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86|回复: 0

教师写的散文欣赏 杏花幽幽,我情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0 20: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杏花不与众花争艳,却独保持着那洁白的姿势,超脱世俗,超越平凡。在我的少年里满是关于杏花的记忆,花每年虽开一时,但杏花幽幽,我情长!               

                                                                                       ——题记

清明时节,我与朋友在公园踏青,看到绚丽烂漫的樱花,满身开花的紫荆花,黄色欲滴的迎春花……当看到粉嫩欲落的桃花时,突然自言自语道:“桃花败,杏花开。”是呀,在我的眼中杏花与其他花不同。因为我跟杏花有着说不尽的不解之缘。

若是从我的名字说起或许更有趣。我出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父母都不识字,没有太多文化。出生很久后,都没有起好名字,爷爷略懂些文化,沿袭祖宗字辈为我起名为“利青”。父母感觉不好听,当舅舅一说:你家院子里不是有一棵杏树吗,那就起名为“杏花”得了。自此,我的名字便是“杏花”。未上学时,没感觉这个名字有什么奇怪。但上小学后感觉这个名字很俗气,时不时还有同学嘲笑我说:“杏花,你的杏熟了没?”“你怎么不叫翠花呢?”面对这样的情境,我从未辩解过,有的只是一阵面红耳赤。但我永远为这个名字感到独一无二,从上小学到初中没有跟我重名的,我始终感觉我是唯一的。初三时,参加中招需要身份证,在办理户口簿的时登记人员把我的名字登记错误,而“杏花”却成为我永远的怀念。

因为家里种有一棵杏树,所以叫“杏花”,看似有趣,但这棵杏树却承载着我沉甸甸的童年记忆。追源溯根,我家院子里的杏树是老奶奶(我的曾祖母)无心插种而成。在我的印象中,老奶奶一直是身穿蓝布罩褂,一条宽松的黑裤子在脚踝处用带子束着,黑色的布鞋里裹着一双小脚,有时,还将一个手帕塞在蓝布罩褂的对襟处。由于年纪较大加之裹着小脚,行动不便,她拄着拐杖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因为我要给老奶奶搬马札。尤其是夏天,老奶奶总会叮嘱我将马札搬到杏树下,以便她乘凉,此时,她也会给我讲很多这棵杏树的故事,讲家族的往事。起初,老奶奶自己亲手给杏树浇水。后来,老奶奶走不动了,在老奶奶的指挥下,我给杏树浇水。俗话说小孩子都是靠哄的。老奶奶也不例外,为了犒劳我给她搬马札和给杏树浇水的功劳,总会给我吃很多好吃的。但一老一小的拌嘴在所难免,小小插曲过后我们又会和好如初,我继续为老奶奶搬马札,老奶奶继续给我好吃的。这样的习惯一直延续到老奶奶去世。老奶奶不仅告诉我很多她那个年代的趣事,而且她让我学会了坚强。老奶奶很年轻的时候老爷爷就已经去世,独自一人照顾三个孩子长大成人。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为了不麻烦孩子们,坚决不同意孩子跟她睡一个屋照顾她。有时,她夜间下床方便,会一不小心栽个跟头,噗通一声。我的父母听到后,赶忙去老奶奶屋里,父亲将老奶奶抱上床,母亲帮老奶奶盖好床褥。老奶奶却说:“没事儿,年纪大了,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我没事儿,你们快去睡吧,明天还要起早干活呢!”就这样,老奶奶直至去世也没有麻烦孩子们天天照顾她,她去世时很安详。虽然老奶奶不在了,这棵杏树不在了,但它依然在我心中活着,想起杏花,便会想起老奶奶。

老奶奶去世后,我上了初中、高中,回家的次数少了,院子里的杏树缺少照顾。树皮干枯枯的,有一段时间树枝上爬满了虫子。父母工作忙,爷爷奶奶也不跟我们住在一起,只有我回家之后,用坚硬的树杈刮杏树上的虫子。但杏树很坚强,夏末秋初之际,仍然结出又大又黄的杏子。由于房子老旧快要坍塌了,父母决定盖新房子,他们告诉我:盖新房子需要把杏树刨掉。而我立即回应:能不能把杏树挪到其他地方。也许我想挽留关于老奶奶的回忆,挽留我与杏树的情谊,我甚至跟父母生气。父母告诉我长这么大的树移栽很难成活。最终,这棵杏树不在了。

又是一年一度的人间四月天,天气回暖,我总会说:“杏花开了!”我仿佛看到了花枝招展的杏树,但并不娇媚。它的花瓣只有小小的五片,小巧玲珑,楚楚动人,好像被人一碰就会掉了。它那白里透红的花瓣像涂了一层淡淡的胭脂,素雅端庄。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簇,一阵微风吹来,它们就随风飘荡,让我徜徉在春意里。杏花不与众花争艳,却独保持着那洁白的姿势,超脱世俗,超越平凡。

岁月如梭,经天纬地,世事在变,不变的是我与杏树的情感,不变的是我与老奶奶的亲情。一树洁白的繁花,一段至纯的感情,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树,一花,一院落,两代人的诉说。杏花幽幽,我情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18 15: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