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作业这样写和改叫好 ——读戴曙光老师的《简单教数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16 14:3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一直是一个难题,因为它涉及学校、考试评价、教师教学、家长期待、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自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我就一直思考课堂教学中如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在读到该书《三落实》章节时,眼前一亮:落实课内作业,落实课内批改,落实课内辅导,实际很好的解决之道。

课内作业无疑更容易掌握学生真实的学情,课内批改,对学生的当堂学习有及时的反馈,课内辅导能有的放矢,激发学习的动力。

一、课中完成作业

教师在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时,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把更多的知识教给学生,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很少考虑通过自己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多少,很少考虑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做到轻负而高效。

曾有多位老师抱怨,说本班的学生在午托部由那里的“老师”辅导帮助写作业,表面上学生作业写得很好,实际上课堂检测却不理想,说布置的作业白布置了,学生根本没有入脑入心的做,答案都是那里的老师给的。

学生课外完成作业的情况不同,有独立完成的,有借助网络帮助的,有家长和午托部老师指导的;有的很短时间就完成了,有的却要写很长时间,而这些情况老师都是看不见的。

怎样能及时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呢?我想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每节课留出不少于10分钟的时间,学生进行写字练习。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观察、评价下,提醒学生观察每一个字,写好每一个字,教师要监督的就是学生写好字的过程,过程抓好了,结果也就差不了。同样戴老师的方法就是把作业安排在课堂来完成,在规定的时间、同样的环境中完成同样的作业,每个学生的作业质量是真实可靠的。在这个作业时间内,教师可以在前一段时间关注、督促、指导学困生,在后一段批改先做完的学生作业。

这个堂堂必做,当堂过关的课堂作业,就像一份小试卷,是对学生掌握新知的一次小考验,在规定的时间里,有的学生能完成,有的无法完成,有些学生错误率较高,这些反馈信息比课外作业要反馈的准确和及时。课堂作业就减轻了学生课外学习负担,还提高了学生的效率意识,促进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二、课中及时批改

课后作业批改是花费老师时间最多的一项工作,而且此项工作有时也无趣,相当多的重复劳动。作业批改的目的,一是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二是向学生反馈他知识掌握的情况。那么,学生做完作业及时的进行反馈指导的效果要远大于隔一夜或隔几天的反馈。而实际情况多是老师隔几节课或第二天才批改完,而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在新作业上了,教师批改反馈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你可以在课堂上批改作业,但你可能批改不完,有没有好的方法可以当堂做完和批改完呢?戴老师是这样做的,发挥学生的作用。先批改完第一个学生的作业,就增加了一个批改作业的人,后面的学生作业就有两个人批改,学生也会按老师的方法批改同组的学生作业,以此类推接下来会有四人加入批改作业的队伍……这样,就有可能在课堂上完成全部作业批改。

当堂批改的作业就能当堂订正,当堂更正的作业当堂返改,如果还不对,就有老师和学生帮助,直到理解为止。长期下来,班级里就会有一批批改作业的小帮手。这些小帮手改的很是仔细和认真,学生改一遍作业就相当于重新做了一遍作业,别人好的做法他可以借鉴,别人的错误他也会分析原因,因此改作业的过程也是他再学习的过程。

批改作业的小帮手可以是学优生,也可以是学困生,当学困生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还会找老师,这又是一次指导的机会,并且批改过程中优秀学生的作业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

三、变课后补为课前补和课中补

学习困难的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无法理解和掌握新知,主要是缺乏学这些知识的基础,在课堂上也没有投入学习状态之中。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补基础,让学生拥有学会的资本,就要变课后补为课前补或课中补。为了让他们投入学习,在新授课过程中,还要提供机会给学困生展示,让他在同伴的肯定中收获自信获得认可,在这个学困生不断“露脸”的过程中,他的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力、学习自信心会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形成。

我教语文课,但戴老师教数学的这本书,我从中受益良多,希望大家多读读这本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0 06: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