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长培训心得 心灵的旅行 进步的阶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16 12:1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8年4月22日,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郑东新区教体局在北师大珠海分校组织的“副校级管理干部研修班”,在“亚洲最美的山谷大学”开启了一场心灵的旅行。学,然后知不足。在为期一周的学习参观结束之后,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以及各种能力的亟待提高。此次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有专题理论学习,还有经验分享、教育考察等研修活动,让人大开眼界、收获颇丰。下面,我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一、幸福与倦怠,怎么选

本次培训,不论是张军讲的《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维护:幸福与倦怠,一个可以选择的答案》,还是韩玉伟讲的《聚焦“改变” 提升学习体验》,或是王怡讲的《焦点解决短期咨询与学校管理》都是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由此可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教育行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同时也已经引起了相关教育专家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不管是教师的心理问题,还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只要对症下药,就能取得成效。

在张军副院长的报告上,他从“积极心态:阳光人生的心理力量”、“工作压力:是谁动了我的奶酪”、“压力管理:压力是我的好朋友”、“职业幸福:点击生活的快乐频道”四个方面,引导我们认识压力,管理压力,拥积极心态,过幸福人生。当他讲到:“心理援助,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最大福利。”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因为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常常说的是,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关心爱护我们的老师,要服务好我们的老师,要让他们吃好、住好,安居才能乐业......可是我们却往往忽视了教师的心理需求,忽略了教师的心理管理。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存在严重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工作的教师,给教师本人和学校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学校管理者要时刻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定期组织心理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有病治病,无病强‘心’”嘛。作为教师本人,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及时调整,及时疏解,用积极的心态,用满腔的热情,努力工作,然后努力过上自己幸福的教育人生。

韩玉伟老师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大量生动的案例,让我们明白:打开不同的信息频道,结果完全不同;关注的角度和应对的方式不同,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打开信息的四个频道有:“认知”、“情绪/情感”、“需要”和“个性”;关注的角度有:理智地关注“事”和感性地关注“人”;应对的方式有:被动的“慢”和主动地“快”。韩老师并根据这些内容,出示测评量表让我们测试,是“思考者型”、“指挥者型”,还是“支持者型”、“影响者型”,还是兼而有之的人,让大家在了解自己优势劣势的同时,进而明白改进的方向。

王怡老师重点讲了“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背景、人性观、基本取向及基本流程。学过心理咨询的人都知道:一般的心理咨询周期较长,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半年一年,这对于学校学生的心理辅导来说,时间长,见效慢,困难多。而“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则时间短,见效快,一个小时就可以了,非常实用。在讲解基本流程的时候,每一个步骤,都有该步骤常用的方法,比如在第一步“开始会谈,澄清基本问题”的时候,常用的方法就是“倾听,反应技术,表达技术”;在“赞美,提升能量”步骤,就是要学会“赞美”等等。每一种方法也都有讲解,比如讲“赞美”,从赞美的作用,讲到四种赞美的技巧,真的操作性比较强。

心理健康,从小的方面来说,关系到个人的长远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说,则关系到学校、社会的发展,故应引起每一个人的重视。

二、素质与素养,怎么看

    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现在又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素质与素养,到底应该怎么理解呢?北师大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副院长雷有光博士为我们带来了《专题研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他从“素质与素养——教育概念的厘清”、“核心素养——参照系及核心竞争力”、“核心素养——再次思考教育目的”、“核心素养的实践——美国课程实施的经验”等方面,娓娓道来。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做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是心理活动发生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是不可教的,只能成为教育的必要基础,不能构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而素养则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是后天学习可以获得的。核心素养则是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的素养,是能够帮助个体在复杂多样的环境中满足重要需求的素养,是能够帮助个人和社会获得有价值结果的素养,核心素养必须放在国际视野和人类发展的背景下思考和审视。

雷院长也列举了联合国、美国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和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案例,让我们明白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于我们中国学生的意义和重要性。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三大方面、六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的总体框架,让我们明白了学生培养的目标。作为学校,一是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二是创建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核心素养课程;三是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四是善于发现和借助身边的优质资源等等。总之,改变课程才能改变学校,课程的建设和有效实施,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教学与管理,怎么做

学校工作,除了安全工作永远要放在首位,剩下的应该就是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了。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管理又是学校发展的奠基石。怎么做好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呢?也是每一位学校领导必须深思的问题。

作为主抓学校行政后勤的副校长,新上任也不久,以前只是简单地认为: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高标准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就可以了。每天忙于学校事务性的工作,为服务好领导、老师和学生而努力着,还真的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

当我听过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宜都创新实验学校王昌胜校长的报告以后,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王校长同时还是郑中国际小学、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的校长。他结合自己的亲身办学经历,并借用大量的实例,让我们认识到:如何立足当下,办有未来的学校。他们很多大胆、创新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例如:学校制度如何出台?他们外请专家引领,利用“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对学校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分组讨论,畅所欲言,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而不仅仅是静态的文本。这是一种管理方式的改变。 又比如:学校管理形态的创新。他将他们的管理形态进程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科层式,信息传递慢,决策滞后(由校长到副校长,一级一级往下传,最后到教师);第二种是扁平化(网状),知识流通快,有利于将决策权放在信息最多的层(多个部门同时传递,教研组、活动组、研究组等);最后一种是协同化(雁阵),轮流领队,有利于培养更多领导者,由管理走向领导。这是他们研究并实践出来的最佳管理形态。王校长提倡少管多理,轻管重理。他认为管理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唤醒,重在激活每一名师生。我觉得这是就是管理的艺术,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人,给每一个人提供适合自己、绽放自己的舞台。试问,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还用学校领导费尽心思去“管”吗?

关于学校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王校长也分享了他的观点和他们学校的做法。他们的课程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跨班跨年级的兴趣课程,到他们创建的“3+X”课程体系,再到现在的“3+X”课程系统,一步一个跨越,确实让我们大开眼界。课堂教学采用分享式教学,认为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在课堂上不在讲的有多好,而在学得怎么样;分享是让学生品尝学习的快乐,分享的过程,就是学生内化、自我认同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让教学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再到“授之以欲”的过程。这样的课堂,学生肯定是欢喜的,教学的效果肯定是高效的。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乐学、会学,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学生,还用学校领导绞尽脑汁去“管”吗?

学习,是为了运用,但前提一定得是“有意义的借鉴”,不能简单的拿来主义,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家长、周边的社会环境和资源等等方面综合考虑,然后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创建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核心素养课程和课堂形式,才是我们应该做和正在做的事情。

四、软件与硬件,怎么建

此次学习,培训方还安排了实地考察当地名校的环节。当我们来到珠海市唐国安纪念学校,听他们的罗琳校长以“‘品’味国安 幸福相伴”的经验分享时,我们才明白了“唐国安”何许人也,也知道了这所学校的特殊之处。唐国安,乃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学校的隔壁就是“唐国安纪念馆”。罗琳校长在传承的基础上,努力打造着这所学校的“品文化”:学生有品行,教师有品位,学校有品牌,教育有品质,并针对这“四品”分享了很多他们学校实际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参观他们学校的校园文化,我发现校园的每一处景致,都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紧紧结合。一进校门,右手边便能看见花园里的文化石上那清晰的四个大字“行胜于言”,这是学校的校训。中间便是一个镂空的、不同字体的“品”字雕塑,这是他们的“品”文化标识园......由此可见,学校的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也是我所喜欢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

“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体现的是陶冶教育法,本意是指学校应该创建环境让受教育者并不觉得自己正在受教育,但却在这种环境下不知不觉已经受到教育了。可是这句话却被一些学校误用,在校园和走廊里到处贴满了各种口号和标语,密密麻麻,让人眼晕头大。我们郑东新区龙翼小学在初步创设学校校园文化的时候,我们期望的就是创建那种“润物无声的、厚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让他们一进入学校,就知道:这里是学习的地方,这里是成长的乐园。这就需要学校领导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深思熟虑,反复斟酌,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寻找能够和学校领导理念相契合的设计公司,多次沟通、深度磨合,然后再齐心协力打造好学校的校园文化。学校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文化积淀,才能让后人愿意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这样的学校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

此次学习,我们还参观了珠海容闳学校,参观了孙中山故居等,学习的内容还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创客教育等,我就不再赘述了。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曾说过:“很多人认为的优质学校,可能更多来自于学校外部人士的评价——家长和社会上的人认为这些学校升学率高,领导和同行认为这些学校教育质量好。我认为的优质学校,更多来自于学生和老师的感受——学生感觉在这所学校学习快乐,老师感觉在这所学校工作幸福,他们能够在学校里共同成长。”我觉得特别有道理,学校是我们师生的,如果我们能身在其中,乐在其中,那么这所学校即便是让家长和社会上的人、领导和同行来评价的话,我相信也不会差到哪里。

总之,作为一名刚上任不久、主抓学校行政后勤的副校长,对于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提高。通过这次学习也让我明白了:我不应该让自己天天被琐碎的事务缠身而放慢学习的脚步,更不应该因为自己思想上的惰性而忽略成长的需要。一次心灵的旅行,一个进步的阶梯。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能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提高思想上的认识,加强业务上的学习,进而全面提升自身素养,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5 12: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