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88|回复: 0

“微时代”的未来----信息技术培训之微课学习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1 21: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数次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培训,让我对课堂教学的新气象有了深深感触。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面对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学习和提高已迫在眉睫。

中国的“微课之父”胡铁生老师对微课的定义是:微课是微型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要实验、任务等),而精心教学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课程资源。

从微课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微课,是老师线上教学、学生线下学习的教学过程。微课,它是一门课程。微课,它是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微课,它是教学视频。微课,它是可以实现教与学。微课,它是多种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它的表现形式多样。也就是说,微课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课程的形式与形态,制作微课时需注意:一个微课,它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我们该时刻谨记;一个微课,只说一个知识点;一个微课,时间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最精华的是6分钟左右;一个微课,不轻易的跳过教学步骤,即使是很简单的内容也一样;一个微课,要注意给学生提示性的信息;一个微课,它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他教学活动相互配合;一个微课,应当有恰当的提问;每一个微课程,开始时要点明教学目标,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对于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一个微课,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需要用字幕方式补充,但不必句句配上字幕;一个微课,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在学习单指导下看视频的习惯,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件的技巧,在学习单上需要将通过微课程和相关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

微课”的主要制作途径有原创开发式和加工改造式。原创开发式适合教师尤其是参赛者,制作一节全新的“微课”作品,应该包括:微课的选题、微课的设计、微课的教案撰写、微课的教学素材准备与练习测试、微课的课件制作、微课的教学实施与拍摄、微课的视频后期编制、微课的教学反思等环节。而微课的教学实施与拍摄是最关键的环节。

“微视频”的三种录制方式是:(1)视频摄像工具拍摄——外拍式。主要是使用DV摄像机、数码相机、手机、视频摄像头等一切具有摄像功能的设备,通过“白板、黑板”等形式展现的微课教学过程进行拍摄记录。(2)录屏软件录制——内录式。在计算机中安装录屏软件,录制通过PPT、Word、画图工具软件、手写板输入软件等形式呈现的教学过程(同时录制声音)。(2)合成式。通过使用flash、Gif等动画制作工具制成教学动画视频,或PPT等演示文稿转换成或另存为视频文件,也可以运用多种视频制作方式进行综合应用,内含丰富教学媒体,也称富含媒体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种新的技术都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如何将信息技术很好地应用到教学中,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课题。在教育资源的使用上,我觉得要坚持教学资源的使用原则,坚持教学资源的作用表现,在此基础上,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留意:一是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软件。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选择定位“在哪儿,往哪去,怎样去,学什么,如何学”,在每一个节点都面临着“找去路”的问题。三是发挥好“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关系。

能够较好地做好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工作,既是一次教育创新,也是一场教育革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为本原则,以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开阔的胸襟,更加崭新的姿态,认真参与其中,既要享受变革成功的喜悦,也要学会享受变革过程中的汗水

       荀子曰:君子性非易也,善假于物也。把学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真正有效用于我们的工作实践,进一步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程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05: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