帮助突破了教学难点。

六、课堂只是学习的开始

    《大脑》一课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同时大脑又是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话题,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但是我们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还有许多与大脑有关的知识、科学用脑的方法和锻炼大脑的游戏无法在课堂上完成。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脑、保护大脑、锻炼大脑,我给每个组都配备了一本自己精心撰写的《爱脑手册》。在手册中,学生不仅可以复习课上所学知识,还可以获得更加深入细致的大脑知识拓展,更可以接触到“思维导图”学习法和“舒尔特表”锻炼法等。手册还有“谣言粉碎机”栏目,鼓励学生认真阅读与思考,打破关于大脑开发的一些谣言。所以,课堂只是学习的开始,通过这样一本手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更多未知的知识,甚至促进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牵着学生走 → 跟着学生走

执教完本课,听课老师们认为本课“教”的痕迹还是很重,我自己也深有体会。比如在学习大脑的结构时,虽然我先让学生分享了他们的前科学概念,但并没有将它们的发言,与教学结合深挖下去。出于担心学生打乱我的教学思路,我还是按部就班地选择教学设计中的顺序,一一介绍。听课老师指出:大脑结构的知识点是并列的关系而非先后关系,先探究哪点并不会影响整体的认知。如果能够针对学生发言的的内容,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顺序,以学定教,相信课堂会变得更加以“学”为主!

二、教师高高在上 → 师生平等交流

    听课老师指出: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发言的反馈太单调,总是重复学生所说的话。张骏老师针对此问题,给我们青年教师指出了原因:教师针对学生发言的反馈太单调,不仅仅是教学经验少的问题,更是师生交流时所站角度的问题!如果学生发言时,教师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那么教师的反馈就只能停留在对与错、欣赏与批评的层面。若是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认真倾听与思考学生的发言,再通过追问或反问的语气,带着学生一起深挖的话,我们的课堂反馈将会变得更加生动、有效!

三、累赘、刻板的语言 → 更加有效、艺术的语言

刚上完课,我就在自问:有的时候我的话是不是有些累赘不精致?同样内容的话,我可能会重复好几遍,总有事倍功半,担心学生没消化的感觉。这说明我所讲的话还不够有效,不够有穿透力。通过反思,我觉得对于生成性结论,要先让学生多说,当学生的思维全聚焦在知识点上时,我再顺势提炼升华。这样就可以达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病例分析环节,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没有大道我的预期。仔细地分析以后,我觉得还是因为自身的语言功力不够。小小科学家之病例分析应该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环节,如果我配以更加热情的语言去煽动学生,更加激励性的话语去表扬学生,也许效果会更好!这些都是语言的艺术,我还需要时间去实践、去积累。



以上是我针对本课的个人感思,十分感谢各位老师的研讨,为我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9 16: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