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00|回复: 0

2016学年第二学期小学信息组工作总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 22: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当学期末,回顾走过的一个学期,总有很多感慨。这个学期,我们信息组的全体人员在金校长的带领下,在陈汝芳老师的引领中,团结友爱,积极工作,全身心投入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工作中,总结如下:

一、“数字化”架起家校合作新桥梁

学校充分发挥着数字化校园的优势,尤其在“家校同心、和谐共育”的信息化应用中,视角更为新颖、效果颇为显著!

(一)护航课堂直播

我校于2013年10月率先在绍兴市开展了课堂实况网络直播,自此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较之前传统的家长开放日,此举家长连连称赞!

(二)创建创新工坊

随着创客教育的流行,我校也着手创建“我跟鹏鹏学智造”的创新工坊。工坊从资料收集,机器购买,尝试使用到教材安排,我们信息技术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和实践。

(三)维护博客之家

自2011年架构二级域名博客以来,实现了“班班有博客,人人是博主”!我校的博客承载着家校同心、和谐共育的点点滴滴!

在博客中记录着孩子们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记录着孩子们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记录着孩子们成长感悟的心路历程。在博客上呈现的形式丰富多彩,有照片展示、有文字发表、更有图文结合。日积月累,六年下来,这博客将是孩子小学阶段一个永久的珍藏!弥足珍贵。

二、开展活动,充分发挥既有信息技术的效能

(一)多元平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发展

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每学期都组织多种形式的校级比赛,这些比赛的设计,基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和学生成长发展特点,围绕学科教学中心任务和学生学习需要,服务于课堂,延伸于课外。活动自主报名,自愿参赛,先班内选拔,再全校决赛,成绩也都不与班级考核挂钩,那样学生就少了一份压力,多了一份从容,少了一些功利,多了一些生机。这些比赛又都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任务和内容,平时的每一堂课老师们面向全体循循善诱,孩子们津津有味扎实学习。而前来参加比赛,只不过是学习成果的一次展示,自我提升的一次锻炼。正因如此,孩子们都是主动地、踊跃参加比赛,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又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本学期具体开展的项目有:

三年级:“电子作品·梦工厂”现场电脑绘画赛。

五级:“我的彩虹坊·我的电子小报” 电脑小报现场制作比赛。

(二)从兴趣出发,课余培训育英才

(1)执着与智慧并存的信息学团队

信息学竞赛主要是让学生运用“Pascal”语言进行编程。小学阶段的辅导主要是针对学有余力且对编程有兴趣的学生,为他们之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奠定扎实基础。

辅导老师在社团成员招募时,秉持择优录取、重点培养的原则,挑选一批学有余力、兴趣浓厚、抽象思维较好的学生。利用中午和大课间以及下午三节课后的时间,组织学生培训,平均每年培训时间达244课时。

在“信息学社团”成员一年如一日的努力与坚持下,校学生参加信息学竞赛的成绩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短短几年时间从零的突破起步,跃居到全区前列。

(2)激情四射的机器人团队

小学的智能机器人项目有普及组队、虚拟机器人(汽车总动员)队、“竞速赛,机器人打靶,机器人足球赛,机器人灭火”等子项。学生将散件拼装成成品,并编入程序,在场地内完成相应工作。

辅导老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时间,秉持择优录取、重点培养的原则,挑选了一批学有余力、兴趣浓厚、抽象思维较好的学生入社,再开展每天两次的培训,同学们都充满了热情和干劲。每年培训达138课时。

(3)Scratch创作进课堂

Scratch,它是可视化的儿童编程软件,通过拖曳已定义好的程序模块,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快速实现程序的编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字化文化创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Scratch,虽然并不是课本内的教学内容,但我校信息学科组的老师大胆尝试,将其引进了课堂,激活了学生兴趣,激发了学生智慧……沈俊、陈滨滨、陈妙妙这三位信息老师还在全区教研活动上率先展示了精彩纷呈的同课异构课——Scratch。创新,多好!

(4)强大的班级“小小电教员”队伍

我们还在三至六年级招募了一批小小电教员,每班1名,共计38人。通过专门的培训,小小电教员帮助老师管理班级的日常设备使用,既锻炼了自己的信息技能,又保证了日常班级信息操作的正常进行和发表。

虽然硕果累累,但是我们仍然坚持在岗位上不断向前,只为学校更好的发展,学校信息化不断的深化,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走上更灿烂的明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19 02: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