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挖掘文本隐藏的秘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7 07:3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有一次拿起课本,阅读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穷人》。这是我第二次教学这个文本,依稀记得第一次就是照本宣科,没有激情,没有质疑,下课后也没有觉得这篇文章的奇妙之处。这次,重新拾起课本,却发现作者蕴藏文字之下的奥秘。

文章虽题为《穷人》,字里行间却没发现一个“穷”字。于是带领学生寻觅“穷”踪迹。吃穿用度直接体现了“穷”,住宿环境,工作环境也说明了“穷”,还有呢?学生陷入了思索中,他们有的挠头,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傻傻的愣住了,甚至还有的提出反问:“老师,你唬我们的吧,哪有?”“是的,还有!”见我这么肯定,他们又陷入一番寻觅。“同学们,‘穷’不一定只体现在环境中,还存在人物描写中,比如人物的对话中,比如人物的心理中,比如人物的动作中。”这么一提醒,学生们来了精神,一个,两个,三个……他们举起了小手。

“老师,我从渔夫语言中的‘熬’字感受到他家现在条件不好,多两个人吃饭,他都要说是‘熬’,有钱人收养孩子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老师,我觉得桑娜的心理活动很复杂,比如她自作主张将孩子抱回家中,等丈夫回来的那段描写,就写出她的害怕、紧张、担忧的复杂心情。她有这样的矛盾心情还是因为她家穷,她担心丈夫的身体吃不消,担心增加丈夫的劳动,担心养不活两个孩子。”

“我觉得渔夫‘搔搔后脑勺’这个动作很有意思。看似他在思考要不要收养孩子,其实他在考虑自己的能力,自己家穷,他也担心养不活。所以迟疑了一下,才出现了这个动作。”

经过点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后来教学“穷人不穷”的环节时,他们就主动多了。从屋内的环境和工作的时间里感受穷人的勤劳;从桑娜心理中感受她对丈夫的理解和对邻居西蒙的关爱;从一个“得(děi)”字体会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收养孩子的坚毅与善良。即使是西蒙的一个临死前的动作,也让学生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让我想到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千里出山泉”,目的是留给观赏者遐想的空间。《全神贯注》一文对罗丹修改女像如醉如痴的描写部分用了几个省略号,省略号里隐藏的是罗丹对艺术的追求;《唯一的听众》里老教师“平静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也是意义非凡。文本本身并不神秘,文字只是一种符号,而文字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要么意犹未尽,要么含而不发,留下耐人寻味的“空白”。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最佳的复活时机,对文本“空白”处进行填补。

挖掘文本隐藏的宝藏,教师要能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为文本填补“空白”,不仅能丰富文本的内容,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学生思维一旦被激活,就能点燃他们创作的火花,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切实提高习作能力。同样学生构思完成练笔时,将自己放入课文情境,获得美的体验,架设内心对课文人物沟通的桥梁。

用心研读文本,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6 19: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