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1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共情式理解:教师观课的立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与同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也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着力点。因此,观课教师进入课堂之后,要扮演双重角色:教师的角色和同学的角色。教师的角色要求观课教师从授课教师的立场动身,学会欣赏与体谅;同学的角色要求观课教师从同学的视角动身,站在儿童的立场看待课堂事件。
  
  观课的儿童立场
  
  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张晓风在《海滩上没有发生的事》中讲述了一个故事:
  天热了,教师把同学带到海边去玩。他们不太敢让同学下水,怕出事。校长却不怕,他自身站在水深处,规定同学以他为界,只准在水浅处玩。
  同学玩得十分尽兴。但随后发生了一件事,把校长吓得目瞪口呆。原来,那些一二年级的小女孩上岸后,觉得衣服湿了不舒服,便利众把衣裤脱了,在那里拧起水来。
  校长第一个激动便是想冲上前去喝止——但凭着一个教育家的直觉,他等了几秒钟。这一等,太好了。他发现四下里其实并没有任何人在大惊小怪。高年级的同学也没有投来异样的眼光,傻傻的小男生更不知道他们的女同学不够淑女,海滩上一片天真欢乐。小女孩们做的事不曾骚扰任何人,她们很快拧干了衣服,重新穿上——像船过水无痕,什么麻烦都没有留下。
  不能想象,假如当天校长一声吼骂,那会给那个快乐的海滩之旅带来多么愁惨尴尬的阴影。那些小女孩会永远记得自身当众出了丑,而大小朋友则学会了轻视他人的“无行”,并为自身的“有行”而沾沾自喜。
  许多事,假如没有那些神经质的家伙大叫一声:“不得了啦!问题可严重啦!”原来也可以不成其为问题的。
  假如说这位校长当时没有马上喝止,凭的是教育家的直觉,那么在随后的事件处置中,他没有就此事对小女孩进行教育或惩办,凭的是他站在儿童的立场看待此事,以尊重儿童的态度来处置问题。
  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有着显著的差别,在儿童看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在成人的眼里可能被赋予复杂的意义。其结果是,教师从自身的成人立场动身,把自身的需求当做儿童的需求,以自身的兴趣代替儿童的兴趣,把自身的意志强加给儿童,这是实际中引发师生抵触的主要原因。
  许多优秀的教师在回顾自身的教育教同学活时都有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进入课堂(不论是上课还是观课)就是和同学一起生活。教师要读懂同学的喜怒哀乐,并将同学的喜怒哀乐化为自身的喜怒哀乐。唯有如此,教师才不会把“自以为是”的理解一相情愿地粘贴在同学身上,才不会对同学作浮泛的、不切实际的推测。假如不从小朋友的生活感受、生命体验动身,那么教学就容易误入歧途。
  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郑老师给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上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为“走进海鲜王国”。课中,各个小组汇报交流:在活动中有何进展,遇到什么问题和如何解决。其中调查种类组的同学在交流中提出:“上街去调查时,那些卖海产品的叔叔、阿姨们都不搭理我们,他们都说,小小朋友不要来捣乱!我们到超市去调查,超市的管理人员说,这么热闹,你们不要去添乱……到了最后,我们小组的成员一起商量,班上林晶同学的阿姨也在街上卖海产品,请林晶晚上带我们到她阿姨家去作采访……”教师问道:“你们小组经过采访有什么收获?”一个小男孩感叹说:“还是有熟人好办事啊!”听课的教师一阵哗笑。小朋友们感到莫名其妙,也跟着笑了一下。在研讨活动中,一位教师指出这一片断,又重复了一下男小朋友说的“还是有熟人好办事啊!”这句话,听课的教师又是一阵哄笑。
  大家的笑声中有什么含义,不言自明。正如一位教师在评议时所说的,小朋友小小年纪竟然如此幼稚,如此世故圆滑,叫人忧心忡忡啊!这是社会中庸俗的人际关系学的流毒在侵蚀着纯真的童心。因此,这位教师认为,在此时此刻,上课的教师要对同学进行适当的价值引导,否则,同学就会过早地被成人社会异化,失去对社会与未来的美好的期待。
  教师要极力维护小朋友心中的纯洁的梦想,对此我是十分赞同的。问题是当这个小朋友在说“还是有熟人好办事啊!”这句话时,是不是蕴含着如上的诸多含义呢?是不是小朋友说者无意,而教师听者有心?是不是教师对这句话进行了过度阐释?从四年级的小朋友的角度来分析,这句话也许仅是他们这段时间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种体验和感悟,是他们在采访与调查屡遭挫折后明白的生活道理:熟人好办事,我们一定要开放自身、走向生活、广交朋友。这是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人际交往的积极意义的良好契机。因为小朋友们在学会认知的同时,也要学会做事,学会一起生活。假如我们从成人化的“潜规则”的角度来看待小朋友们的“经验之谈”,对此小题大做、大惊小怪,然后教育小朋友要做个正直的、光明正大的人,不能投机取巧、搞歪门邪道,那么小朋友们是不是会感到教师离题万里、莫名其妙呢?
  教师经常把自身的和小朋友们的生活世界与内心活动等量齐观。结果,一切变得不可思议。周彬博士在《叩问课堂》中谈到的这样一个观点很是发人深省。他认为,要有效地协助同学学习,前提是教师必需对同学的学习有充沛与透彻的了解。现在的问题在于教师对学习越来越陌生,而不在于对教学不够熟悉,远离了学习的教学,总有华而不实的感觉。以教师的观点、观念、考虑、感情,简单地看待与取代同学的观点、观念、考虑、感情的教学,离同学越来越远,离学习越来越远,离真正的教育越来越远……
  教师只有站在与小朋友同一高度上来观察课堂生活,才干深刻而细腻地感受课堂、体验课堂、理解课堂,才干在纷繁复杂的课堂现象中分清本末主次,坚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
  余文森教授曾讲过这样一则案例:北京的一位教师在城区为小朋友们上《尊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一课,学完这篇课文后,小朋友们的感触是:做人就要像哈默那样,人活着要有尊严。后来,她给民工子弟学校的小朋友上同一节课。这些小朋友们学了以后,感触最为深刻的是:人的一生当中假如能遇到像杰克逊那样的人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人生最重要的是要遇到“重要的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有贵人相助。余教授说,城区的小朋友与民工子弟学校的小朋友的体验都是真实的。假如教师没有从民工子弟学校的小朋友的生活背景、生活体验入手,对他们的家庭生活缺少感知,那么,教师就可能轻易地否定他们的真实想法,一味地灌输“人活着要有尊严”的观念。不可否认,这种观念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基本意识,但是,不顾同学的生存状态与心理感受的外在的说教,是很难在小朋友的心底生根发芽的。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同学与上课教师、听课教师对课的认识与感受不一致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李镇西老师选择站在同学一边。课堂观察的首条原则就是要理解同学的处境,倾听同学的观点,尊重同学的感受。教师要时刻坚持与同学心心相印的感觉,一方面要学习过“小朋友”的生活,另一方面要经常让同学参与评议课堂,对同学进行调查访谈,以真切了解小朋友对于课堂的真实想法。
  
  观课的教师立场
  
  观察课堂时,观课者要不时追问自身:假如这节课由自身来上,那么自身会如何处置这个环节?在比较中学会欣赏、学会体谅。
  观课者要有一双识珠的慧眼,要能够透过课堂细节,发掘上课教师的智慧。观课者要有一种“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哲学思维,透过课堂现象读懂上课教师的教育教学理想与理念……观课,观心;观心,知心。
  李春美老师听了香港的王清凤老师执教的《逃家小兔》一课,细心地记录了下面一个案例片断:
  在教学中,王老师提供了一个句式,让同学进行说话和思维训练。句式:“假如你——,我就要——”
  生1:假如你变成小鱼,我就要变成海里的草捆住你。(生说师板书)
  生2:假如你是小鸟,我就要变成老鹰叼着你回家。
  生3:假如你是小鸟,我就要变成猎人打死你。
  生4: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假如你是花儿,我就要变成树枝打死你。
  教师立即转过身,打个暂停的手势,说:“托付,不用暴力,能不能用温柔一点的方法?谁来照顾小花?(教师适时的点拨令同学心领神会,同学话锋一转,精彩纷呈)
  生5:假如你是小花,我就要变成阳光照耀着你,让你感到温暖。
  生6:假如你是小花,我就要变成土壤养育着你,让你快快生长。
  生7:假如你是帆船,我就要变成温柔的海风,把你吹回家。
  生8:假如你是小鸟,我就要变成蓝天,让你自由自在地飞翔……(台下不时迸发出阵阵掌声)在这个细节中,李老师读出了王老师的人文情怀与课堂教学的生命意味,也读出了王老师在不经意的点拨中,显示出的教育智慧。小朋友们对于世界、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理解,也许会因此更温暖、更明朗、更清洁。恰如古田进修学校陈燕香老师所写的:用生命去挖掘敲打文本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片断,开掘主语背后的多层内涵,并将自身的感悟与他人的观点融会贯通,然后走进课堂,课堂就会精彩不时。当你品出文字背后的味道时,你便唇齿留香了。
  欣赏他人的精彩是一种内在的美德,而体谅他人的困境更是一种美好的品性。也许我们总将体谅他人的困境与指责他人的错误画上等号。其实,指责是一种自以为高人一等的裁定,而体谅则是一种“我心与你同在”的理解。观课者要深刻地体察教师内心的震颤、动荡、挣扎、抵触。当我们与教师一起去探寻复杂的心理背景与内心历程时,我们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性,多一些真诚,少一些误解,少一些偏激,少一些虚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8 18: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