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教学小论文 文言文功夫在“诵读”与“炼字”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9:3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下文章的题目,抬头思考,碰巧看到桌上摆着的《诗经》,随手翻开,发现里边很多字都不认识,轻声读着,只觉很美,意思却也不甚明了。想到这是古代小孩子的读本,作为一个教了七年语文的老师,深感惭愧。

古人是怎么学文言文的呢?年代久远,不得而知,但可以从民国时期那些大儒的学法中略知一二。比如《我的母亲》一课里,叙述小胡适每天起个大早,去学堂背生书。还有在教参里提到的,胡适先生回忆学习经历时说“一生最得力的是讲书”,也就是老师把书中一字一句的意思讲得清清楚楚。可见自古至今,学习文言文大约都是需要先背诵的,然后再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字字句句的意思。

《文言文教学教什么》里也提到了背诵和诵读。书中提到:诵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可以让读者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诵读”的要义,是“得他滋味”。“诵读”重在“味”、重在“玩”,“须是沉潜讽咏,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诵读比背诵更深一层,得其味,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方能诵。由此想起了《湖心亭看雪》里的那段白描“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段景物描写单单读来,一股苍茫天地之感油然而生,但翻译出来却逊味不少。怎么样才能让这样简练而又经典的文字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呢?单靠背诵是不行的,不走心的背,即便多年后能记起来,也不会成为生命的营养。只有诵读,动用眼耳鼻舌身意的诵读,把自己沉浸在文字所构建的世界里,沉潜玩味,读出色声香味触法,才能真正让这样的文字成为滋养自己生命的营养。类似的还有像《记承天寺夜游》里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冬夜在校园里散步,梧桐掉光了叶子,明月当空,月色清澈透明,同样宁静神秘的树影,让人心神摇曳。此情此景,不由吟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千年之后,东坡所见之景仍在,而我们想要表达内心的触动,仍是他的句子最契合。这是多么神奇的拥有。诵读,把古人读到我们的骨子里、血肉里,这是我们的根,我们的自豪,我们的拥有。关注诵读,给学生搭建诵读的平台,这是我们老师所要做的。

而炼字是我们读懂古人所必须做的功课。“炼字炼句处、章法考究处”,有着古人所言的志,所载的道。就像《湖心亭看雪》里的“痴”字,读透了这一个字,也就多少理解了张岱的文人名士情怀,真性情得可爱。又如在学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这几课时,多次出现的“乐”与“忧”。单就一课来看,我们看出的是作者个人的情怀,对比着来看,也许看出的就是对社会、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在这样的炼字及对比阅读中,古人的志和道渗透进了学生的心中。对于老师来说,无需过多言语,一切全在文本的字里行间。

文言文是一个丰富的宝藏,我们所要做的是交给学生打开宝藏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探索秘境宝藏,再把我们所得,去滋养我们的生命,滋养这片焦渴的大地。怀着惭愧之心,继续上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9:36:52 | 只看该作者
市第二十一中学   王丽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0 15: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