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09|回复: 0

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老师外出学习感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4 14: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4月12日-15日,我和学校的老师一起参加了在南宁举行的“全国十省区市第九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这时一次关于“数的运算”的专题研讨活动,参与研讨的是来自全国十个省市区的优秀教师和专家。这次会议上共展示了11节课和一场报告。

关于“数的运算”教学,相信没有老师是陌生的,但敢于挑战计算教学的老师真的不多,因为很多老师都认为:计算教学没有多大的意思,就是训练学生的技能,让其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就达到目的了。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数的运算”教学,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计算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如何有效进行计算教学等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就如何让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落地问题,专家梁老师通过报告给于了与会教师以指导。她在报告中从“核心素养”这一当前的热门话题谈起,结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给我们进行了阐述。她指出运算能力、空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应该是中小学生接受数学教育应该形成的基本能力,也是重要能力。并且指出:运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及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等最基础的看得见的技能,也包括运用运算解决各种问题时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思维能力。

运算能力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

理解、掌握运算知识        运算技能           运算能力,

(夯实基础) (经历探索过程,通过训练)  (综合训练 算思并重)

从中可以看出,运算的教学是积“四基”于一身的。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处理也好具体与抽象、算理与算法、常规算法与多样性算法的关系;提高运算活动的数学思维含量。通过各部分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运算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接着梁老师给计算教学也提出了改进建议:

抓本质:就是要抓住“是什么?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也就是让我们抓意义、抓算理,抓数学思想方法。

抓联系: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之间的联系;

抓训练: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科学训练;

抓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接着通过11节课的聆听,让我们对基于核心素养改进“数的运算”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一.计算教学要重视算理的理解。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直接把算法教给学生,然后进行反复练习,知道学生正确计算为止。可是为什么这样算?为什么要数位对齐?怎样才算数位对齐?等道理学生不清楚。根据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后,很多题目重视起了算理的理解,因此往往是这样的题目,学生得分率极低,原因恐怕在此吧。所以,我们在进行计算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算理,这样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也才能对计算有更深刻的理解。而这11节课,无疑都十分重视算理的学习,老师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摆一摆,总结算理与算法。

二.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在获取知识时,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我们都知道:当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时,他会记忆深刻,并且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而,在日常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节省时间,而省去了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而由教师一手包办,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趣,久而久之,就只懂得听,而不会动脑了。在这些展示课中,我们清楚的看到,每位老师都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让学生摆小棒,讨论,知识迁移等,明白算理,寻找算法,

三.重视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纵观计算教学,我们都知道很多知识都是有相互联系的,如果能够帮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也就是帮助他们打开了自主学习的通道。因此,计算教学,一定要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展示的老师,深深知道这一点,能够利用知识迁移,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新知。

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不能忽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而要把它作为研究重点,开展教学研究,让学生扎实掌握计算技能,在计算中会思考,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更新观念,立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好计算教学。也许我们的一点点改变,就能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亮起来,更能展现数学的魅力,让我们的孩子爱上数学,爱上学习的。

关注发展,关注变革,用心教学,精心思考,我们一直努力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18: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