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改下,我该如何为师?----与名师对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21:1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这咋暖还寒的春天里,周彬老师的《新高考带来的教育新变化》演讲让我们如沐暖暖春风,感受到了天地万物萌萌欲动,像破土而出的新芽,散发出盎然春意。

近些年来,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科技进步越来越快,变化越快,淘汰也越快,而教育的变化却远远滞后于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变化,高考改革势在必行,而新高考必定带来教育的新变化。

如果说,以前的高考模式中的“3+大综合”中学生对综合的选择是包办婚姻的话,那今天的新高考中学生对考试科目的选择就是自由恋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选择老师,而学生的选择也会推动老师的变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选老师的标准就是老师努力的方向。面对大环境,那作为老师的我们,该如何为师?

学生选老师无非要从一下几个标准:1、考得好;2、长得好;3、上的好。

1、         考得好

现在的老师都太聪明,总觉得学生太笨,我们永远觉得教的学生中最好的都是上一届,常常感叹:唉,一届不如一届啊!其实不是学生变笨了,而是我们老师太喜欢自作聪明的。我们不明白要想学生取得好成绩,不是老师在努力,而是学生。所以说一个能让学生考得好的老师必须要摆正搞好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老师努力的方向就是先让学生学习,再让学生好好学习,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就是学生和课堂的距离。所以,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让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学生心进而考得好成绩。

在《西游记》中,唐僧什么都不会,但他会念紧箍咒,无论孙悟空再顽劣,终究抵不住紧箍咒的魔咒,还得乖乖的跟着唐僧完成取经。换句话说,唐僧的目标很明确,他什么都不会,却只信两个字:取经。我们当老师的也应该目标明确,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高考当中取得好成绩,所以我们就得研究如何让学生取得好成绩。

2、         长得好

应该说每个人20岁以前的长相都是由父母决定的,但20岁以后的长相却是由自己决定的。岁月的喜怒哀乐都写在人的脸上,作为老师的我们也是一样,长相一般即可,但一定要精神焕发。我们在赞颂老师时,往往会说老师啊,你就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当老师就意味着牺牲,为给学生改作业常常熬到深夜不休息,备课到深夜,没有时间逛街,没时间做美容,结果弄得自己天天憔悴不堪,越来越苍老,把自己本来不佳的长相又丑的发扬光大,而且还丑的天天不一样。甚至还有的老师甚至成了怨妇,怨夫,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自己亏死了。

其实作为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最主要的在于他的理想和信念,你可以长得丑,也不一定要吃苦耐劳,但你一定要积极向上乐观的,我们可以看那些名师或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无一不具备这一点。

3、         上的好

上的好肯定是指课上的精彩,但到底什么样的课才算精彩呢。现在的课堂改来改去,很多老师学习这种模式那种模式,最后唯独没有了自己,自己的课堂也变得四不像。

我很喜欢历史,我理想中的历史课堂应该是老师在课堂上如同一位智者运筹帷幄,带领学生纵横天下。但有一次,正赶上我们大肆学习杜郎口模式,学校要求每一位老师都积极行动起来,采用杜郎口的导学案先自学----展示-----质疑的模式,有一天,我抱着学习的态度听了一节历史课,真的很失望,课堂上学生只是把导学案上的内容展示在黑板上,给大家念出来,至于大家有没有听懂,有没有听那就另说了,反正我听了一节课没有收获,反而遗憾。现在的历史课怎么变成了这样?

说了这么多,不是为了贬低谁,而是想说,邯郸学步的课堂最好不要。那什么是好的课堂呢?我认为,最好的课堂就是和风细雨,学生有参与,但不要简单的把学生的参与理解为热闹,老师,还要及时适时的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老师,就要掌握传道授业解惑的时机,要在学生不睡觉时讲重点的,想瞌睡时讲点不重要的来调节下课堂气氛,提提精神,那这节课肯定是一节好课。

学生的选择推动老师的变化。作为老师,要让学生能选择自己,一定要让自己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会生活才能会教、会考,才能让学生受益终生。让他自己的兴趣变为特长,把特长变成专长,把专长变成专业,把专业变成职业,把职业变成事业。

所以,对学生多一点期待,让学生因为你而保持对读书的兴趣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4 18: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