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4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1 01:1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  李川川
【教    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本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关于必修一“地域分异规律”的内容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其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从本条“标准”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而空间差异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的。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几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统一是相对的,而差异是绝对的。建立这个概念是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兴趣,但是要探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就要与之前所学的世界气候的分布联系起来,气候的分布是地理学习中的难点,有些学生可能没有掌握,有的学生则早已遗忘。其次高一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较为欠缺,因此对于一个事物中影响要素有哪些,主导因素又是什么,难以把握。另外,在教学设计时,重点考虑了身边的案例,使学生能亲身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示不同地区自然景观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观察陆地自然环境的差异性,通过自然带模型图的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总结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同时设计相关的探究活动,培养高一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设计思想
“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规律,本节内容要讲清楚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差异的空间尺度”和“差异的变化规律”。教材内容也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首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旅游出发,让学生明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则是绝对的。为了让学生明确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不同空间尺度的不同,在教学中展示温度带的分布和海陆分布图,让学生对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有所感知,进而明确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相对较小尺度的陆地上的地域分异。通过研究自然带的形成分布,通过直观的展示图片,分析不同的景观特征,总结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条件,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启迪学生去思考问题,从而有所得。总之,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建立对地域差异的感知,并通过景观图片和有目的的启发式提问、探究式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地域分异的规律及成因,达到提升学生读图能力,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目标。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能够举例说明地域存在差异现象。
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能够分析其主导因素。
3、逐步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过程和方法: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总结。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逐渐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1 01:16:26 | 只看该作者

五、教学重点
陆地自然带的成因、分布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六、教学难点
陆地自然带的成因、分布及地域分异规律。
七、教学方法
观察教学法、图示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九、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大家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能说说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一样吗?
生:。。。
师: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着差异性。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但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所以我们说,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则是绝对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图片展示】全球温度带分布图和海陆分布图。
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有所不同。如:温度带的分布、海陆分布等是全球大范围的地域分异,而本节主要是讲述范围较小的陆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
【图片展示】十月份海南与北京香山景观图
师:从两幅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出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那么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生:纬度位置的不同,各个地方获得的热量有差异。
【图片展示】新疆塔里木盆地与北京香山景观图
师:两地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
生:海陆位置的不同,各个地方的水分条件有差异。
师:两地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
师: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使得各个地区的气候不同,气候不同,表现出最直观,最明显的差异在什么方面?
生:植被和土壤。
师:由于气候,植被和土壤等的不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具有一定范围,呈带状分布的自然带。
(板书)

【图片展示】图5.6“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
生:了解自然带的大致分布,名称
【图片展示】各自然带的景观图
师生分析各个景观的成因,特点。
总结自然带的命名:热量带+典型植被+带
师: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一样,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掌握气候分布,就可掌握自然带的分布。展示北半球气候分布模式图框架,学生回顾气候分布。在图中相应的位置填出相应的气候类型。根据气候分布,填写自然带的分布。
如下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1 01:16:33 | 只看该作者
师:一般来说,一种气候对应一种自然带,大家看看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生:有的,有些自然带和气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师:有哪些比较特殊?
生: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师:从世界自然带分布图中可以看出:陆地环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引导学生得出自然带有赤道向两极的分布规律和有沿海向内陆的分布规律。
【活动探究】展示图片,分组完成探究
探究1:在非洲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度经线向北前进,沿途所经过的自然景观依次有哪些?体现了怎样的地域分异规律?进一步思考完成表格
探究2:从欧洲西海岸出发,沿北纬45度纬线向东至中国大陆东岸沿途将会依次看到哪些自然景观?体现了怎样的地域分异规律?进一步思考完成表格
分异规律
主导因素
根本原因
自然带更替方向
自然带延伸方向
生:完成表格
第一组:自然景观由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依次更替。形成原因是太阳辐射能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自然带的分布在南北方向上更替,东西方向上延伸的。
第二组:自然景观由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依次更替。形成原因是从亚欧大陆东西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步降低。自然带的分布在东西方向上更替,南北方向上延伸的。
师:讲解点评总结。
师:赤道向两极的分布规律及沿海向内陆的分布规律分别在哪个纬度的分布比较典型?
赤道向两极的分布规律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分布比较典型,横穿整个大陆的三个自然带: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赤道向两极的分布规律在低中纬度地区分布比较典型。尤其是亚欧大陆。
(练习提升)


十、板书设计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规律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1 01:16:38 | 只看该作者

十一、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可以看作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归纳、总结并加以系统化。在教学的导入中,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旅游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区域对比,使学生建立“区域是有差异的观念,既引出对新知识,又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氛围。对于陆地自然带的形成,通过将学生身边的景观和典型地区景观图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海陆位置与纬度位置的差异导致气候的不同,从而导致植被土壤等其他要素的不同,很自然的明确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这节课会涉及许多的自然带的名称,学生不熟悉,这些名称之间又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因而通过一系列的景观图的展示与讲解,让学生对自然景观有初步的认识。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有很大的相似性。因而要充分利用旧知,复习气候的分布模式图,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这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够好,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对之前所学进行复习,可能课堂效果会好一点。对于自然带的分布,将自然带和气候带对比着来呈现,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以避免死记硬背。
对于“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教学,主要通过自然带分布的模式图先总结出两种地域,然后继续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一组学生研究“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一组学生研究“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这部分教学中发现少量学生能回答出设置的问题,对于问题的设置,气候带的延伸与更替方向的问题可能有些偏,学生不知如何表达或不能很好地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先进行解释再让学生探究,效果会更好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6 19: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