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列的求和》的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19:4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数列的求和》的教学反思
临高中学  刘益志  694907
这节课是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的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基础上,对一些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进行探讨。
这节课总体上感觉备课比较充分,各个环节相衔接,能够形成一节完整就为系统的课。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知识回顾、例题讲解、变式训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本节课总体上讲对于内容的把握基本到位,对学生的定位准确,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学生为主体。
1.亮点之处:
(1)学生创新解答
在例1求的值问题的解决上学生观察式子相邻两项之间都是平方差的形式,利用平方差公式,最后转化成一个等差数列。但是学生出现了两种做法。一种是转化成199+195+191+…+7+3,这样转化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另一种是转化成了100+99+98+…+2+1,这两种方法都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第二种转化方法让整个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教师的设想是学生能够想到将相邻两项合并成一项结果是1,这样很容易就能得到结果。但是学生并没有在我设想的思路上走,而是给出了一个特别的回答,他的回答是: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这个数列是6项的话,那么第5项是-5,第6项是6,用-1+2=1,1+(-3)=-2,-2+4=2,2+(-5)=-3,-3+6=3,因此得到前6项的和就等于项数的一半。这个数列是100项,那就等于50。S200 就等于100,所以S201 就等于-101。
他的回答博得大家的一致赞同。他使用的方法通过找规律提出猜想,实际上就是使用了数学思想方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递推法。
(2)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甘当学生的绿叶
由于数学的抽象、思维严谨等特点,学生往往对于一些较为复杂或者变化多样的题目容易望而生畏,出现懒得动脑思考、动笔去做的现象。教师也常因为时间的限制不可能给学生过多的时间去做“无用功”。在本节课上我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摸索。不怕学生出错,就是让学生能够在摸索中增强思维能力、解题技能和计算经验。
在这两个例题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也说明了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回答是不会让老师感到失望了,而是充满了惊喜。
(3)从容面对课堂中的偶发事件
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曾预设到学生会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种是得到50个1,另一种就是将奇数和偶数分别合并。若是第二种就可以很自然就引出另一种求和方法——分组求和法。但是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这种做法在我预想之外,当时我面带微笑鼓励他说下去,对他的陈述及时做出肯定和鼓励,同时我的脑子在快速的反应怎样总结他的解法,等他陈述完了,我首先是对他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并且引导学生发现n个正偶数的和n个正奇数的和只差恰好就等于项数n。尽管能从容不慌地面对了偶发事件,但是还是略为显得处理的粗糙了一点,对他的表述没有概括到位。
2.不足之处
本节课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在讲完课之后静心思考,对本节课做了系统的回顾、梳理,我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
1.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
在知识准备环节,本来以为学生能很顺利地完成公式的复习,但是没有考虑了学生受现场的影响,没有做及时的反应。我只好在将这些公式板书出来,浪费了一些时间。但是从后来的结果上看将公式板书出来也是有一定好处的。例1和练习1给学生的思考的时间较多,对于这样较容易上手的题目应该快速解决的。例2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应该留有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解决,但是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好,这部分用了只有15分不到。
2.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不足
虽然表现得从容不慌,但是从教学效果上看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明显不足。这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和积累。
3.师生互动仍需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我接连提问了几个同学,他们的回答都是一样、差不多的。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认真去思考。我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继续鼓励调动下去,而是转为教师讲解。这样的处理不是很恰当,我应该鼓励一下学生,让有思路的同学能够主动积极的回答的出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0 06: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