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83|回复: 0

小学数学老师的成长故事 一节原生态课堂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2 11: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年前有个专家诊断组到校指导工作,学校推荐我上一节公开课,这样的课大家都懂的,代表了学校的综合实力,被寄予厚望。

专家组听课安排在了下午,不巧的是那一段有个亲戚手术住院,没有人照看,我那几天还要见缝插针往医院跑,讲课的当天上午还在医院陪护,陪护期间自己坐在病床边又细细梳理了思路,在医院里更能让人放下一些虚幻的内容,我放弃了之前设计好的常规公开课模式,准备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平时一贯的风格进行,不用课件。

下午上课开始了,听课人员不仅有专家组,还有多名兄弟学校的校长和本校的几十位老师,我按照平时的习惯带领学生开启了数学知识的探索之旅。一本书、一支粉笔、一个练习本、一块黑板,我以问题串和对话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知识点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逐渐浮上水面,孩子们疑惑着、思索着、表达着,我也同样疑惑着、思索着、表达着,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我和学生相互启发,我是他们中的一员,一起享受着发现知识的快乐,一起感悟知识间的脉络与联系。

上完课,一个同事悄悄给我说:“姐姐,你好大胆,这么重要的课你竟然不用课件,不过这节课确实很精彩。”专家组评课时,给予相当好的评价,有一位专家说“这是我听到的最好的数学课,原生态、真实,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说,我已经过了作秀的年龄,无论什么时候都想呈现最真实的课堂形态供分析研讨。我说了自己对课件使用的观点,课件固然能融合更多资源、增加课堂容量、提升课堂效率,但我认为并不是所有课堂都需要,在一些需要拓展资源或图形展示时我也会使用课件,但平时使用频率真的不高,因为教学中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预设,会随机生成很多,我感觉有时候使用课件对教学有些禁锢和割裂。专家对此也表示认同,但毕竟是新技术时代,建议还是多研究如何让多媒体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对此我也深表认同。

二十多岁时曾经参加省优质课比赛,那一节课我大概前前后后讲了不下三十遍,讲到最后什么环节说什么话,大概要说几分钟都了然于心,套路满满。说实在的,我并不喜欢那种作秀式的课堂呈现,整节课变成了一个预设好的程序和作品,只为展现老师的个人素养有多好,教学设计有多妙,程序化的模式下,学生成了配合老师表演的演员,套路之下怎会有体验知识生成的成就和快乐?但当时还停留在追求一种表面形式的完美上,要不怎么能说是“秀”呢?秀既是做给别人看。

慢慢的,自己有了更深入的教育理解,不想再去刻意迎合一些观点和要求,更愿意尝试和坚守自己所认同的方式。比如,曾经有一段时间,数学公开课如果没有小组讨论环节就会遭到批判,小组合作俨然就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标识,没有即意味着不是。数学公开课上,有些老师为刻意体现新课程理念,而故意放下原本要讲解的内容,让学生去合作探索、去交流分享,因为讲解就有可能被批判为满堂灌,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一切都是矫枉过正,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不仅是数学学科,所有学科都是如此,只有让学生深度参与到课堂中,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作为主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才有实效。小组讨论固然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能给孩子交流展示的舞台和空间,能使孩子在交流中相互启发进而发散思维,但小组讨论并不是所有课堂都需要,有些问题的综合性和难度没有达到时,或者指向性不清晰时,小组讨论充其量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只有孩子的思维动起来,思考才能形成,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安静的思考也是数学课上需要的环节和能力。

数学中有些内容是需要老师做充分的讲解,比如一些概念内涵的阐释,能够抓住重点讲清楚是老师必要的基本能力,学生能够认真听讲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

教师对于教学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有人说教师应该是学生探寻知识之旅的导游。那么一个好的旅程,要有一个好的线路设计,要有导游必要的讲解,还要有学生自身的体验和发现。这样的导游与新课标中所定义的教师要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感觉是不是很相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8 18: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