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26|回复: 1

2015年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 00: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1、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以下对“责任”认识错误的是(     )
A、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              B、责任是一个人成年以后应履行的义务
C、责任是人在不同时期应承担的各种义务    D、责任也是一个人不该做某些事情
2、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同学们完成,可工作并不好做。下列想法表明能积极承担责任的有(  )
A、“老师让我做的,没办法,对付做吧!”     B、“太难了,看看再说。”
C、“我承担,我无悔!”                     D、“我怎么这么倒霉?”
3、庄仕华,第三届全国敬业奉献模范。他说:“我是党员,是子弟兵,是医生,像孝敬父母一样救死扶伤、对待人民群众是我的天职。”庄仕华“救死扶伤”的责任主要来源于(     )
A、上级的任命           B、传统习俗      C、职业要求          D、对他人的承诺
4、“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长大后,责任是一块黑板,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后来呀,责任应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这首诗告诉我们(     )
A、不同的人,承担的责任完全不同         
B、一个人只有长大成人后才需要承担责任   
C、每个人在同一时间段内,都只有一种社会角色   
D、人的一生扮演着许多不同角色,也会承担许多不同的责任
5、某班班级在板报上写着“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标语,这其中蕴含着的道理是(   )
A、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            B、集体要保护个人的一切利益   
C、任何集体都离不开个体而存在            D、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没有任何矛盾
6、集体同属你和我,要使集体成为我们依恋的家,就应该做到(    )
①、寻求个人利益的最大满足       ②、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  
③、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④、善于团结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14年8月3日,云南昭通市鲁甸镇发生6.5级地震,社会各界积极向灾区投入救灾物资,确保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这说明了(    )
A、积极承担责任已成为每个中国公民的共识   
B、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强大凝聚力   
C、“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良好社会氛围己经形成
D、中华民族是一个饱受灾难和痛苦的民族
8、东风汽车公司召回制动系统存在隐患的汽车,并消除这些隐患,这种行为(   )
①、说明他们的技术不过关,欺骗消费者      ②、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   
③、说明他们能够信守承诺,勇担过错        ④、不利于今后汽车的消售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9、因舍生忘死抢救学生,导致自身高位截肢,而被称为“最美教师”的张丽莉老师,同时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这表明(    )
①、承担责任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② 、承担责任是为了求得回报
③、张丽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④、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10、下列属于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是(    )
①、与人相约,守时守诺    ②、对待生活,讲求享乐   
③、犯下过错,不找借口    ④、对待学习,发奋图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11、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    )
①、是自尊自信的表现         ②、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③、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     ④、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A、 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2、知错能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能体现这一美德的是(     )
A、一诺千金  B、负荆请罪    C、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唇亡齿寒
13、上海地铁9.27追尾事故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受到行政撤职处分,这说明了(    )
A、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   B、不需要对他人、对社会承担责任   
C、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D、谁不负责任,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负责
14、有人对世界100名各领域的杰出人物进行问卷调查,其中61人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自己最喜欢的,之所以成功,除了聪颖和勤奋外,是责任感创造了奇迹。这说明了(   )
A、 获得成功跟兴趣爱好没有必然联系      B、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不一定能成功
C、 无论何种岗位,只要有责任心一定能成功
D、凡应该做的事情,不管是否自愿,只要尽职尽力,同样可以做得出色
15、下列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B、节假日去敬老院看望老人
C、牺牲学习时间,陪朋友玩电子游戏      D、主动打扫公共场所的卫生
16、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父母对自己负责,自己不需要负责任        B、责任仅产生于法律上的规定
C、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D、承担责任仅获得精神上的回报
二、简答题(8分)
17、“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三、辨析题(12分)
18、时下,“由于担心被讹,老人摔倒无人敢扶”事件频频发生。针对这些事件人们认为: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代价,损失个人利益,所以,不必要给自己带来麻烦。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四、材料分析题(32分)
19、某校九年级有这样一名学生: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中途辍学,经常出入网吧,最终走上盗窃的道路,因屡次盗窃且数额较大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少管所期间,由于教官的教育、感化,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要求重返校园。
(1)、材料中的学生哪些行为是负责任的?哪些行为是不负责任的?(5分)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人?(10分)

20、材料一:“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女孩”:梁春霞等等,他们都是用生命诠释责任的“平民英雄”。这些“平民英雄”们都在危急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尽力保护他人的安全,这种舍生义举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材料二:某社区倡导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参与公益活动,用每一个人的热情去激活社会的正能量,实现“微志愿---微文明---大文明”的转变。
(1)、在生活中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参加这些活动有何意义?(8分)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我们应怎样向他们学习?(9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00: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4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C
C
D
A
D
B
B
D
D
C
B
D
D
C
C



二、           简答题(8分)

17答:(1)、这个故事说明了①、集体的力量不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而且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团结合作的集体才有凝聚力;②、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③、三个和尚缺乏责任感,互相推卸责任

(2)、我们应积极履行责任,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更大的力量。

三、           辨析题(12分)

18、答: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分)

2、的确,承担责任有时会亏了自己,损失个人利益,因为承担责任会付出时间、精力、金钱,有时会受到责备、处罚,这就是代价。(3分)

3、但是,①、人们不能因此逃避责任,救死扶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承担责任也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回报包括物质回报也包括精神回报③、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社会,我们帮助他人可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④、正因为无数人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负起自己的责任,社会生活才能井然有序、和谐美好。(4点中答对2点可得5分)

4、所以,我们应主动承担责任,看到老人摔倒时用合理合法的方式救助。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维护救助者的权益,惩治讹人者。(2分)

四、           材料分析题

19、(1)、答:从材料中摘抄

(2)、答: ①、P27-29   5点

②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道德修养,谨慎交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20、(1)、答:1、捐款捐物、环保公益宣传、参加志愿者活动等。意义:P22社会和P24个人

(2)、答:  ①、学习上:树立远大理想,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材,报效祖国。

②、生活中:具有社会责任感,培养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关爱他人,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见义智为,珍爱生命,爱岗敬业,勇担重任为国分忧,共同营造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8 18: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