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向往的课堂----听吴正宪老师的课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23:2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早就对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钦佩不已,业余时间我认真观看了吴老师的视频讲座,再次感受到名师教育的智慧、和教书育人的艺术。

在《平均数》一课中,吴老师上课直接问“有没有听说过平均数?”有的学生回答的是听说过平均分苹果---这就是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平均分。还有的学生回答算过平均分等等。

吴老师的课没有凭借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抓住学社的眼球,而是凭借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对孩子的已有的知识储备的了解。课件只是辅助手段。吴老师这节课的课件大部分都是一张幻灯片,都是与生活紧密相连,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如在平均数一课中用了一张课件:北京市六岁以下儿童1.1米乘车免票标准,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建议?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吴老师的课堂中,讲台前通常都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在一起。学生就是老师的助手,和老师默契的配合。吴老师的数学课能激发学生思考,在动脑筋的过程中让人变得越来越聪明。吴老师讲解,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严谨的数学课上的津津有味。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浓;课已完,意未尽。

整堂课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中不是教师的讲授,而是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如在平均数教学中,一组数据:7,4,6,3.先让学生猜一猜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学生猜的结果不统一:4,6.5.8等。教师不做评价,让学生再算一算是多少。当学生算出平均数是5时。找出当时猜测平均数是8的学生,让他向同学们发问:“你们为什么不猜是8呢?”从而得出平均数的范围是比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这样的生生对话比老师单纯的告知结果,学生会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记住。

同时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让学生从统计学的角度理解平均数。原来的教学注重从算法上理解平均数,把概率与统计方面的课上成了计算课。忽略了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是它能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因此吴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平均数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上。

当然,吴老师的课堂还有很多我需要学习的地方,如碰到难题都是向学生说---不急,不着急,与我平时讲课时----谁想起来了,会的学生请举手这样的催促形成明显的对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数学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4 07: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